窮則獨善其身 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06 18:52:44

1樓:檬大

孟子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加於;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出自《孟子·盡心上·忘勢》

其實主旨就在這個「盡心上,忘勢」。

用現代的話講就是:

混的不好的話就管好自己就得了,別給其他人添麻煩,也別總想那些有的沒的。

混的好的話也別就自己享福,多照顧身邊的人。

用權謀來分析的話: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你誰也幫不上,如果還總給人添麻煩,會惹人厭煩,使人遠離,不如好好做好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也不要就自己過好日子,應該再為其他人做些什麼,才不會被孤立,才會左右逢源,才能越來越好。

2樓:心理學的眼睛

儒家倡導成己達人

要達人,先成己!

自己活得狼狽不堪,身邊的親人生個病都沒錢看病,就先不要想那麼高大上的事情。

先好好照顧好自己,無論是掙錢還是修養。

然後照顧好身邊自己所愛和愛自己的人。

有了餘力,

考慮到這個世界不公平的事實,你自己發達了還能幫助受困受難的人們,就算是達人了吧。

反正自己過的一塌糊塗,就先不要操聖人的心了!

3樓:王止修

儒家有個著名的數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儒家而言,乙個人若想成就自己的德行,就要循著這個理想軌跡前進。

這裡面關節在於修身,修身以前的階段,每個人都有條件去做,但齊家治國平天下麼,還需要外部條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

窮是不得志(貧才是沒錢),通常是指不當官。也就是說,當乙個人沒有條件去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時候,他依然能夠成就自己的德行,他只要做到修身就是棒棒的,也是能做聖人的。

而儒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排在立功前面的。就是因為立功需要外部條件,而立德不需要,是人就能行。

子曰: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富貴,行乎富貴。 不管窮還是達,只要用心去做,都能成為乙個偉大的人。

4樓:林書

小時候的格言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長大些發現自己可能達不了了,就改成「窮則獨善其身」;再長大,發現自己連其身都獨善不了:只剩下「窮」了。

5樓:潛伏期

此窮非彼窮,個人認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生產力是及其落後的,也就是說非富即貴的人才能有機會學習類似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所以個人猜測這裡的窮指的是不得志不被君主賞識,意為不得志的時候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並加強自身的修養才能有機會一展身手造福社會。個人非國學專業出身求輕拍磚( . )

6樓:養學

窮則獨善其身,逹則兼濟天下。

窮逹者,時運之謂。

《易》雲:潛龍勿用。勿用之時,正是困頓之際。所謂善其身,正是「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之總謂。夫子有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以為論。

而當「見龍在田」、「或躍在淵」乃至「飛龍在天」之時,因其」善」而齊家、治國乃至平天下。如此,因其獨善之利,行其兼濟之義,儒家之大道正在其中矣。

7樓:嘹亮

富則妻妾成群的反義。

上面的話是抖機靈的,別當真。

我覺得意思指,獨,善,二字。首先你要靠自己,然後改變自己,讓自己以及自己條件變得更好,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的家庭等等。

8樓:藍花瓣

我發過窮則獨善其身的感慨,我當時這樣感慨,是因為我覺得我男朋友已經無藥可救了,然後我不是聖母,我已經無法再改變他了,於是我決定分手,保全我乙個人。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築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玩狗頭上單,不管隊友怎麼崩,前期猥瑣發育q兵不要浪,起來了1v9帶豬隊友翻盤。就是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朝暮730 我認為這句話包含了儒家的大智慧型 當你只可以顧及到自己的時候,那麼就只顧及自己。當然這和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根本區別的。後者強調的是自私...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在如今這個社會還適用嗎?

在水一方 窮的時候修行,富的時候濟世。很簡單的修行之道,因為窮的時候不好好努力改變自己又怎有機會變富?富的時候不回報社會富又怎能長久。只可惜現在很多人恰恰相反,窮的時候裝闊,富的時候吝嗇,最終得不嘗失 July 古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以兩種解釋,一種物質,一種精神。實際物質上 窮人總是思...

獨善其身真的有意義嗎?

袁簡Grondio 你只看到他們插隊的時候獲得了 收益 卻沒有看到他們有時候插隊跟別人爭吵或者打架,或者因為這種行為被善良者排斥或者疏遠 這些都是看不到的 你堅持善己身,看到的是因此而自我克制以及有時候存在劣勢,看不到的則是如果你不這樣做也會因此吵架 打架 被人鄙視和疏遠 沒有發生,又怎麼能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