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勃沒有早逝,再給他二三十年,在文學史上會是什麼地位?比如會不會超過李白杜甫蘇軾?

時間 2021-05-06 09:21:46

1樓:大西

先看看這個名單,這份名單,基本上就是初唐比較代表性的詩人了,出生年份和王勃相去不遠,而且基本都比王勃壽命要長20年以上(楊炯稍微短一點),我們從常理推斷,可以參照其他人的人生軌跡。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

楊炯(約650—約693)

盧照鄰(630年左右-說法多種:680-695)

駱賓王(約638—684)

杜審言(約645-約708)

蘇味道(公元648年-公元705年)

沈佺期(約656 — 約715)

宋之問(約656 — 約712)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我們可以看到,「初唐四傑」王楊盧駱之中,基本上王勃是最年輕的,但卻排在首位。王勃固然是神童,楊炯駱賓王有何嘗不是神童?駱賓王七歲寫的詩,至今仍在傳唱。

所以再給王勃二十年,王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仍然是初唐四傑第一,可能也難以明顯獨列一檔。

近體詩,杜審言、蘇味道在文學史上是近體詩的奠基人,沈佺期和宋之問是定型人。王勃五言律詩也很可觀,但數量不足,如果再多二十年,這部分比重或許會增加,但可以推測,文學史上地位仍然在沈佺期、宋之問前後,相去不甚遠,而要達到王維、李白、杜甫的成熟度,二三十年時間未必充足。

散文,王勃名作《滕王閣序》已然是駢體文的巔峰之作,而駢體文自身的地位此後開始讓位於散文,陳子昂便是散文運動的先鋒。如果王勃多活二十年,精品駢文數量可能會增加,但能不能超越《滕王閣序》是個問號;而散文的創作, 王勃未必上心,這不止和才華相關,還和個人審美情趣相關。

所以總得來說,受制於時代,王勃如果要達到李杜的高度還是很困難的,要知道李杜是在初唐眾人幾十年的積累上才達到的,王勃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做出了偉大的成就。

當然,我們希望他能夠多活幾年,多留一些優秀的作品,可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如人所願,多寫一些不一定會多留一些。多活幾年,《滕王閣序》的傳奇性也許便下降幾分。

2樓:祁星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滕王閣序》最喜歡的一段。

如果王勃沒有英年早逝,那麼他的文學成就是不是會更高,再大膽一點,能否與李白並肩?

the one 我高中的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很高,也很熱愛文學,他認為王勃若不英年早逝,那麼他在詩上的成就是很有可能超越李白和杜甫的,我老師還說王勃是一位曠世奇才,說他的作詩才能空前絕後,但是具體的解釋嘛,我已記不得我語文老師當時是怎麼說的了。 端木槿 成就或許會更高,但單從詩論,到不了與李白比肩的程...

假如王勃沒有英年早逝,他在唐朝的文學界會有怎樣的成就?

風鳥 這個話題我仔細想過,先說答案,我覺得模板應該是王維和杜甫中間。之所以說他是天才,是因為他在年紀輕輕的時候,超越了六朝駢體文講究玩文字,玩對仗,玩篇幅的格局,而自覺地開始追求意境之美。滕王閣序就是典型的處於轉折期的標誌。注意 超越 這兩個字,韓愈是自覺的拋棄和避開了這種文風,創造了勁健奇崛的文風...

如果長孫皇后沒有英年早逝,並在高宗朝當上皇太后,大唐的歷史會如何發展?

Berta Ma 1李治他們又多了幾個兄弟姐妹,晉陽公主可能不會早夭 2李治可能不會愛上武則天,因為就不會出現李世民親自撫養晉陽公主和晉王李治 3李承乾可能當皇帝,但李世民和長孫的壽命基因不太強,所以李泰或李治當皇帝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Acruxed 因取衣中毒藥以示上曰 妾於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