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教中對於精進和執著的區分?

時間 2021-05-06 06:36:23

1樓:牧童

執著是於有為法的我執,精進則分為有為法精進及無為法精進,無為法精進是要建立在明心見性這一基礎上的。

禪宗在這一問題上分辯得非常好,執著精進就是我執,真理「實相」不在表相之上,不在有為法中,只有超脫形相才可見實相,當你見到了實相,便會啞口無言,繼而精進。

僅供參考。

2樓:張和

學佛中的精進是六度之一,達到這個程度,自心與法已經有了極高的相融。精進的本體是歡喜心。

執著,還是始終在「我」與「你」,「內與外」,「境與心」的分別之上。

3樓:行雲流水

精進是朝著既定目標不斷的進步,執著是留在原地不動,毫無作為。兩者的區分十分明顯,不用多做解釋。

「努力就好了,結果不重要」是執著於努力而忽略了進步的因素,反正已經努力過了,可以有交代了。努力而沒有進步,不算是精進。

4樓:六華

精進是不斷的去粗取精,抓住本質;執著更多用於心理狀態。不要執著是為了達到放鬆的心態,精進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必須考上重點大學時刻不放鬆,搞得自己心裡那根弦緊繃著,這就是執著了;必須考上重點大學,放鬆心態,努力學習,這個就是精進了。

每乙個人對字詞都有各自的理解,盡量找到符合客觀的解釋。

5樓:Foxch胡可絲

我最近感覺到的,「執著」是帶著貪嗔痴的,「上癮」、「不服」、「懊惱」等都是執著的表現;而「精進」是種自發的探索精神,我盡我最大努力去學習完善自我,目的性比較模糊,不在乎結果如何,且能夠收穫充實的快樂。

6樓:小錦蓮蓮

嗯~這麼說吧,你是否在通往彼岸的路上一往無前。

你不能拿簡單的世俗價值來套用。

換個角度說,我高考是為了修煉我自己,達到更好去到彼岸之目的,那麼考的好就不是執著而是精進。

但是高考成為心魔,阻礙修行,道心不穩,但還是無緣由的堅持,那就是執著。

題主的說法是不全面的。

世俗與修行是可以一體的,一面是萬丈深淵,一面是艱難險阻。能不能感受到甜與快樂都取決於自己。

7樓:普波居士

執著是指眾生在所執著的法相上,起貪嗔痴,造殺盜淫。

精進是指修行人,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執著是有漏法,結果是煩惱痛苦;精進是無漏法,結果是得大解脫。

8樓:菩提心

譬如拿高考舉例 ,自身為更全面掌握各門學科而不斷努力學習就是精進。認為以必須要上重點大學為目標而努力學習是精進,若必須要考上重點大學而讓自己煩惱不安吃不好睡不好就是執著。高考只管努力 ,先不考慮結果,以這樣的心態狀態而努力,認為更能發揮自己。

9樓:

精進指的是努力。執著指的是非要如何如何,特別計較,失去就痛苦等等,比如分手後痛哭流涕,因為娑婆世界的人有這個毛病,沒辦法徹底放下,所以有淨土法門,讓人念阿彌陀佛,所有的心思放在阿彌陀佛上

10樓:陳璽謠

精進是一種選擇,你也可以隨時隨地毫不費力地選擇懈怠,只要你願意。那對於執著,你能不能隨時隨地毫不費力地選擇不執著呢?

如果你能,那精進和執著對你來說都只是選擇,在這個意義上,兩者對你來說沒什麼區別。

如果你不能,那這兩者對你來說就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你在精進中是自由的,在執著中是不自由的。

11樓:

不是這麼理解的。執著是用力的意思,會累的。以學習為例,精進是專心學習心無旁鶩。

執著於成績,執於進步,則在學習時會起各種心,一會兒煩躁,一會兒功利,剛看個開頭便老想什麼時候能看完,靠給自己打雞血加油才能勉強維繫下去,學習便變得辛苦費力了。

學習進步,本來是件快樂的事,但因執於結果,便成了折磨。

12樓:Cherish168

經云「當知如來世尊畢竟持戒。乃至身影猶有是力。」,所以佛法有世俗和勝義之分。

從勝義的角度(也就是理論上出發),一切皆空,故應放下執著,但從世俗角度出發,人仍然要通過不斷地修善來圓滿自性。

13樓:浮生若夢

精進是隨順解脫的,是出世間的,是波羅蜜多,是到覺醒的彼岸去的。

所以有利於覺醒解脫的,自覺覺他的,你用心努力去做都可以叫精進。否則就是執著。

14樓:俠心隱者

你連基本的佛家訴求是啥都沒搞清楚就在開始胡亂思維…………是誰告訴你只努力不在意結果就是精進的???去把他吊起來砍頭一百次先!區別精進與執著的分水嶺是:

你當前的訴求、作為等等這些是否正趣向於你的那個終極目的?正趣於這個目的的訴求和作為則稱之為精進;而違背這個目的訴求和作為才稱為執著。而佛家的終極訴求是啥?

這是乙個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

回到題主的描述:那麼題主的人生目的是啥呢?如果是報效祖國、造福一方、家人的舒適安康這一類的,那麼「希望考上乙個好一點的大學」這樣的訴求當然是能正向的趣於這個目的的訴求和手段,當然只能稱為是精進而不是執著了;但是呢,你如果整天沉溺於遊戲,那這個行為就稱之為執著了

15樓:

執著的是有乙個常一自在的「我」,精進的是斷煩惱,行善法。如果是搓麻獎幾天幾夜不睡,也叫懈怠和放逸。注意,佛教裡的精進一定是修善法,你高考努力是否為了斷煩惱,如果不是,就不能叫精進,只能叫努力

16樓:圓乞

一、佛教中的精進和執著

1、佛教中的精進是指「進,即喜於善」,進,是指精進;喜於善,是指喜歡善法而且堅持不懈的行持。喜歡行持善法,就是精進;相反的,對不善的世俗瑣事很有興趣,就是懈怠。

2、佛教中的執著主要指「人我執」和「法我執」,簡單說就是眾生將一切無常的諸法視為實有,信以為真,執著不放。

3、那麼堅持不懈行持善法是不是執著,一開始我們都會執著於善法的,所以善法的行持也要如夢如幻的行持,這樣才不會執著。

二、高考中的精進和執著

高考中涉及的精進和執著,不一定是佛教中的意思,只能按照世俗中的概念去理解。

高考也不好套用善法的概念,因為它有可能是善法,有可能不是,就看高考的目的和發心。

高考過程中的精進,就是執著,精進的目的就是要好的結果,結果沒有達到,肯定會痛苦。

三、「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佛教中這個說很好,可以參考。人生各種結果都不是偶然的,所以我們重視因上的努力,只要因緣具足,結果自然就會出現。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說明因緣還不具足,還需要在因上繼續努力。

相反,把結果看得太重,就會患得患失。如果不肯在因上努力,那結果永遠都不可能出現。

17樓:David Chiang

您舉的例子有點誤差,建議如下思考:

我設定了乙個小目標,就是要考上學校。

於是,我日夜辛勤,毫不懈怠。

這是精進。

可是,如果我認為只有晚上念書才吸收最好。於是,我堅持白天休息,晚上再開始K書。

這就是執著。

本來嘛!念書不需要拘泥,糾結於什麼時候。只要覺得ok了,就可以開始念書。

18樓:csy0819

努力就是精進,貪欲就是執著。你努力考大學,能考上的水平繼續努力就是精進。你非要為了面子進清北復交、耶魯哈佛,非這些不讀,那就是執著了。

19樓:三步一顛

精進是明白我所作這事是正確的,我必須不顧一切的努力加上勇猛不退的勁頭才能到達我的目標。執著不一定明白我所作的事是正確的。

20樓:德遵普賢

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是最積極主動的,有一點的疑惑是因為,不知道佛法裡面講的隨緣,借假修真,比如作為高考生,就應當要學習認真,把高考考好,為什麼?因為這是自己的責任,那麼為什麼要考好呢?以前沒有學佛,可能是為了前途,為了賺錢,孝養父母,為了自己的事業等等,這些都是世間法,那麼學佛之後,高考考好,是為了以後更好的護持弘揚佛法,因為只有現實中的這些條件,都有利於讓更多的人認同,所以目的是這個,但是呢,是不是每個人都要考第一名才是精進呢?

並非如此,要隨緣,盡力就行,因為出路還是有很多,那麼這個時候就很容易陷入把佛法當藉口的情況,所以要深入經藏,多聽經明理,聽懂聽明白了,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所以精進是隨時隨地,活活潑潑的,只有追求的是六道輪迴裡面的一切,才叫執著。

精進和執著的區別,精進難道不是對目標,或佛或菩薩之目標的執著嗎?

子曰 受妄想 習氣驅使,為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等私慾,被動的精進,即是執著。非受妄想 習氣所驅使,為了多快好省的服務群眾,自己主動發心去做些有意義的事 所謂菩薩發心 這種主動的執著,即是精進。一句話 悟前的精進,叫執著。悟後的執著,是精進。用老子的話來講 精進 和 執著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異...

如何理解佛教中的諸法無我?

珞迦悲華 諸法無我 一切法空 一切法無自性 五蘊皆空 一切法無 一切法不存在 一切法沒有它自己 啥都沒有。諸法 一切法 五蘊 現在的 物質 精神 全部。我 自己 自身 自體 有真實存在。如夢 做夢時以為夢中的一切什麼都有,有我,有世界。醒來看,夢裡的我和世界其實都不存在。 誠誠 諸法無我 法是一切萬...

怎樣理解佛教中的空?

茂陽昜 佛家的空和道家的無極其實是一回事。無極出自道德經中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黑白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收斂與發散。由收斂自然而然彰顯出發散的模式就是無極。單純的白色,代表黑色遵守其收斂的本性而完全收斂不顯現了。凡事都有兩面性,當一面完全消失了,另一面也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