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禪修?

時間 2021-05-31 15:52:22

1樓:白寶蓮童子

你不學習就開始打坐嗎?這麼多問題都是最基本的常識,你都不去了解下?

就算乙個坐墊的高矮都會嚴重的影響打坐質量,那還有坐姿呢?調心,調身,調氣息,調飲食,這些也是打坐的內容。

更有心境上的問題,知見等,是一整套理論,不是簡單的兩腿一盤就OK的,要全面的了解,不然你怎麼區別是在打坐還是在打妄想?

2樓:安真

禪修者,自淨其意,降伏其心,是對自心性進行省察和反思,禪,梵文,翻譯過來是濾澱的意思。是給心靈洗澡,淨化心靈,修除不良的思想意思。

題主被誤導,以為禪修是打坐,執皮相求真諦,心地不清,為人不明,會讓你變地很糟糕。

一知半解盲修瞎煉而致幻妄叢生者,隨處都是,實已入魔,網上大部分是這些人在到處為人講解禪修,誤人深重。你如此亂修下去,終成為其中一員。

禪修,不是打坐,也不是坐著產生什麼狀態。皮相迷求,遠道千里。

3樓:奕煊

1.雙腳麻木的情況是由於經絡不暢通。解決:在打坐之前要做一些簡單的拉伸,如果您平時有練瑜伽的習慣就更好了,可以協助緩解您的麻木感(需要專業的訓練)。

如果您右腳沒有舊傷的話,建議您回想一下走路的習慣,觀察自己鞋後跟磨損的情況,是否右邊磨損的更嚴重。解決:調整日常的站姿坐姿、走姿,包括打坐的姿態。

2.打坐時出現妄念,是正常的。您目前可能在觀呼吸的階段,有兩種解決方式:

①把注意力再拉回到關注呼吸上

②讓妄念就這樣發生,有意識的看著它,不要沉浸其中。有乙個名詞叫「翻種子」,讓它發生,不去評判,但是也不被它帶著走。

3.禪修如果被打擾怎麼辦?在禪修初級階段,盡量給自己營造乙個安靜的氛圍(在下嘗試過凌晨三點左右起來打坐,無人打擾。

)但如果沒有這種環境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比如跟家人打聲招呼,除非您一定要鍛鍊自己在嘈雜環境打坐。

這就有關您禪修的目的,鍛鍊自己的這顆心。即使沒有「禪修」這個「相」,內心是否是「定」的?到了一定階段會發現,打坐時候心是靜的,一回到生活中又亂糟糟。

或者打坐時候心更亂,不打坐反而想不起來這些讓您混亂的事情。

禪修打坐是個「方法」,而您想通過禪修獲得什麼呢?

4.最最初級的入定是比較容易的,之前參加法師、尊者們的密集禪修,基本上調整一下,每一坐都能有「定」的狀態。最簡單的就是正確的方法+每天堅持+適宜的環境,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

找到自己的目標最重要,願師兄一切順利。

4樓:昌隆

您的這個問題很大。

一,您是要修禪定,還是想要求往公升淨土,還是想要修解脫法,得解脫智慧型出離輪迴?

二,若為了修禪定的話,那麼好好學習四禪八定的禪支,以及掌握能達到各個定境,所需要的,串習業處。

三,如果為了往公升淨土,那麼就串習,憶念,相應淨土世界的祖師願力功德。

四,如果想要解脫輪迴,那麼您應該要修佛陀的,不供慧觀法門。 聞思,悟道,見道 ,修道,保道,了道。 每個不同的行願,對您提出的這些身心,現象等等,採取的處理方式都不同。

5樓:德遵普賢

南嶽懷讓禪師是明心見性有大智慧型的人,他知道馬祖道一得度的機緣成熟了,欲傳法給馬祖道一,而馬祖道乙隻知道終日打坐,自己認為打坐就是在精進修行,為了不讓心到處亂跑,他誰都不理睬,誰都不看,懷讓禪師和他說話,他也置之不理。懷讓禪師是明心見性有大智慧型的人,他知道馬祖道一是在心外求法,為了救度他,引起他的注意,就善巧方便隨手拿了一塊磚頭,在馬祖道一面前的地面上磨了起來。磨了好一陣子的時間,終於把馬祖道一的好奇心吸引了出來,馬祖忍不住問禪師,您磨磚做什麼?

懷讓禪師反問馬祖道一,你打坐做什麼?馬祖說我打坐是要修行成佛。懷讓禪師回答,我磨磚是要將其磨成銅鏡。

馬祖聽了之後感到非常奇怪,問道,磚頭豈能磨成銅鏡?懷讓禪師立即啟發他說道,那光知道打坐又豈能成佛?馬祖豁然省悟,向懷讓禪師求法,如何才能成佛?

懷讓禪師繼續慈悲地開導他說道,譬如牛在拉車,車停滯不前,你是打牛還是打車?馬祖回答,打車無用,我當然打牛。懷讓禪師說,你現在明明就是在打車嘛,就這一句話,馬祖聽懂了,立即開悟了。

這是禪宗的一則公案故事,它與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有什麼關係呢?要知道禪淨不二,什麼是禪?依據自性,依靠佛在經中的教戒,借假修真,用種種善巧方便為人演說利益眾生,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做到分別亦非意,空有兩邊都不住,無住生心,這就叫做禪。禪是從定中生出來的,把想的、說的、做的這個心定在自性、佛經之中,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會用真如本性大乘佛經之中的智慧型、慈悲、德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回歸自性,修真實功德,永脫輪迴,離苦得樂,就是真正的禪定功夫。佛在《無量壽經》中說得很清楚,盡全部的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是住深禪定,就是用真誠心念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夫,裡面有無上深妙禪,有高密深密,密中之密,及得一切陀羅尼門,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懷讓禪師度馬祖道一的公案故事──對修學念佛法門很有幫助(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二十九篇)

6樓:涅槃

只有持戒者很長一段時間者(從無破戒),相對於禪定會容易太多太多了。

如果不能達到二禪以上,還是老老實實的修定吧,因為修觀也是在定的基礎。

當你能夠輕鬆的能從一禪到達四禪,然後從四禪在退回一禪,如此往復3遍,基本上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可以修觀。

當年世尊可以從一禪輕鬆入八定,然後從八定輕鬆的退回一禪。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7樓:漫天花雨

持戒、修習入出息念、修習慈心觀。

持戒很重要,這是對治身體的煩惱;

禪修很重要,這是對治心裡的煩惱;

修習慧很重要,這是對治潛在(隨眠)煩惱。

具體如何如法地禪修,請看《大念處經》。

8樓:淨海潮水

1,出現的情況,是正常情況。會經過,常時的打坐練習,將筋脈,關節,開啟即可改善。平時也可進行拉筋和按摩練習。上坐前,下坐後,可進行腿部,踝關節,膝關節按摩。

2,你說的,打坐開始內心明淨,這是錯誤知見。

開始的內心明淨,這個叫失念,跟專注,一點邊都沾不上。

而後面說的,感覺開始有妄念,憶起各種場景。

這個才是專注。是專注,定力的開始。

禪定的,止,觀,都是在這種狀態中進行。

也就是作意,調順和舍,的熟練運用,針對的當然是五蓋,我見等三摩地障礙。

怎麼解決?對自發生起的憶想,它是一種自發的力量,不能強行阻止。

對這些憶想,不阻止,不隨其發展,只對其覺知即可,不管它怎麼變,只對其覺知。

想東,覺知東。想西,覺知西。

不止,不隨,只是覺知,不煩不躁,這些憶想自會減少至清淨。

減少清淨,不對你產生影響後,下一步,可以持續的去止。止就不能太專注,要注意放鬆及止,舍的作意。

也可以去觀,觀即無為,無我,真如的作意。

3,不需要改變,這正是鍛鍊的機會,隨著定力的加深,自然不會有影響。

4,多聞,多思,多練習。

9樓:心靈

打坐目的是提高定力,開啟智慧型。但是並不是只靠坐那麼一會,平時就要一句佛號,或者乙個咒語不停的念來攝心,這樣才能有助於打坐時入靜,減少妄想。自己修行要避免影響別人,當自己修行感覺別人吵到你的時候是你自己沒有選擇好時間地點。

不該自己修行讓所以人迎合你。想要環境安靜盡量選擇夜晚別人睡著的時候。打坐腿麻,冷,熱,脹,痛都是正常的

10樓:浮世繁華

首先要明白修禪不只限於打坐,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參禪的一部分,要做到不空過,也就是不著相,如果您還沒開始或是剛開始,建議從讀經和打坐開始,先保證在讀經和打坐期間的質量,經書建議讀《心經》和《金剛經》,不要試著解釋經書裡的文字,就是單純的簡單的讀和看,參禪講求的是悟,並不是思考琢磨,好好的身體力行的去感悟,你會有收穫的。

11樓:粽子加個冰糖

第一外面的環境你如果不能擺脫先最好找個安靜的地方,這樣有利於實修。 第二你說的內心清明是一種高階的靜,如果能在這地方繼續保持觀的東西提高專注後面就是定,前提是不能有求的心。第三,觀的時候妄想紛飛,這時候要覺知,這就是修行解決的問題,你不知道自己失誤在哪,下次還是要失敗在這,因為修行不是誤打誤撞就能成功的,不然也就不會有人修一輩子都沒成功。

有些大德需要終身閉關,完全是為了保持。不過也沒有那麼難。 問題是要經常練習,這個過程,就是不斷覺知,不斷努力讓心閉關,久了心自然穩定。

12樓:Freeman金剛

1和2,都是正常的感受和心理狀況。平時一樣有,只是禪修時安靜了就看到了,是功夫有進步,好事。不去管ta,繼續回到你的業處之上就是了。

3,家裡禪修就是這樣的了,如果家人也認同你,可以提前和他們打個招呼;如果家人不太支援,那就固定乙個對人對己都影響不大的時段來練習。

祝安詳自在。

13樓:天下太平

1.正常。

2.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這都是過去的種子,浮現就浮現,無需對治。

3.外界對你無影響。不要東想西想,一心念佛,忘記身心世界。

4.另外想要入定,本身就是大妄想。老實念佛。

5.知乎上的只言片語對你幫助不大。應該多看看南懷瑾,母音老人,黃念祖等大德文章,指導自己修行。

6.另外說實在的,半小時,時間有點短,盡量延長一下時間。

禪修者如何禪修打坐禪定?

zcq 末學親證 廣超法師著述的佛陀時期 定慧之路 禪修法門,是普世之法,可以讓諸多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很快證得禪定 值得修行人了解下!在QQ搜 定慧之路 禪修QQ群,群裡有諸多證得禪定的師兄可以請教! Aaron 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

如何學習禪修?

我佛愛你 禪學是停留在學術層面,研究層面,它沒有去驗證,沒有去修證。禪修是由學術到修證這個層面,就如同乙個人永遠搞學術理論,搞研究,但並沒有身體力行地去嘗試。真正學佛的人,你必須拿自己的身心去驗證,不能停留在學術的層面。你有了學術,從理論到行願 到實踐,把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你才能知道學術與理論是不...

心有雜念的人如何修禪?

心靈樂園 心靈演變的規律,是乙個自然規律。它不是由上帝 造物主 萬能神在控制,也不是由其他鬼神在控制。釋迦牟尼佛也不是規律的創造者,而僅僅是發現者,他只是發現了這些自然規律,發明了相應的調整方法,並將其推而廣之而已。我們心中的各種各樣的雜念,都叫分別念。在一般的情況下,通過禪定可以達到 無念 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