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我國木構建築的結構體系穿斗式 抬梁式和殿堂型 廳堂型結構形式的聯絡和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5-30 20:39:55

1樓:銅豌豆

結構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創造了與這種結構相適應的各種平面和外觀,從原始社會末期起,一脈相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鬥、井幹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使用範圍較廣,在三者中居於首位。

抬梁式木構架至遲在春秋時代已初步完備,後來經過不斷提高,產生了一套完整的做法。這種木構架是沿著房屋的進深方向在石礎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疊數層瓜柱和梁,最上層梁上立脊瓜柱,構成一組木構架(圖1)。在平行的組木構架之間,用橫向的枋聯絡柱的上端,並在各層梁頭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與構架成直角的檁。

這些檁上除排列椽子承載屋面重量以外,檁本身還具有聯絡構架的作用。這樣由兩組木構架形成的空間稱為「間」。一座房屋通常由

二、三間乃至若干間,沿著面闊方向排列為長方形平面。除此以外,這種木構架結構還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圓形、扇面、萬字、田字及其他特殊面的建築,和多層的樓閣與塔等。

中國封建社會的建築,由於等級制度,使上述抬梁式木構架的組合和用料產生很多差別,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只有宮殿、寺廟及其他高階建築才允許在柱上和內外簷的枋上安裝鬥,所謂斗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鬥與若干弓形的棋層裝配而成(圖2)。鬥最初用以承托梁頭、枋頭,還用於外簷支承出簷的重量,後來才用於構的節點上,而出簷的深度越大,鬥的層數也越多。中國古代的匠師早就發現鬥棋具有結構和裝飾的雙重作用。

統治階級也以斗層數的多少來表示建築物的重要性,作為制定建築等級的標準之一。至於鬥的發展過程,至遲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上安置坐鬥、承載橫枋的方法。到漢朝,成組鬥棋已量用於重要建築中,鬥與棋的形式也不止一種。

經過兩晉、南北朝到唐朝,鬥式樣漸趨於統一,並用的高度作為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後來匠師們將這種基本尺度逐步發展為周密的模數制,就是宋《營造法式》所稱的「材」。「材」的大小共有八等而「材」又分為十五分,以十分為其寬。

根據建築型別先定「材」的等級,然後構件的大小、長短和屋頂的舉折都以「材」為標準來決定;因此既簡化了建築設計手續,又便於估算工料和在場地進行預製加工,使多座房屋可齊頭並進,提高施工速度,滿足了統治階級在短時間內建造大量房屋的要求。這種方法由唐宋沿襲到明清,前後千餘年,由此可見鬥在中國古代較高階的建築中居於重要的地位。宋朝木構架的開間加大,柱身加高,房屋空間隨之擴大,木構架節點上所用的鬥逐步減少這種趨向到明清二代更為顯著。

這就是高階抬梁式木構架結構及其藝術形象,由簡單到複雜,再由複雜趨於簡練的乙個重要發展過程。明清兩代的柱梁較唐宋大,而鬥較唐宋小,而且排列較叢密,幾乎喪失原來的結構機能成為裝飾化構件了。

以上內容來自《中國古代建築史(第二版)》劉敦楨,中國建工版。P3 P4

2樓:Nameless Void

手機碼字.不能詳細寫了.

華夏意匠有關於梁架形式的觀點

穿鬥和抬梁的關係

這玩意是結構概念不是特定時期.

廳堂殿堂都是抬梁

關於殿堂和廳堂.

先說我的理解

我覺得比較明顯的就看鬥栱層.

唐宋殿堂式主要在鬥栱層能形成乙個水平的網架,往下聯絡柱子,往上是靠鬥栱層支撐整個屋架層.

上圖是佛光寺和營造法式上的殿堂式.

很明顯看到鬥栱下面的立柱是等高的.

上圖為廳堂構架,廳堂式的就是水平分縫. 框架結構單向受力,框架間再加連繫梁. 就不需要鬥栱的水平網架了.

這個是太和殿的. 鬥栱這麼小,肯定不是作為支撐大屋架用的,所以受力還是和廳堂形一樣每榀框架分別支承屋頂,但是這個鬥栱層的形式又是和宋代殿堂相似,而且平面形式是雙槽的.

我的理解是太和殿在形式上延續了一定殿堂的,結構上是廳堂的.

清代沒有殿堂式的叫法,清代這些都是大木作,殿堂的叫大木大式.

太和殿平面剖面.

為什麼磚石塔地位不如木構建築?

駱駝祥子 1.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式 木建築易加工,材料多 2.物我合一的自然觀 古代人受宗教思想的影響,更喜歡自然通透,有機的氛圍,木建築滿足總之就是,木建築適應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且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因而有了木建築的繁榮發展。地位自然就比磚石塔高。 懂的自然懂 一是古有木為陽石為陰,古人喜陽,所以木...

中式木構建築理論上可以造多高

儼然 建築的高度主要受兩點影響,一為火 一為風。跟實際結構力學上的強度沒太大關係。因為 建築 是 人 活動的相對固定的容器,如果是構築物 雕塑啥的 的話,可以隨便找個結構工程師來算算,估計怎麼玩大發都可以,想想也挺有趣,估計頂上一定是隨風飄揚的。由於古代歷史上宗教的影響,古代木構建築已經很突破極限了...

請問我國有哪些高海拔景區呢

木貞 首推川西高原。那真的是乙個小世界,川西高原所囊括的景色十分多樣,給人一種巨集大的感覺,宣傳做的不給力,主要是太原生態了,少有人煙,但我真的特喜歡那樣的地方 3000公尺以上就算高海拔了,這個高度有些人就開始有高原反應了。中國的高海拔地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天山山脈,祁連山,帕公尺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