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中 尚 字應該念 (ch ng)還是 (sh ng)?

時間 2021-05-30 18:17:57

1樓:

就是個專名音變,可能是為了區別意思,不然你不知道他到底是說的是《尚書》這個書還是尚書這個官職還是平時說的「尚」這個字了。

至於在廣韻中,尚是與常同聲的,市羊切

羊與陽同音,與章切

章,諸良切

良,呂張切

張,陟良切

這下可以看到這樣就形成乙個閉合的圈了,而且都在下平陽部,所以尚、常、羊、陽、章、良、張,它們韻母和聲調都是一樣的。

所以你說讀chang2,可以chang1也行,因為中古平聲沒有分陰陽。

不過常的聲母是屬於禪母的,其中還有善、社、上、受等等,現在擬音讀sh,不是ch,是個濁聲母,所以非要較真的話讀shang,陰陽你隨意

其實即使如此也不可能和古代讀的一樣。

廣韻另乙個音是去聲,沒啥說的,和現在一樣。

還乙個《尚書》的尚以前讀上聲。

現在我們統統讀四聲,可以,一點問題都沒有,語音本身就是流變的,要符合我們現在的習慣。

你非要分開,也對。

所以以上說的都是廢話,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吧。

2樓:gm zeng

頂多是唐代乃至六朝那麼讀,後世受其影響大概也會有這麼讀。

然而這個讀音並不具有多少絕對的必須服從的理據,尚書和尚衣、尚食、尚方(方指方藥、工人製作的方劑)等本是一類,只是後來權力膨脹了,讀shang4自不誤。普通話自然不必保留這個罕用音。

中古時期,陽聲字(鼻音韻尾字)讀去聲者常常有平聲異讀,此是一例而已,專用於尚書一詞,可能是為了與其他諸尚區別,凸顯其尊貴。

就如同大夫是讀da,還是dai,都沒有實際意義,想怎麼讀怎麼讀。

再如太守當讀太狩,然而宋朝就和現在一樣了(《宋景文公筆記》)。

這些做歷史的人,常常對音韻半通不通,搞出一堆沒意義的讀音問題,來顯得自己雅(參前書)。

3樓:

《廣韻》尚:

【時亮切】

【市羊切】尚書官名又時仗切

尚字有兩個反切,官名尚書之尚的市羊切,確實是對應的現代音chang2,另乙個時亮切對應的現代音是shang4。

從唐宋詩平仄來看:

唐李白《微之就拜尚書居易續除刑部因書賀意兼詠離懷》

我為憲部入南宮,君作尚書鎮浙東。(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唐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

公事閒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唐白居易《繼之尚書自余病來寄遺非一又蒙覽醉吟先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

醉傅狂言人盡笑,獨知我者是尚書。(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唐韓翃《送鄭員外》

身齊吏部還多醉,心顧尚書自有期。(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宋王十朋《十月晦日會凌季文沈德和二尚書劉汝一大諫於六客堂》

星躔舊識尚書履,玉府曾親太一藜。(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尚書之尚在平聲位上,對應的就是《廣韻》市羊切即現代音的chang2,但不知現代字詞典為何更改了這個官名尚字的讀音。

為什麼商朝歷經600年,而《尚書》中關於商朝的文章只有17篇?

冒昧來回答一下 首先要清楚 尚書 是什麼?尚書 書籍 從關於今本的統計來說,17 58,約三分之一不到的樣子,從我個人感覺已經很多了,而且我認為真實的可能更少。尚書大多是君主對臣僚的誥命,或者臣子對君主的諫書,尚書主要以這兩種活動的內容為主。我們認為商代文字系統已經比較成熟,也就是說言語可以通過符號...

周易 莊子 老子 尚書 孫子兵法 鬼谷子應該先從那個開始看?

學習這幾部經典的話,最優先建議學習 孫子 孫子 所講的內容比較務實,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大量的實證反饋,最容易學,也最好理解。學有所悟之後,可以廣泛涉獵其他幾本,不一定要單獨從某一本開始,可以廣泛的看 學。這樣子的作用是,不會陷在深度的哲學裡迷失方向。這幾本經典的學習難度很高,一口氣鑽太深,容易失去...

曹雪芹為什麼不給書中所有人物加字或號?

檻外人生 我覺得紅樓夢敘述的重點在於那樣一群女兒和賈寶玉,對於那些個鬚眉濁物沒有下太多筆力,女兒一般是沒有號的,即使是在海棠詩社裡也是效仿 最起碼在前八十回,紅樓裡的主角可都是十四五六歲的小男孩小姑娘呀!以他們的視角來說,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還沒有經歷什麼大徹大悟,寶玉參箇禪,還被黛玉好一頓笑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