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傳統禮法的感恩父母一說?

時間 2021-05-30 11:49:34

1樓:打哈欠的貓

我快三十了,既是女兒,也是媽媽。

作為女兒,我感恩父母,感謝他們對我的愛和包容,一直以來給我的幫助。

作為媽媽,我不需要孩子感謝我,生她養她愛她是我的責任和快樂。

現在時不時會看到一些言論,感覺是父母生養孩子是自願的啦,他們為孩子做什麼都應當的,孩子也覺得不用感謝,因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也這樣認為,等我結婚了生孩子了,才感覺到人生的開始,才感受到成年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我理解了我的父母,同時也理解了很多很多的父母。所以我感謝他們的付出。

人是這樣的吧,我爸媽總是說我養你多辛苦多辛苦,我為你花了多少多少錢,甚至一吵架就扯舊賬,真的很傷人心,讓我覺得跟他們是永遠撕裂開的,因為在他們心裡好像也是把我分開的。

我希望我不在女兒面前說這樣傷人心的話,想讓她感受的是愛和包容。我也相信,這樣養育出來的女兒,不用進行特別的感恩教育,她就是知道愛父母的。

2樓:

不懂傳統禮法,題主也沒說傳統禮法是怎麼說的,也沒說怎樣算是傳統禮法。

父母生孩子不用徵得孩子同意,因為這不可能(想徵得孩子允許也做不到 )。

生了你不養,那就報生恩。

生了養了,報生養之恩。

生了養了,同時亦師亦友,給你各種資源,幫助你事業,報生養貴人之恩。

但不要自己白眼狼不懂感恩,找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玻璃心為由頭就推卸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3樓:桃色小軟魚

我也是父母無恩論的支持者。但是這種理論只建立在父母只扶養你到18歲,18歲法律規定父母扶養義務結束後父母再未幫助過你任何事。

但是這種事不太可能。所以結論就是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古語說的好,母慈子孝。教育方式很重要,不要嘴上總說孩子你得盡孝。父母的行動才能叫孩子心裡感念於心

4樓:桐安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但是中國式家長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我生了你,你就永遠是我的私有財產。

這已經偏離了「感恩父母」的初衷了。

我們捋一下因果關係。假如我不吃蘋果會死,小明給了我乙個蘋果,我還給小明十個蘋果,這是感恩。

但中國式父母現在的「感恩觀念」是:我們不管你要不要這座果園,先把果園給你,並告訴你這是我們的全部身家,你必須要感恩我們,我們等著你的回報。

但問題是:我根本不需要果園啊!這座果園還有可能成為我的負擔,但你們美其名曰「為我好」,我又不能推辭,那我只能接受。

一邊解決這座果園的相關事宜,一邊思考我到底想要什麼,還要一邊解決「感恩」問題。

那可不得瘋了。

所謂「感恩」是一種情感回饋,我感受到了你對我的好,我才要回報你的恩情。

但現在的中國家庭不是這樣的!子女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好,不僅沒有尊重為前提,甚至感覺到了壓力、負擔和壓迫感(「我們都是為你好啊!!!」)這時候的感恩,更多的是道德綁架的意味。

傳統禮法在這個時候,只是一塊不好看的石頭,但是足夠沉,能壓得住那些抵抗自己私慾的想法。

至於傳統禮法裡所說過的「感恩父母」究竟是什麼,又有誰會在乎呢?反正只要讓孩子乖乖的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再多找兩塊新的石頭也無所謂。

5樓:燕兒在林梢

能夠想到這個問題非常厲害了,因為家庭是人生的起源,但是從小被灌輸的家庭觀導致我們即使不舒服不對勁也不敢去質疑,所以很多人的抑鬱症得不到解決。我自己也一度非常抑鬱,21歲開始接觸宗教心理學之類的,兜兜轉轉十幾年過去了,幫助是有的,讓我學到了很多,看清了很多問題的根源。譬如佛教對於家庭的概念,每個人都在生生世世不停地輪迴,不停地扮演角色,沒有誰真的是誰的父母或子女,只是聚到一起而已。

佛教的修行觀念,其實就是家和萬事興,家庭是小社會,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就是一種社交,所以家長應該像老師一樣,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人這個東西是喜歡怎樣的待人和被對待的方式,很多家庭都是不合格的,所以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都是這個問題,不知道如何待人也不知道如何得到自己喜歡的被對待的方式。

6樓:蘭月亮

出生由不得你選擇,否則都去選皇室家族,豪門貴族,你呀!讓你的孩子學習投胎學,你的這套理解能否讓你孩子接受!你也會做爸爸媽媽嗎?

你怎麼對待你的孩子?你能讓你的孩子感恩於自己投胎投對了爸爸媽媽?

7樓:「已登出」

不知道,我只知道感恩父母把自己養大,給飯吃了,也讓讀書了,可是當父母多年一直在我生活中扮演債主角色的時候,我要把感恩的心收一收了,因為我覺得他們除了要債,要感恩,要回報,要通過我改變他們的生活,沒有為我著想,我過成什麼樣他們不在乎的。對於我來說,生存下去,不負此生才是來這人世間走一遭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感恩父母,為了父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果他們這樣想,我會問他們,他們對我感恩嗎?會為了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如果答案是不,憑什麼要求我這麼做呢?生我時,我沒有選擇權,成長時,好與壞我都得接受,如果很好很好我當然感恩,感恩上天讓我有一對好父母,如果不好,我要感恩什麼呢?如果我通過自己努力擁有一切,父母還總是想占為己有,壓縮甚至剝奪我的生存空間,那麼我要感恩什麼?

所以結論是如果父母真心愛子女,為子女提供良好的環境,當然要感恩,如果父母不愛子女,生你出來的時候就為招弟或者為他們服務,養你的時候還萬般不情願,一旦工作有收入,還心心念念惦記著,請問你要感恩什麼呢?感恩老天爺生你就是為折磨你嗎?遇到這種父母還不快跑?

難道等死嗎?這種父母少嗎?很多很多吧?

黑白和善惡難道不是世間的兩端嗎?處在不同的狀態當然做法就不同啊!這個問題有那麼難嗎?

8樓:RachChen

不贊成父母對兒女有恩。

父母哺育兒女、教養子女,是法定義務,不是恩。

父母關心兒女,呵護兒女,是愛,也不是恩。

愛以愛償,實在愛不回去就不必償。不能把愛用恩來偷換概念。因為,別人愛你你不愛別人,完全ok;別人對你有恩,你不感恩,你白眼狼!

假如有個男的特別愛我,在我並未要求的前提下對我特別照顧,我是不是就該對他感恩戴德,甚至必須要嫁給他來償還他對我的好?別開玩笑了!頂多感謝他,但那不是恩。

我就算不理他,我也不是忘恩負義白眼狼。

對了,如果父母為了子女做出了超出常規的犧牲,那就是恩了。比如為了救兒女而死、殘,或捐獻了器官,又或者為了子女而放棄了本來正常能夠得到的好處——此處不指因為孩子放棄工作什麼的,因為那是自己的選擇。

9樓:陳賢賢

有一首白居易的古詩如下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虫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10樓:千江月

你有自己的看法,挺好的。人生在於經歷,多看看,多經歷,你自然會有所心得,這個問題也就自然有了答案。

你說的這個問題吧,涉及面太廣了,所以還是先建議你多聽多看。

至於我如何看待,拋開傳統不說,大家還是感恩父母居多,你說的那些虐待兒童事件也是客觀存在的,特殊情況特殊分析特殊對待。

11樓:貓霸

所謂的平等從來都是相對的,不可能是絕對的。不說其他物種,看看人類的發展史。人類結束人吃人的時代才多少年,那些被同類吃掉的人覺得平等嗎?

或者說我們都是強者的後代,弱者都被淘汰了。如果你覺得不平等,就去爭取平等啊。你不自強,等著社會、法律去給你平等的機會嗎?

多看看歷史,看看社會是怎麼演變的吧。

12樓:蒹葭

是的,沒和孩子商量就把他生下來是不平等的,但確實沒法商量呀。於是作為這個不平等的代價,父母有義務把孩子養大。我並不覺得生育養活幼年的孩子是什麼恩情。

但是把孩子教的很好就是恩情了,當然這個很好也沒啥標準就先不提了。

一般來說,普通的中國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恩情的,人16歲就能工作養活自己,二十多歲才畢業工作,但仍然需要父母的經驗或者人脈的幫助,更不用提中國一大傳統給兒女買房。孩子長大以後的付出的金錢精力都是父母恩呀。

真的逆來順受大可不必,聖人還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呢,但是不心懷感激就不太好了。除非你父母真的是那種上了新聞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做父母案例」,打死孩子的,孩子關車裡還捨不得砸玻璃的,賣孩子的。

13樓:小嘟嘟cc

感恩父母,也得看是什麼父母。這是乙個偽命題,本身就不對。

還有你說家庭這個單位,不論中國、外國,社會基本構成都是家庭。因為只要是動物,都有繁衍生息的本能。乙個家庭才能負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不論父母合格不合格,能力行不行,已經具備能養育孩子的基本條件。總比單親獨自一人撫養孩子,尤其經濟能力差點,又得掙錢又得看孩子這種情況好。

我同意你的觀點,撇開生息繁衍的基本功能,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的階段,父母這兩個字,應該有更高的要求。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為人父母。覺得做父母之前,夫妻倆最好上一門課程:

責任和愛。為期一年,並且國家統一考試。然後發放育兒資格證。

我的提議可能會引起群嘲,但我就是這麼想的。如果父母准入門坎太低,很多孩子生下來,必定受苦。

孩子出生後,應該由社群,考察父母,比如,家暴、傷害孩子的人格、沒有責任心使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讓孩子在充滿溫情的家庭中長大,人格健全。

如何看待傳統曆法節氣影響式微的現象?

傳統節氣是古代指導生產和生活的,雖然中國各地氣候相差比較大,但是根據本地情況和節氣,就能大概知道這段時間是什麼氣候,種植上知道是該下種還是施肥 收割這些事情了。生活上也好規劃,穿衣吃飯可都有講究。比如以前社會窮,那可是一天一天數著日子過的,看到要收穫的季節那日子就有盼頭了。少點衣服看看天要到暖和的時...

如何看待傳統孝道與現代孝道的關係?

小舟 中庸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社會是家國同構的,我們的家是小家,我們的國家是大家。在小家裡,最大的孝就是傳承香火。在大家裡,最大的孝傳承先人的意志。這是中華文明沒有中斷的原因之一。在今天,我們在小家的孝則是擔負起責任,贍養父母同時不要讓父母太孤單。在大家則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警惕顏色...

如何看待傳統藝術「外行庸俗,內行孤獨」的狀況?(詳細見補充)?

青蜂 這個我說下我的看法吧,潮州的布袋戲是最早列入非物質遺產的,現在也只是努力在潮州附近演出,而對岸的台灣布袋戲早拍成霹靂系列上網路上電視了,現在說起布袋戲,網路上直接認為是說霹靂系列,按說兩邊同源,可現狀大不一樣,原因就是一邊創新了找了專業編劇,還新增了一些新的流行因素,更符合現代青年人的口味。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