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傳統藝術「外行庸俗,內行孤獨」的狀況?(詳細見補充)?

時間 2021-05-31 01:13:13

1樓:青蜂

這個我說下我的看法吧,潮州的布袋戲是最早列入非物質遺產的,現在也只是努力在潮州附近演出,而對岸的台灣布袋戲早拍成霹靂系列上網路上電視了,現在說起布袋戲,網路上直接認為是說霹靂系列,按說兩邊同源,可現狀大不一樣,原因就是一邊創新了找了專業編劇,還新增了一些新的流行因素,更符合現代青年人的口味。

當然,也有人質疑為什麼大陸拍不了類似霹靂系列,網上回答什麼過不了審批啊扯了一堆,但我想,現在中國產動畫都有不良人了,所謂庸俗孤獨更多是從業者的心有問題

2樓:

外行與內行關注的和領會的點不一樣。外行為了自己樂呵,對能讓自己樂呵的人和團體會拼命維護。內行會從整個行業的角度考慮。

外行是為了讓自己受到自己更喜歡的服務,內行會考慮該怎麼健康的發展本行業。

所以外行對行業的發展如何並不執著,現在維護的只是符合自己取向的玩物,行業敗壞了頂多換個取樂方式。內行呢,痛心疾首。

外行庸俗或許不在品味,而在立場。內行的孤獨也許是因為身為內行但卻操著內行的心吧。

3樓:張雁鵬

有些人啊,打個比方都容易開地圖炮啊,當心「自絕於人民」啊。還說人家吃的是狗食,這要放貼吧或者別的什麼地方,分分鐘出來一撥群眾罵你「當我們是狗啊」。爭論點破事都不知道拉攏普通群眾,淨給自己豎靶子打,合著怹老人家的教誨都忘了?

4樓:畢豆豆

現在的風氣已經由「你這個把黃土當包子賣的真不是東西」轉到「你們這些把黃土當包子買的都不是東西」了嗎?看個玩意這麼大罪過?

5樓:

如果燒餅,岳雲鵬都是郭德綱徒弟。並且郭德綱認為教的就是傳統相聲。那麼說明?

如果郭德綱認為他教的不是傳統相聲,就是耍活寶。但是他兒子不這樣。那麼說明?

現在知乎相聲風向大轉變啊。十年前肯定說郭德綱好,有創新。但是現在,廣播聽多了,欣賞不了他這個高檔的。

當然了新相聲也是很有發展滴,二人轉不也是把墊話改了正活。

6樓:殺手本色

按照標題的分類,我是歸於"庸俗"一類的,好在庸俗的人多,我也就不推辭了。

所列舉的傳統文化中,我比較關注京劇和相聲,我通常的習慣是喜歡的多看兩眼,不喜歡的就敬而遠之。例如京劇,我喜歡傳統戲,那就多看;不喜歡現代戲、新編歷史劇,就不看。相聲也一樣,喜歡郭德綱,就多看;不喜歡王自健,就不看。

但京劇演員、京劇觀眾之間沒聽說有什麼大的矛盾衝突,因此少有聽說京劇演員與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惡語相向的,一派和諧。

相聲界則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態,不僅矛盾重重,而且公開化、白熱化,不僅演員之間、演員徒子徒孫之間、演員長輩之間、還有一些其它勢力,等等,紛紛站隊且水火不容。你們互罵互毆,我看個熱鬧也就罷了。但偏偏有些惡霸和惡勢力要將我所喜歡的演員連根拔除,這個性質就變了,我雖微不足道,但也得表態了;也正因為人微言輕,所以用詩、語氣等都要格外誇張些。

7樓:但丁

並不是什麼外行內行。

因為有的東西是真不行,禁不起推敲。

大資料思維,網際網路模式什麼的,可以做買賣,但做不了藝術。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新生代「藝術家」的買賣做的風生水起。因為人家是把「藝術」當生意做的。

而有些老藝術家,是把藝術當成生命的。

8樓:禾木旁

現在的包子可能是沒黃土賣得好,但要照著黃土的辦法做包子,賣得好不好另說,做包子的許是也不能答應,但是我覺得改良好的包子得比黃土賣得好,得相信大多數吃主能吃出好壞來,至於怎麼改良可能還有待研究,但肯定不能照著黃土的辦法來。。。=w=

9樓:

突然發現乙個問題,題主自己把觀眾分為「內行」和「外行」,這不簡直是把自己豎成了活靶子一般?題主這是把人往外推啊

。。。。。。。分割。。。。。。。。

真正拿相聲當藝術當學問好好品好好研究的沒幾個,就像喝東西,茶葉再香也有人願意喝碳酸水,有人願意喝啤酒,人家就好這口,你不能強迫人家說碳酸飲料、啤酒不好喝,只能說人家不需要也沒興趣品茶罷了,他聽他的,咱們聽咱們的,沒有高低貴賤也沒人說喝茶的比喝可樂的高階。

我覺得老合們糾結的是:

你喝茶他喝碳酸飲料,結果他非說他喝的叫汽泡茶,還告訴你氣泡茶比碧螺春好喝還解渴,不用煮不用泡不用茶具開罐就能喝,你跟他說說你喝的不是茶,結果他說:我就想解渴就想大口灌就想爽,並且包裝上明明寫著是氣泡茶啊!再說了,反正都屬於飲料!

你管我叫啥呢!你們就是包容性太低!!

可是你說除了包裝上有個「茶」字都屬於飲料都能解渴之外,他跟茶葉一丁點兒關係都沒有啊!!

10樓:

描述的觀眾按順序排:普通觀眾、無腦粉、「內行」

在我來知乎不長的時間裡,第三類已經從開始的和第二類懟發展到連第一類一起罵了,張嘴閉嘴能不損人的屈指可數(現在只能想起夏花,對這位我不加引號)。

很多「內行」成功的把一些中立相聲聽眾惹到自己的對立面了,「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對我們來說,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所以說不知道他們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不過想想當初穿喇叭口褲子都能被當流氓,老郭算待遇好多了。

11樓:用心是吉

這就是「我覺得」和「我覺得」之間的對決。

甜黨永遠說服不了鹹黨。

喜歡吃豆汁的也沒法強迫喜歡喝咖啡的。

但喝豆汁定義不了是不是北京人,喝咖啡也說明不了多洋氣。

那些不喜歡郭德綱的,也別上桿子教育誰…

題主,內行不內行,跟喜歡聽哪段沒關係啊。

何況新相聲,觀眾喜歡的相聲,內行也不會說啊。

聽王玥波拉典,當年觀眾就喜歡聽新相聲《我要照相》,王文林老爺子不會。後來是倆晚輩說的,王老爺子脾氣這麼好個人(台上),都撂下大褂走了啊…

雍正劍俠圖里的一段,回頭我再找找…

12樓:假行家

興趣和愛好有區別。

大部分觀眾對藝術感興趣,就是隨便那麼一聽。您所說的老合,可以說是愛好者,好喜這個,多少有點研究性質。現在是市場經濟嘛,演員和觀眾互相培養,就有了您說的「外行庸俗」。

而研究者們呢,本身對藝術認知比較深刻,所以就有了「內行孤獨」。

如何看待傳統藝術行業人士跨界或出圈的行為(王珮瑜,張雲雷等跨界,李沁 裘繼戎等徹底轉行)?

張雲雷說相聲被人搞全家桶,帶粉絲學唱京劇也被人搞全家桶 再不走出去等你們去抄家嘛 把本來的路給封死了只能去跨界,還被罵不務正業,真慘 徹底轉行這句話大可不必說那麼早,誰都是自由的,人家哪天再想唱戲了你攔也攔不住,看不上也沒用。個人感覺跨界融合這些都挺好的,專業觀眾老拿自己 內行 的眼光評價所有創新突...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進校園?

bloodangel 因為不這麼做,傳統文化就要生存不下去了。現在迫於嚴峻的國內國外形勢而將來自遠古的糟粕撿拾起來,未來一定會因為國內國外形勢的安定再次將其放棄。你儒身與名俱滅,不廢馬列萬古流 不作 傳統文化有很多層面,我們需要在繼承和發揚方面有全面而客觀的認識。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以自己的一點淺薄...

如何看待傳統漢服混搭現代服飾?

青年路第一秀 我覺得穿漢服不能以好不好看來評定 也應該尊重一下它本身所承載的文化。並不是很能接受混搭 感覺有點像老舍先生寫的 馬褲先生 木子 不邀前來。這就和時裝搭配是乙個道理啊 只要整體搭配和諧就完全可以啊。今年我已經穿著琵琶袖搭了時裝斗篷,馬甲還有乙個七分袖。毫無違和感!另外因為個子矮,我下面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