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辯魚,到底誰贏了?

時間 2021-05-30 07:31:35

1樓:

莊子與惠子在橋上休閒,莊子便說,你看那浪裡白條,從從容容地游來游去,這就是魚的快樂。

實際上,莊子未必不知道自己是在詭辯,也未必真知道魚是否快樂。但這種強詞奪理,正是表明了莊子的態度:我的人生,與你無關。

所以他本來就不想爭個輸贏嘛。

2樓:「已登出」

惠子贏。

莊子,魚真快樂。

惠子,你怎知?

z,你不是我,你怎知?(重點1.答非所問)h,。。。。。。。(正面回答)

z,。。。。。(重點2.莊子是快樂,但魚就不知道了,這也是惠子問的問題,莊子在耍無賴)

3樓:sun heming

不是誰贏,應該問誰是對的,答案是莊子是對的。魚快樂和莊子說魚快樂,這是兩件事,這個問題只有當事者「魚和莊子」可以給出答案。而惠子是局外人,一:

無法證明魚的心情,二:無法知曉莊子的思想,惠子一無所知,卻要否認別人。就像別人說有鬼,你否認沒有。

你不能證明,就不應該反駁。

4樓:清輝照千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其實按文章上寫的讀感覺是莊子贏了,實際呢很難判斷,後續惠子肯定還會辯下去所以誰贏了不好判斷,個人覺得是惠子贏了,思維縝密邏輯清晰,然而沒法誰叫這文章是莊子寫的呢

5樓: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知子莫若父」

莊子曰:「。。。」

6樓:一片冬瓜茶

不是所有辯論都一定要有輸贏,事實上大部分的論辯都沒有乙個輸贏。

而且一時的輸贏,並不代表真理就在贏的一方。你說服不了我,不代表你錯了,也不代表我錯了。只是說服不了罷了。

莊子說服不了惠施,惠施說服不了莊子,與其爭得青筋暴起,面紅耳赤,和和氣氣說我們一起切磋這是多麼愉快的事呀,這不好嗎?

7樓:

一直都覺得就是非常普通的倆好朋友聊天,本來就沒輸贏。但也不是一點營養沒有幹扯淡,那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覺得是有思維的閃光的。這樣的低烈度的對辯論,才是真正的閒情之談。舒適。

8樓:人不口嗨枉少年

實名反對高票答案等我開了電腦來回答、

好換了電腦了,我現在好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如之何 大佬的答案說的所謂的「輸的是中華文明」?你還好意思回答問題?好意思介紹自己是經學文獻?

對不起看錯了。

我也如下談談自己的理解:

關於這個辯論,我知道的是有兩個答案,乙個很簡單就倆字兒:橋上。

另外乙個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實事求是的說,從辯論上來說,第二個回答好像更好。單實事求是的說,這更像是乙個口嗨的答案。因為這個答案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且也很不莊子。

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很多,我閱讀量有限,只說名篇《逍遙遊》裡關於大葫蘆和樗的典故。這兩個典故中,莊子都沒有實際的回答惠子關於這兩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莊子給出的兩個答案浪漫而不實際。

這三個問題,其實莊子都沒認真地去分析去回答,但是包括上面提到的關於「橋上」的那個答案,恰恰給所謂的中華文明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使價值觀更加地豐富多元而富有生命的意義。

惠子是乙個名家,更關心的是堅白二石、白馬非馬的問題,他是專業的學者。莊子,是哲人,是詩人,是富有浪漫情懷的偉大文人。像惠子這樣的學者乙個時代,一抓一大把(實際上沒那麼多),但是莊子,中國歷史上有名有姓的文人多了去了,搞幾個能跟逍遙遊這種名篇放乙個擂台上比較的文章出來呀。

他們對於中國的意義完全不同,對於中華文明的意義更是大相徑庭。這就好比,乙個專供奧數的數學教師與乙個數學家的差距,我敢打賭很多數學家做奧數考題不見得比乙個奧數老師強多少,甚至還不如,但是兩者意義完全不同需要比較麼?莊子的答案當中始終充滿著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崇敬,這是惠子沒有的,這是我了解到的,先秦的老子,孔子,荀子,韓非子,商鞅所沒有的。

這種口嗨辯論輸了也就輸了,有什麼大不了的?能上公升到所謂的「輸的是中華文明」

不知道兩小兒辯日的典故,還是不知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樣的雞湯?多讀書,那些巨集大命題不是你這種弟弟需要回答和應該闡述的論題。

9樓:保護大自然

咬文嚼字,鑽牛角尖,不會有啥有價值的答案的。

比較靠譜的答案:

莊子和惠師都感覺到魚兒的快樂,然後惠師刷存在感找莊子辯論,後來莊子似乎處下風,於是莊子退出辯論順便慫了惠師一句:都能感到魚是快樂的,你吃飽了和我辯論。

10樓:漆園吏

比較有意思的問題,但看大家基本沒完全說到點上,就姑且一說。

這個輸贏,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

從邏輯上去看,惠施用的是模擬,「我不知子,固不知子矣」,這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的原則,但這個原則是不是可推廣,是可以存疑的。所以後半句「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所以邏輯前提本身存在瑕疵,但基本是說得過去的。

(這個其實是歸納推理,而只有演繹推理才是真正嚴密的)

至於莊子的回答,是很有趣的,他從頭到尾沒說自己不知,彷彿是,到了濠梁之上,就知道了。——強調的不是邏輯。

所以從邏輯上說,惠施優於莊子。

那麼這段話放在這裡有什麼意義。我們來看看。這句話在《秋水》篇末尾,我們要看莊子在秋水篇到底講了什麼。

先有望洋興嘆的典故,有吾將曳尾於塗中的灑脫,有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高傲。這都不是「正經」的回答問題,是掀桌子,提供另一種選擇,不是辯論,是一種態度。濠梁之辯,莊子這裡的「反駁」其實是反對的惠施的「子以堅白論」。

從這點上說,莊子是勝了惠施。因為他從根本上不認為惠施的質疑有什麼意義,只是糾結於不會有結論的堅白之論。

至於有人居然扯到了文明的程度,我也呵呵了。明確的說,莊子是反智的,但你得懂得人家是為什麼反智吧?康德說過: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不是所有人都盯著星空的,不代表他們就罪惡深重。

一直認為莊子和尼采有相似之處,你根本不能拿要求科學的那一套來要求哲學。上綱上線本質就是弄一些不可證偽的「巨集大敘事」來忽悠別人,已經聽了很多年,在這裡就停一停。何況其論證要吐槽的點太多,莊子是人生哲學,和老子是不一樣的。

莊子造就的是出世之心,是隱士,莊子也從未進入正式的人才選拔標準(也許魏晉時期部分人用過),不是官方推行的,看現在的莊子話題,也是誤解頗多,科普都沒做到,怎麼戕害大家了?

11樓:觀復

按邏輯應該是莊子贏了,在莊子說出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的時候,他就贏了。

因為惠子這句話根本就是個自我否定的悖論。什麼叫悖論,比如「我這句話是錯的」,這句話完全是無法判定真假的。惠子的這句話,其實是這個悖論的複雜版。

先看下對話原文: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惠子最後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把他話裡面的內容提煉一下:

「我非子,固不知之矣」我們可以得出,惠子不知道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

「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我們可以得出,「惠子認為」莊子不知道魚的快樂。

好了,第一句他說不知道,第二句他又說自己知道。這不自相矛盾了麼?

不過這種矛盾之處,不知道莊子有沒有看出來,因為莊子只是回了句「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有點避重就輕的意味,當然也可以理解為見惠子根本沒有理解自己反駁的話,就懶得和他扯的意思。

畢竟惠施的反駁,除了把前文說了一下,沒有任何新的觀點。

但就邏輯而言,惠子的推理是本身就是個悖論。

12樓:愚不追日

這得看誰能裝得下去。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再給小和尚們講故事,故事是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在給。。。

誰先崩潰誰輸。

13樓:學徒

莊子贏了啊

之前在別人的回答裡辯論過,現在能自己裝逼真刺激。

莊子首先感嘆,魚這麼游動真是快樂啊。

"你又不是魚,你知道啥。"

在這個語境下,惠子即是提出來乙個"割斷"的論點,

他要否定莊子能夠知道魚的快樂,就必須通過「非魚」將莊子與魚的感受隔開。

莊子回的是「你又不是我,你又知道啥」

莊子這個時候的說法是順著惠子來的,他將惠子建立在他和魚之間的隔閡也建立在了他們中間,

也就是說,我說魚很快樂,是說看魚時的感受,

而你說我不該知道魚的快樂,是你看我時的感受,

這兩個感受是沒有區別應該一同否定,不存在二則其一。

也就是說,既然你認定兩個生命之間存在隔閡那麼你就少槓我,因為你不能理解我。

但是惠子不認同這個觀點,選擇了另外乙個否定方式,

我不是你,但你也不是魚,都不應該知道的啊。

要說勝負,就是這句話了。

惠子選錯說法了,這句話看似是等類替換,是符合莊子所說的「子非我""子非魚」同時成立,

但是這句話全是惠子說的結論,如果他的說法成立那麼

他應該只能夠察覺到自己不是莊子,但是他卻說出了莊子不是魚!

這這麼一來句話本質上就是在雙標,實際上意思是是我可以感受到你,但是你卻不能夠感受魚,

所以這次辯論,贏的是莊子。

惠子輸就輸在他的認知並不明確,看到其它答主有提惠子屬於名家,

他的思想和道家的萬物歸一有區別很正常,

而且人和人之間,人和事物之間的關係有所區別也沒毛病,

問題是惠子,

莊子說子非我的時候,你點頭你就輸了好吧。

14樓:Eidosper

按科學的標準來說,我們應該抓魚,給魚做FMRI或者直接解剖檢測多巴胺之類的來「證明」。如果按這個道理來說,倆人都在扯淡。

另外,「輸贏」有點沒意思的地方在於,道德經講了「皆知善,斯不善」的道理,所以莊子肯定不在乎輸贏的,惠子在不在乎不好說但是大概也不在乎,所以從他們的角度來說應該是「無贏無不贏」的。

而這個問題也是在「子非莊子,安知莊子認為自己是輸贏」這個矛盾螺旋中,想要通過這玩意兒接近本源荒耶宗蓮沒搞成……也算是戲劇化的一種描寫吧。

15樓:

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於感覺的階段。

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惠子通過感知莊子的語言(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經判斷推理來認識外界(莊子以為魚樂也),莊子通過魚的外在表現(出遊從容)經判斷推理來認識外界(魚的感受)。

這段對話既然能進行,正是人能通過對外界的感知並加以整理改造得出對外界事物的認識的證明。通過聽覺感知還是視覺感知、「知莊子」或者「知魚」在這裡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至於這認識是否正確,則視乎感覺的材料是否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了。

真要辨的話,知魚的準確度大概要低點。

當然這不是重點。兩人辯論的根本問題在於「人是否能認識外界(他者)」,而從兩人開始進行交流時,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即辯論一開始,惠子問出第一句話時就已經輸了。

這就是莊子說:「請循其本」的原因了。

因此,要麼惠子與莊子的交流全無意義,要麼就是莊子。

名家喜歡詭辯,慣於從名實之間混淆概念取巧,莊子的話乍一看像是詭辯,實際上卻更妙。

如果和莊子辯論 子非魚 的是諸葛孔明,會發生什麼?

皇甫君玉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魚樂不樂不知道,但諸葛烤魚挺好吃的 要不要來一口 真香 還有嗎,再來點 沒了 這魚真小 哎我這有條鯤,你看 魚太大,一鍋燉不下 匪聲文壇 諸葛亮我不知道,如果是亞里斯多德的話恐怕會打孟子一巴掌曰 吾非子,不知君之痛也 如果是荀子恐怕會懟以名亂實。如果是孔子恐怕會懟佞者。反...

龍羊峽出產的三文魚到底是什麼魚?

廖先生 其實叫什麼名字真的不重要,好吃能吃就行。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原因是在於 乙個滿嘴高標準嚴要求卻連有毒奶粉問題疫苗都可以有的國家,你讓廣大吃貨們怎麼放心生吃 老王 養一兩年看不出來,養魚池能抗三年以上的累計病害,才叫成熟。有害病菌積累在池璧泥土中,經過跟抗生藥的反覆較量,最終佔據上風。這種在封...

刀魚到底有多好吃?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會吹 上次我爸在河裡釣到一條小的,我吃了,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說這東西以前是餵豬的,刺又多又細,吃完了沒什麼感覺 太上老君 小時候吃過,很鮮,肉質細嫩,的確很好吃,後來搬家到浙江寧波,新鮮本地帶魚清蒸,味道口感都很相似,也許專業美食家的舌頭能嚐出不同吧。我個人感覺一樣的。 崇光泛彩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