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德經第一章的有欲和無欲或者是有和無?

時間 2021-05-29 23:38:27

1樓:碧海一

已答過類似的問題很多次了。第一章是通過提出有和無這對概念來說明老子道學本根論和道學認識論(觀道的原理),並為第二章的道學價值論的提出奠定基礎。與有欲、主觀、無慾、客觀等沒有一毛錢關係。

執著這些只會白費時間。

具體可參看回答:

《道德經》道經第一章該怎麼解?

對老子的"道"應該怎麼理解?

2樓:ARM7

有和無是道德經裡兩個強大而基本的概念,有欲是根據「欲」劃分該事件的發生範圍和邊界,故常有欲,以觀其繳,如:確定某些矛盾是人民內部的矛盾,確定了邊界。無慾是在該事件中「欲」的因素不是最大的那個,是次要矛盾,可以暫時忽略,把它變為無,吃飽之後,飢餓的因素就可以去掉了。

去掉各種各樣次一級的「欲」因素,找出最大的核心欲,觀察在核心之欲的作用下,該事件的運轉之妙。

餓了吃欲生,飽了吃欲滅,困了睡欲生,醒了睡欲滅,慾海沉浮,欲生欲滅,有無相生。

3樓:別焰雲

以前回答過這類問題。修正再答如下

老子說的是認識道的途徑分兩條:有欲外求(科研)、無慾內求(禪定)。

無慾以觀其妙,就是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玄學內求感悟(澤山鹹——澤為共振,山為謎團),得到的的是抽象而巨集微觀普適的絕對真理,比如八卦洛書

而有欲以觀其檄,就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觀察歸納,分析演繹,期望得到具體的界定。有欲是科學外求的手段(水山蹇——水為驅動、粒子加速),得到的的是具體而區域性的相對真理

詳見https://

zhuanlan /p/103832379

4樓:「已登出」

這個問題從太極圖上參悟

有和無是相對的不可分開的,無慾中包含有欲,有欲包含無慾,看太極圖,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無慾是指基本生活以外的欲,不是徹底的斷絕慾望,那個就成植物人了,世俗之人有基本生活需求是合理的,但是利令智昏,慾令智昏,因為利益而相互坑害,故老子主張無慾,出了基本需求以外的欲都要損掉,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所有的為符合道,即無為,為通違背的違)。

5樓:貞貞

不能這樣斷章取義,要放在句子中。

天地開始之時萬物沒有出現就命名為無,萬物產生了就命名為有。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譯:所以常常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來觀察你想要了解的它其中變化的奧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譯:常常在事物已經產生完成了的時候來觀察它的邊界它的特點。

怎麼理解《道德經》第一章?

Acebase 第一章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以觀其眇 恒有,欲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恆久的道,不能以語言來言說 恆久的名,不可以文本來命名。道 名,如地外深空,浩渺無邊,除非親眼目睹,否則無法以頭腦想像出來。能夠...

如何理解《論語》第一章?

看這個樣子應該是學而時習之這個了 原文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 尊稱,這裡特製孔老夫子 曰 說的意思 時 一說是時常,經常,一說是適時,恰當的時候,個人偏向前者習 一說是實踐,一說是複習,回顧,個人喜歡前者說 為悅,喜悅,開心 朋 一說朋友,一...

根據《老子道德經注 第一章》 「道」本身是否可以被言說?

提拉公尺蘇買買提 個人見解,僅抒己見。道可道,非常道 言語常說的道,不是 道 名可名,非常名 言語常用的名,不是 名 無名,天地之始 言語不能描述的 名 是天地的起始 有名,萬物之母 言語常用的名,是萬物的母親 土壤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心靈空無透徹的,想要去了解 名 和 道 的根源的奧妙 常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