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丹青?

時間 2021-05-05 23:59:14

1樓:時空幻境

我們社會主義中國的價值觀是為人民服務,衡量乙個人的價值要看他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過什麼做過多少。

有的人被時代裹挾著前進,生來唾棄這套價值觀,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破壞而破壞,我們可以為他們駐足停留,但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星辰大海才是我們的征途。

2樓:林老師

在國外混了要給身份,但是混不下去,回國恰爛錢,等著被體制收買,奈何體制看不上,於是心生怨念,開始反體制體現自己的存在感,基本上等同於乙個戲子。

3樓:

心往婆羅門階層但是可惜不在印度式社會。這位從來沒想過他嚮往的東西是不是真實行起來了是對除了他之外絕大部分人的壓迫。

這位是理直氣壯的壞而且不自知。

剛看到有人說他的認識水平是高小級別... 真是評價到位,專業之外一團漿糊啊,人的認知固化在乙個低端level,真是太可憐了。

沒有對事物認識的能力,沒有邏輯分析的能力,世界觀定型之後連調整的餘地都沒有,所以以他的認知能力,md留學之時被驚詫了,對世界的認識從那時候起就被鋼印了。

所以做人千萬別像他一樣,千萬學點兒正常的認知事物的辦法,千萬要會點兒邏輯,千萬不能有壞心眼...

4樓:莊明

我特看不起陳丹青,啥玩意!整天罵這罵那,中國這不好那不好,美國千好萬好,那你回來幹嘛!是不是美國再好也掙不到錢?

國家那裡對不起你陳丹青,文革時你用畫筆耐媚文革,剛開放我們全中國人民拼命幹吃了多少苦!你溜了出去,現在我們國家有錢了,你立刻回來掙錢,你真精呀!!!你們這些人永遠不會吃虧!

但我永遠看不起你們!木心我不了解,你可以吹捧他,別人也有權利批評他,你著什麼急!你不是要自由嗎!

5樓:丙火山人

當事物去到一定高度(多高才算高?五六七公尺吧,挺高的了,至少對在下這矮人而言),挑刺的必要,很小,畢竟真正的完美,並不存在。只需表達個人的喜好,即可妄論

6樓:allen

認真的看完《張藝謀和他的2008》

裡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情況,一正兩副三個導演張藝謀,精神百倍,大多是的主意和點子都是他出的陳維亞,努力幹活幹活努力專業

張繼剛,活幹得好說的也好,搞藝術行做官也行還有一部分專家

乙個姓蔡,搞焰火的,蠻專業的

還有搞道具的什麼的,蠻辛苦的

唯獨陳丹青

張藝謀說想出乙個主意,給大家開會說來說去

陳丹青張口乙個不行,閉口乙個搞不來,

一說就是你思路是錯的,方法也是錯的,一下子全否了,反正是沒提任何的建設性意見

都是破壞性建議,或者扯淡型發洩

最後可能是紀錄片感覺拍這個也費勁

後面幾集,陳丹青就基本上沒出鏡了

最後,陳丹青當時認為不可能搞不來扯淡的事情,張藝謀和陳維亞張繼剛把這些設想大多數都搞成了。

陳丹青這種人就這樣了

7樓:

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都文筆了得,比高曉松、梁文道、馬未都之流強多了。後三個都是廢話多,乾貨少,見解平庸,是復讀機式的知道分子,而且還復讀錯。而陳丹青,是創造式的知識分子,其見解不一般,無論是對是錯,都是由他自己思索得來,而非道聽途說。

挺好的乙個人,只是對歷史認識不全面。

不是所有的公知都是臭公知。

別被帶跑偏了,跟隨現在批判公知的大流在這個問題下寫命題作文,自定乙個命題「陳丹青有哪些缺點」。

8樓:zorromind

大多數的人都在給這樣乙個人定性,但我感覺陳丹青就是想跟你說說,還有一條路是不需要給自己或他人定性的路,走起來試試看,風景很不一樣喲。

就是這麼簡單,其他的我覺得都想多了。

9樓:波波

陳丹青功成名就去美國的時候美國還是世界燈塔。八十年代的人去美國,大部分是去投奔美好生活,也有的是想去更廣闊的世界看看。注意他後面的老師是木心,乙個思想家。

所以後期的陳丹青不是乙個高階畫匠,而是乙個作為思想家存在。作為社會整體來看他,可能是越混越差,但是作為面對自我的他自己來說,可能是人生的完善。有的人在意的是自己生後百年青史留名,有的人更在意的是過好自己的一生。

10樓:聊宅想未來

陳丹青老師是那種不一定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但我會尊重他說話權利的人。

就像他與木心先生對藝術的觀點有很大不同,但仍然敬重木心一樣。

乙個社會裡人的觀念完全一致,是無聊且可怕的。

「別人都忙著向西方認同,他卻在向中國認同。」——王安憶《談話錄》

上面這段話,是王安憶在美國與陳丹青見面後的感覺,也是我個人對先生的感覺。

他早些年的一些講演和對話,看的出很焦慮,應該也是因為對當時很多國內社會現象的不認同,最近平和多了,對他個人是好是壞?不知道,希望是好的吧。

之所以稱為老師,是因為看了他介紹藝術的《區域性》。

陳丹青老師的《區域性》讓我對藝術的理解有被醍醐灌頂之感。

相信他的觀點好多是階段性的,慢慢調整吧,畢竟這麼大年齡了,很多觀念形成以後還挺難改變的,尤其是自己已經把觀念當真理的時候,不過他有句話挺好的,活著。

能明白需要活著,挺好,有活著的手藝,真好。

老師保重。

藝術只有欣賞就好了,不敢瞎說,喜歡聽老師說。

11樓:林涵

陳丹青幾乎聚集了公知的所有特徵,,之前畫了幾幅畫出名了,但更多的是題材原因,就他的繪畫水平而言,很多本科生都能達到。他現在也畫不出什麼東西了,所以天天打擊體制,鼓吹繪畫無用論,說年輕人不要學畫畫,可是矛盾的是他自己就靠繪畫才出名的,現在沒有創造力了,就勸別人不要學畫畫,可惜現在的年輕人不是傻子,「後浪」騙不了,像陳丹青這樣的「偽公知」更騙不了,大家都很明白自己需要什麼。也許看你說話有趣跟著笑笑,但實際上,人人都得生活,追名逐利是正常現象,最終走向體質也是正常現象,陳丹青自己一邊忙著追名逐利,一邊又阻止甚至不屑於別人這麼做,可見其內心有多陰暗。

另外吹捧他的人是很多,但大多當成相聲看了,有誰敢真正像他一樣大放厥詞,像他一樣囂張跋扈??沒有。你功成名就了,我還沒有,所以我努力學習,上乙個藝術院校,獲得圈子的認可,獲得體制的認可,拿到那些帽子,名頭,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至於陳丹青,相聲說的不錯,拍手,拍完手後,請不要耽擱我掙錢,不要耽擱我追名逐利,下次說話了請叫上我,小菜開胃,看耍猴也能愉悅身心,夠了而不為呢???

當然,繼續鼓掌,支援!

12樓:

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大放厥詞,什麼文脈已斷,一副文化精英的樣子。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文脈是什麼?他的主業是藝術,他對文脈已斷的評價準確嗎?

即使言論自由,但他作為公眾人物,在說話之前就要考慮是不是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因為很多人是盲從的,所以更要謹言慎行。

13樓:劉熙葳

我覺得,當年我老師說的話還是可以用在這時候。

「當他畫的巔峰過了之後,就只能去罵了。但如果要他持續的罵,就不能再作畫了。」

14樓:島上的吉訶德

有人拿他所做的偉人畫像說事,這讓我感到有些無奈。如果你覺得那些畫傷害了你對教員的感情,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站在我的角度看,我看到了藝術家對自己作品的堅持,他不是在為了完成乙個「光榮」的政治任務去畫圖。他只是在用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擺正一些視角。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而不是背後射出萬丈光芒的神。

我倒覺得那些畫蠻有教育意義。

15樓:綠皮工業

他是典型的生錯了地方。

這不是我說的,是我老師說的。那傢伙也是一死磕國展的,對於中國美術界什麼樣他要吐槽的太多了。

用我老師的話,就是陳丹青一輩子就做對了一件事:自己出的書起對了名字《退步集》。他從美國回來之後畫的畫,真還沒他在鄉下放羊的時候感覺對勁。

這人是真心在年輕的時候有才,能夠被開發,可惜的是他最好的歲月在放羊,沒法跟正經的人學畫畫,等自己能出去見識大世界了額,腦子裡又定型學不了新東西了,最終出國落了乙個邯鄲學步的下場。

但是要說陳丹青真多麼有天才,我老師則吐槽了,真有天才的誰去美國那個文化沙漠學畫畫呀。

教我那老頭是畫畫的,當然看不上美國了,說美國文化沙漠是專指藝術上面。現代藝術行為藝術什麼的在那老爺子看來都是坑沒文化的土大款的錢,是皇帝的新裝。

另外,他看不上陳丹青兩點,乙個是陳丹青的畫是他看一眼就能畫出來的,另乙個就是他覺得奇怪,學藝術為啥去美國,這是看上了美國的物質條件還是想學習。

16樓:緩緩歸

我是從農村考大學來到城市工作生活的。

農村髒亂差,累,苦,有很多惡習。但我從來不去說農村什麼,因為我知道那是經濟原因,文化原因,甚至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我也看到,農村在一點點變好,我很開心,我的父母在農村生活條件和環境越來越好。

但是陳丹青不一樣,他來到城市(美國)後,就開始誇城市(美國)的好,義正辭嚴批評農村(中國)。而看不到農村這樣的原因,也看不到農村越來越好的事實。

所以,我覺得他和我不是一路人。

而且他嘴硬,他說他以前說過的批評(罵人)的話,他一句不改。他有「骨氣」,牛!

17樓:物物堂裝池

菸癮挺大的,之前上博辦董其昌大展。我看完後就去後門抽菸了,正巧他也在。我們是同時開始抽的,我抽完就走了。回頭看到他站在那裡又續了一根。

18樓:我永遠喜歡DF41

他把教員畫成尖嘴猴腮的小人模樣,那陳丹青在我心裡也就永遠一副尖嘴猴腮的小人模樣。

如果你看過他那副畫,你就知道他有多大的惡意。

所以,我最討厭的畫手就是他,沒有之一。

19樓:Evonic

藝術需要理解嗎?藝術需要的是感受。

藝術家需要去理解嗎?藝術家只需要被感受。

藝術家本該是藝術的一部分。

藝術本就該恣肆汪洋,就該手舞足蹈耍潑打滾言行怪異邏輯混亂宛若孩童,好似萬年洞穴裡的先人塗鴉。

觀眾一旦覺著藝術家可以指導人生了,謬矣。

藝術家一旦覺著自己洞悉世間真理了,休矣。

吾淺薄、世俗而放肆不能,故早早放棄了藝術修煉,至今只敢在邊緣蹭蹭。

20樓:

他一些關於政治方面的言論就先不說了,評價見仁見智。

我就說他從清華辭職的事情,真的讓我很感動。放棄那麼優渥的條件,只是為了給學生抱不平,為了與不合理的制度做抗爭。雖然為什麼用,至今制度還是沒改。——來自乙個偏科學生的幽怨。

當然我也知道如果能全面發展那自然是最好的,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大學能讀哪個系最好還是看那個領域的成績吧?最遺憾的就是有些人明明專業課成績很好,但就因為數學,英語等科目上不去而導致考不上。結果考上的雖然成績好,但它的專業課未必比前者更好,更有發揮空間。

好在我當時有條件去國外讀大學,現在讀到碩士也終於考到本專業最好的大學之一,得以發揮自己的專長。但不知有多少沒條件的同齡人被迫上三本,甚至大專,從而失去自己深造的機會。

如何看待陳丹青及其作品?

聶無歡 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有一種政治抱負,想要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這是可以理解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嘛。但是大部分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又是極其幼稚的。原因也不複雜,大家可能都理解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學科需要極其專業的學習和訓練,但知識分子麼卻覺得讀幾本書就能從政了。可是事實上,政治操作的學習和訓...

如何看待對陳丹青的爭議

EE Wu 出口轉進口,你說有啥好爭議的,高曉松不是也乙個套路嗎?說的粗糙點,馬雲李彥巨集是不是也是乙個套路?都是搞進口的,有啥逼可裝呢? 陳皮皮 在北京789看他作品能看出來,畫的很誠,產量也不低 我挺喜歡這種創作狀態 藝術創作有很多種 我覺得至少不應該拿他跟古典大師或是當代藝術中的一些西方國家的...

如何看待陳丹青,郭文景最近圍繞木心的爭論?

藍姬的巢 竟然有人在2020年的環境下圍繞 崇洋媚外 評判抨擊木心,著實可笑。木心在肅反 浩劫時期屢次蒙冤入獄,回想一下浩劫十年裡死殉的文學 藝術家吧。平反之後,56歲決然出國,為的是 看看小時候畫冊裡的藝術品是否一致 之後的成就在此不提。06年反悔了自己 不會再來 的聲言回到烏鎮,落葉歸根。拯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