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為什麼沒有變成儒教?

時間 2021-05-29 22:57:46

1樓:暗星尊 燼

後期的儒家已經宗教化了,稱之為「儒教」毫無問題。

要搞清楚乙個東西是不是宗教,就要搞清楚「宗教」的性質,也就是搞清楚「宗教」和「科學」兩種哲學思維的本質區別。

科學與宗教的本質區別在於實證性和信仰性,這兩者從根本上就不相容。

不是儒家說一句「敬鬼神而遠之」就能證明儒家不會宗教化的,喬達摩悉達多同樣說過不拜偶像不拜神明的話,但沒人會認為佛教不是宗教。要真的論證後期儒家有沒有宗教化,只能從「信仰性」、「實證性」方面出發。

要是把這段話讀完了,就能發現這段話所說的「理」和現代人所理解的「客觀真理」根本不是一回事。這個理是「孔子有言」,是「聖人之權」,同時又是「常申於天下萬世」的通用法則。完了最後還來一句:

「這就是儒者敢於擔當以宣揚真理為己任的南面天子的原因啊。」

看出什麼了嗎?孔子之言、聖人之權是無可置疑的,是相辯於學聞之則「寂然不可異同」的。一旦將某個人的言論捧上了至高無上的、不可證偽的地位。那這個東西就已然具有了宗教的本質。

就像朱元璋說的這樣

帝常御奉天殿,召俶及錢宰、貝瓊等曰:「汝等一以孔子所定經書為教,慎勿雜蘇秦、張儀縱橫之言。」

到了清朝,這種現象達到頂峰,非程朱之學不講。所以出現清末那種不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秀才一點也不奇怪。

宗教與科學的本質區別不在於相信神存不存在,而在於其實證性。近代西歐科學家大多都是自然神論者,這是相信神存在的。但他們會用經過實驗驗證過的的先進理論來推翻舊有理論,甚至教會也會根據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等人的理論去解釋修改聖經裡的世界觀。

即所謂的「人進一步神退一步」,而明清卻把孔子推上了乙個不容質疑的地位。

這兩者乙個相信神存在,另乙個相信「子不語怪力亂神」,誰更科學?我認為是西歐那套搞法比較科學一點。

儒家是被統治階級利用也好,還是更加貼合當時中國的環境也好,或者說當時的中國不具備科學誕生的條件也好。但從結果來看,明清時期的儒家毫無疑問就是儒教,因為它具備了宗教的最本質特徵——信仰性以及不可實證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原始佛學也沒多少宗教特徵,但沒人會否認今日之佛教乃是正兒八經的宗教。

2樓:

儒家鼓吹家國同構,所以歷代儒教教主就是尊儒的皇帝,然後把孔子封為偶像,甚至不斷追封,並養著偶像後代,封衍聖公,因此沒必要另立教派。

3樓:呂振雨

儒家是一種思想文化,不是宗教,天是華夏民族的傳統信仰,孔丘信天,並對其他一些異端行為進行駁斥。宗教有所信仰,相信其能決定一切,有所信者,有信仰者,有理論,這是宗教,孔子是人,不是乙個神,乙個表達自己思想見解的人。

4樓:麒麟公子

為什麼有儒家又有儒教?說說二者的區別:有一般說和嚴格說。

一、一般說來——這是通俗說法

1、儒教,是三教之一的宗教,一般說來儒教創始人是伏羲,起源於伏羲一畫開天(大道一畫、貫古開天)。

2、儒家,是九流之一的學說,一般說來儒家創始人是孔子,起源於孔子三絕闢地(韋編三,絕、千里闢地)。

3、儒教主要崇拜昊天上帝與五氏等等諸位上古聖人,儒家主要推崇孔子及其門徒和後繼者的學說。

4、昊天上帝有三大人格象徵:昊天上帝的原始象徵是天皇氏,天上象徵是大巢氏風伏羲(昊天伏羲),人間象徵是伏羲氏風昊(太昊伏羲),一般說的伏羲都是後者太昊伏羲氏青帝風昊。

5、儒教供奉的五氏:大巢氏(風伏羲)、燧人氏(風允婼)、伏羲氏(風昊)、女媧氏(風希)、神農氏(姜柱)等人都是上古聖人,氏就是皇,皇就是受封的神靈,氏和皇都是儒教受封的神靈。此外,伏羲氏(東)、神農氏(南)還和軒轅氏(中)、少昊氏(西)、顓頊氏(北)又是儒教五方天帝。

儒教是一種信仰,儒家則是一門學說,二者相聯絡的地方是都有儒學支撐;而儒學又分為儒教學和儒家學,前者為出離法即仕優入學,後者為世間法即學優出仕!

二、嚴格說來——這是學術說法

1、儒學是伏羲人王【風昊】開創,儒家是先師孔子【孔仲尼丘】開創,儒教是經聖【董仲舒】開創。儒教三祖是:始祖仁聖伏羲、儒祖儒聖孔子、教祖經聖董仲舒。

(這裡的伏羲只是指新石器時代的太昊伏羲氏風昊,而非舊石器時代的那位尊為上蒼、自名風伏羲的大有巢氏。)

2、道學是軒轅天帝【姬芒】開創,道家是天道老子【李伯陽聃】開創,道教是天師【張道陵】開創。道教三祖是:始祖天帝軒轅、道祖天道老子、教祖天師張道陵。

(這裡的軒轅是指新石器時代的軒轅氏姬芒,老聃子伯陽就是太上老君,張天師正一道是中國最早的道教流派。)

3、佛學是吠陀佛皇【本初】開創,佛家是釋迦瞿子【瞿曇義成】開創,佛教是菩提【盧惠能】開創。佛教三祖是:始祖梵天吠陀、佛祖釋迦瞿子、教祖菩提盧惠能。

(這裡的吠陀是指新石器時代的吠陀氏本初,瞿曇子義成就是釋加牟尼,盧菩提禪宗派是中國最早的佛教流派。)

儒教是中國最古老的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是乙個崇拜昊天上帝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儒教以始源於人王,乃尊人王為始祖,以闡揚儒教精義的孔子為儒祖;以組成儒教的董仲舒為教祖,是謂儒教三祖。

儒教三祖也特指董仲舒,就是儒教「第三」祖的意思。儒教聖經是指《易經》等儒教十三經,聖經是《易經》別名,所以儒教又稱聖教、易教,儒教旗幟是三辰文武旗,儒教的符號標誌是黼黻,儒教教義是君民一體、和諧萬物,故儒教的宗教儀式是由國家元首主持席位進行的。儒教是上下一體,和諧同存的宗教,儒教信徒個人可以信仰不與儒教信仰背馳的宗教,所以儒教是乙個綜合性宗教。

儒教在當前時期主要責任是對上與時俱進,對下與民同教,時刻聯絡人民群眾。

太昊伏羲立都陳州建立了太昊伏羲朝(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023年),以青龍為圖騰,於羅奉元年頒布了《易經》建立了原始儒教,號聖教羲皇,被尊為至聖先王(孔子是至聖先師)和牡丹花神。第二任君主青帝女媧,於女皇元年成為原始儒教首位祭司,號聖教媧皇,被尊為儒教聖母和梅花花神,太昊伏羲朝一共有78位君主(含僭後共計86位執政者),每位君主代代尊《易經》為行為準則,並以此作為日常儒教生活的經典依據,先王聖教從此開始進入三皇五帝的興盛時期。

當瞿子釋迦牟尼創立賢劫佛教時,中國正處於周朝(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56年)的周昭王時期,為「成康盛世」期間,也是伏羲儒教再一次的光大時期。儒教這次光大時期以英聖周文王為代表,經元聖周公旦發展終於在成康年間大放光彩。中國的地理範圍在擴大,中國的文化範圍也在擴充套件,是伏羲儒教讓「中原」這一名詞一次次改變範圍!

而在中國周朝(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56年)的春秋時期,儒聖孔子誕生了,孔子在《易經》的基礎上編訂了六經,從而首次讓伏羲儒教在當時由知識分子開始向平民百姓傳播,儒教的這次傳播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儒教成為了君王將相和平民百姓共同的生活行為準則,這是對伏羲儒教的再一次的發展和光大。歷史到了中國漢朝(西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漢武帝時期,為「漢武盛世」期間,也是伏羲儒教的正式誕生和再一次光大的時期。儒教這一次的誕生和光大均以經聖董仲舒為代表,儒教正式開始由知識分子向平民百姓傳播,經過漢武年間的發展終於在此後兩千年大放光彩,從此儒教由中華漢族的民族宗教成為了中華文明的文明宗教。

儒教三祖中,仁聖伏羲是儒教的始祖,上古伏羲開創了儒教。儒聖孔子是儒教的儒祖,中古孔子光大了儒教,經聖董仲舒是儒教的教祖,下古董仲舒建立了儒教。儒教尊至聖先師即大成聖王為儒教儒祖與儒教教主。

儒教三祖的主要功績為:人王一畫開天,為萬世之先。孔子三絕闢地,為千王之師。

董祖五常教人,為百子之首。

儒教旗幟是三辰文武旗,儒教的符號標誌是黼黻。儒教的儒士又分文武儒即文儒和武儒,文儒是文人志士又名商儒與經濟士,武儒是武人壯士又名兵儒與彈緯士。儒教旗幟是三辰文武旗,三辰是日月星,象徵天地人即人道與世界,文武是毛筆和寶劍,毛筆寓意以文開拓世界,寶劍寓意以武守衛人道。

儒教的符號標誌是黼黻,黼是左青右黑,取其割斷代表改過作新之意。黻是半黑半白,取其向背代表背惡向善之意。儒教和儒家的區別在於:

儒教普通個人可以信仰其他不與儒教教義相違背的宗教,相對的儒家則只能信奉儒家的學說而不能違背!

黼黻的圖案:亞

5樓:赫連鏡繇

實際上長久以來一直有人把儒家看做宗教,只是儒家自己一直不承認

元代的時候讀書人就是儒戶,在當時蒙古人看來儒生和僧人道士一樣,有自己的偶像(孔子等),有自己的經典(四書五經),然後元代就養著這批人世代以讀書為業,就跟養著和尚念經一樣=v=

儒家為什麼重武?

不形 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所謂六藝,和武挨的上邊的就是趕車和射箭,但論語裡也說了,射不主皮,根本不用力氣而只注重形式,這樣的箭法,能用來打仗嗎?至於駕車,這個孔子倒是自負的很,自己就誇自己 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但會駕車的人,能說他就重武嗎?儒根本不重武,你的題目就...

你為什麼厭惡儒家?

hwasion 假如乙個工具不適應現在需要,漏洞極多,且容易被利用產生極其負面的後果.那麼,放棄它有什麼問題?但是,有人自詡X工具流派門人,就是想跳回去把它撿起來,繼續用啊,還忽悠我們說 這個好啊!你說,我該不該討厭?該討厭誰?哦,你說他不是真正的 純粹的 完整的 高階的X工具流派門人哦?哈哈,好的...

少數民族為什麼沒有變成多數民族?如何變成多數民族?

既然樓主作為 漢族 問出了第二個問題,那簡單說原因無外乎 人口數量落後 文化落後 生產力落後 戰鬥力落後。漢族不怕平等競爭。爭取在以上方面贏過漢族,大概可以實現題主的夢想。不過在作的過程中很大可能會刺激著漢族的覺醒和民粹化,結局請參考歷史.記得還得贏過其他本分生活,沒有擴張野心只有中國心的少數民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