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娟及其作品?

時間 2021-05-12 10:25:53

1樓:楚雲漫染

李娟的書我全看完了,真的很喜歡她。

李娟的文字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量,質樸、清新又帶著樂觀的文字給我帶來的不只是閱讀中內心的平靜和愉悅,更是注入了一股堅實的生命的熱力和強大。

李娟曾在遙遠的新疆阿勒泰生活。做裁縫、住帳篷、經營小雜貨店、隨著哈薩克牧民的遷徙之路討生活。

初識李娟是初中畢業,我最喜歡的歷史老師送給我的就是一本李娟的書。與君初相識,卻一見如故。我喜歡她自然而細膩的文筆,喜歡她堅韌而樂觀的生活態度,喜歡我曾經在心底感受過的難以名狀的情緒在她的筆尖流暢而出的共鳴。

新疆是廣闊的,阿勒泰的天空純淨的讓人想要落淚,在生活中打交道的是純粹而質樸的牧民。李娟以她的視角、用她的筆觸記錄世界上的乙個小小的角落。她和她的一家人努力地生活,只是為了讓生活更好一點。

讓我敬佩於她的韌性、生命力,感動於未曾被叨擾的純淨之地。

她是堅強的,樂觀而勇敢地面對生活裡的酸甜苦辣,用她特有的幽默的方式記錄在字裡行間。阿勒泰美在自然、未經商業化的滲透。但與此同時,也是封閉的、艱苦的。

跟隨牧民遷移的路上途徑的是沙漠、戈壁灘、山間、森林,冬季寒冷、夏季多風多雨,動盪的生活總是簡陋和侷促的。跟隨母親、帶著外婆在乙個又乙個荒野駐紮,食物也是簡簡單單的填飽肚子支援勞動的必需品,僅此而已。但是她的筆下我總想起夜晚明亮純淨的月亮、曠達舒暢的山間美景、地域特色濃厚的鄉土人情以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趣事。

她也是敏感的,可能我也是這樣的人,只是比她少了些幽默。她筆下流淌的情感總是讓我能夠真實的、在心底滋生出和她一樣的情感,然後彷彿我也和她一樣在那裡生活了很多年。這個寒假經歷了一次不平凡的肺炎疫情大爆發,宅居在家的時光總是容易無聊而憋悶的。

當我翻開她的書,閱讀她的文字,總是給我一種平靜的力量。讓我感觸很深的是下面這句話。

「走在那樣的路上,每一分鐘都無比真切地感覺著青春和健康。我覺得我可以就這樣一直活下去,永遠也不會衰老,永遠也不會死亡...河流從北到南地動盪,一路上在身邊有力地、大幅度地扭出一連串的河灣。

走到高處,遠方群山的峰頂和腳下的道路平齊,在視野的地平線處海一樣地起..走在世界的強大和熱烈之中,而抬頭看到的天空卻總是那麼藍,藍得無動於衷,一點也不理會世間的激情。」

這樣的文字裡,我似乎也從那裡的Sunny中、那樣的藍天下、那樣的景色中,獲得了來自內心的、自然的、大地的力量和溫柔,我因為疫情焦慮的心情變得安靜平和,這可能是書籍的力量,也可能是李娟的力量!

我希望我能慢慢像她一樣、一樣無謂地、勇敢地、樂觀地、包容地、強大地行走在這廣闊的大地上。

2樓:永不停歇的焰火

被李娟的書迷倒了。她的書在寫一種底層的生活,並且把自己寂寞、困窘的經歷用平淡的語句寫出來,大概人就是這麼過日子吧。

從我現在了解的情況來看,李娟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應該只有初中文化。她能寫出這樣的書,據我猜測應該是出於:

1.非常善於觀察生活,她自己應該經歷過很多事情、在很多地方生活過;

2.她有大量的閱讀,自己從書本從學習了寫作,據她書中所說,她在鄉村學校受到老師的體罰,非常痛苦,感覺她在學校裡也沒學到什麼。

但是她的書也有缺點,有時候語句不夠有序,有些成語用錯。

3樓:菠蘿醬

不捨得看太快,總要等到乙個有Sunny的午後,邊笑邊看,冬天看冬牧場,開春看春牧場,盛夏看夏牧場,舒服的像在草地上沉沉的睡了一覺再打幾個滾

4樓:

我討厭蕭紅,李娟一類的作家

因為她們的存在就是在提醒我們天賦平庸,提醒我們沒有成為作者的命。

我還是很喜歡她們的作品,私以為蕭紅比她更好

5樓:魏風

高三的時候做模擬卷,有一道閱讀題出的是她的作品,改名叫我們的裁縫店。一見就再也忘不掉。很久很久很久沒有作家讓我心裡一震。

6樓:立秋

她的與眾不同在於她親歷艱難生活的同時也擅長做乙個生活的旁觀者。在《馬陷落沼澤,心流浪天堂》裡馬落難的時候自己的焦慮憂心忡忡卻不敵卡西兄妹倆的有條不紊;《離春天二十公分的雪兔》裡給雪兔安逸的同時卻未曾察覺雪兔嚮往春天的痴迷舉動;叔叔入冬前埋入地下貯藏的冬菜成了自己乙個冬天的指望卻終究演變成一場實現不了的希望和叔叔突發的疾病,卻在來年春天又在鏟的稀爛中化成肥料;母親是乙個擅長到來的人卻又無法解決鵝喉羚對葵花地的侵擾,只能一遍遍地重新播種,向大地裸露自己的一切去奮力爭奪點滴收穫……這就是李娟帶個我們的生活,寫實卻無暇顧影自憐,猶如人生長河總在重複卻緩緩奔流。

7樓:yoki

文字很好,但我每次看都很難過,不像三毛啊,我讀三毛是是很劇烈的快樂跟疼痛,但是讀李娟好像是深沉又淡漠的悲戚,每次都覺得好難過啊,難過的想要放聲大哭。又不知道為什麼。

8樓:春花秋月119

有幸在新疆工作過兩年,也走過李娟生活過的地方。新疆的兩年是我最開心的兩年。從李娟的文章再次見到新疆人的性情,讓我笑而淚目。

我買過全套李娟的書,可惜已一本不存,全被朋友以各種理由拿走,不知是否得到善待。等我閨女再大點,我會推薦給她。在現今的社會,李娟的書能讓人暫時回歸真性情,得到心靈的休憩。

9樓:貝芃

今天剛剛讀完李娟新出版的《遙遠的向日葵地》,感觸很深,就想來寫一寫。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看李娟的書的呢?不記得了。我只記得讀的李娟的第一本書就是《阿勒泰的角落》,當然,純粹是書名吸引了我。

我去過新疆,去過南疆的庫爾勒,到過南部的馬蘭軍區,還在博斯騰湖上滑過冰。可惜的是,我去的時候是冬季,光禿禿的山和樹,一望無際的平原,有點單調和乏味。可是,李娟的書彌補了這個遺憾。

她筆下的新疆是那麼迷人,那樣有趣,當然,也是那麼的蒼蒼涼涼。

我這個人沒有那麼堅強的心,希望我喜歡的作家為大眾所鍾愛,讚揚。當然,李娟做到了,她的出版物的豆瓣評分一直很高。然而,我不是很想用天才,天賦一樣的字眼去評價她,這樣一來,我突然感覺到我這個普通讀者和她之間的距離變得好大。

比起天才這樣華麗麗的字眼,我更想用真誠去描述她。

當年我看完《阿勒泰的角落》之後簡直驚為天人,順勢就推薦給了同在新疆生活的姐姐。看完之後我們姐妹倆交流感想,她感嘆道:別看李娟筆下的日子很有趣,其實怎麼能不苦呢?

對啊,這次我讀《遙遠的向日葵地》,再次感慨李娟當年生活條件的窘迫。她描述過自己的夢想之家——石灰牆與紅磚地,對我來說就是夢想之家的全部要素。簡單吧?

可是,就這樣乙個簡單的夢,卻永遠無法實現了。她同樣也寫過回家途中落後的交通工具,媽媽開著的電單車,以及回家之後的蒙古包生活。她對於生活的坦率與真誠,讓我自愧不如。

我總是不能正視貧窮而窘迫的童年,總是想法設法的補償兒時的自己。其實很多時候,掩蓋只會錯上加錯,還不如以一種真誠的態度待人接物。

當然,讓我著迷的還有李娟那種自然的樂觀。

我在前幾篇的回答中曾經寫過,我不是乙個多麼樂觀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我都覺得生活無望。可是,樂觀也的確是乙個大眾認同的好品質,為了那種讚美和認同,我寧願偽裝成天天笑嘻嘻的樣子。加上我的確吃過不少苦,以至於我在表現這種樂觀的時候,矯揉造作到每一塊肌肉都好像在訴說:

你看,我遭了這麼多罪還能這麼樂觀,我真的太棒了,快來誇獎我吧。所以,當習慣於矯揉造作的我遇到李娟這種自然的樂觀,瞬間就被迷住了。無論是在蒙古包裡還是在羊道上,李娟總是那麼豁達,讓人忍不住親近。

說真的,李娟的作品的確為我提供了詩意生活的棲息地。每次讀她的書,我總是會想起那回新疆之旅,想起飛機上一低頭就會看到了的,布滿雪的祁連山脈。想起深夜坐火車去馬蘭時,鐵路兩旁群山幢幢的影子。

新疆的夜與山東的夜相比,總是別有一般凝重的氣息,我看不清外面的景象,只能憑藉手機的天氣定位看一看到了那個城市,吐魯番。過了好久,再看一遍,還是吐魯番。

10樓:葉子

刷高考題的時候看見驚為天人(2017全國卷三,我們的裁縫店),重複看了多遍,即使馬上30天就高考也按捺不住要買書的衝動。

11樓:Kuuanngaa

本只是路人的我,之前並沒有讀過李娟的書,只是因為好奇,所以和朋友領了票就去看了。

兩個小時的分享會,引發了我很多的想法。李娟本人真的和她的文字一樣,平靜,溫和,但是又讓人覺得有趣。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不相匹配的,甚至可以說,她說話有點含糊不清。

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她的答案永遠是你想象不到的,她不按任何套路走,她隨心。坐在觀眾席下,最大的感覺就是,真佛系。

有位觀眾提問:當初那段艱苦的日子給了你這些美麗的文字,但是你說過你喜歡安穩的生活,如果讓你重新選,你會願意過艱苦的日子嗎?她說:

我不願意。她還說:有人追求樸素,有人追求平淡,但是不會有人追求貧窮,貧窮是會磨損乙個人的。

有人問她,是不是當初的苦難放大了生活中的快樂。她說,快樂不是被放大的,快樂本來就在那裡。但是現代便利的生活,讓我們無法關注到龐大的快樂,變得只需要刺激的東西。

她還說文留千古,要謹慎負責。

不是粉絲,今天有幸和她見了一面,決定以後要看看她的書。

12樓:行人

我可以從她的文字裡看到阿勒泰的雪,純淨又自然的雪花帶給我的是李娟靈魂裡的暖意,在歲月和時間裡默默開著。

她好像什麼都沒說,就像乙個老婦人冬夜裡坐在爐火旁,一邊打著毛衣,一邊續續地嘟囔著。又好像什麼都說了。

多麼平淡啊,可藏在土地般平淡的後面的,卻是連綿山嵐。

她的文字,她的人,像花,素靜無爭的花,像雨,一場淺淡的春雨,像雪,阿勒泰的雪,新疆的雪,無邊的雪。

靈魂帶著香氣的,無論是人,還是文字。

13樓:little 廢材

出自乙個迷妹的視角

第一次看《我的阿勒泰》我就被她吸引了

她實在是乙個文字運用大師

這樣的作家是天生的,文字隱於她的身體,她駕馭文字的能力與生俱來,所以她的文字清新自然,稱得上美麗。

看見乙個人說她「除了阿勒泰,李娟還能寫什麼?_?」

我還沒炸我死黨就炸了「我去!李娟至少能寫阿勒泰,寫的這麼好!問這問題的人能寫什麼!」

李娟很厲害,有人質疑她,覺得她高中輟學,一直在外打工,在新疆生活,語言不通,她能了解什麼?

可要是你真的看完了她的散文,你就會知道她從小就是乙個很愛讀書,觀察力尤其敏銳的孩子,她能注意到生活中很多被我們習以為常而遺忘的小事,而且她真的願意了解且知道這些小事對我們意味著什麼,用文字表達了出來。這就是偉大的作家,乙個熱愛生活的人,乙個用文字為生活唱頌歌的作家。

我記得她在《夏牧場》裡問過「為什麼我見到的哈薩克的狗耳朵都是短短的?」我看見《冬牧場》裡,李娟說「哈薩克人都會在狗小時候把狗耳朵削短,否則會有皮毛遮著耳朵,狗回聽不見狼的到來,無法被牧民接納。」這就是她寫作的證據,這就是她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在自己描述的事情上,向我們描述哈薩克人,描述著她自己的,最好的憑證。

李娟很不一樣,新疆造就了她,新疆啊,多麼美麗神秘且文化多樣的地方,那裡一定飛揚著世界上最美的文思的翅膀,絢麗多姿。她的母親和外婆共同養育了她,這兩位都是不一般的人物,我覺得她們給李娟最大的影響,就是對生活的態度,一種關心生活質量,愛好生命的態度。她從兩位親屬身上知道了多少生活的秘密,她在寫作時就有多少的靈感,源源不短。

青春多麼美好,只是無人看見。

(待續嘍)

如何看待李蘭娟院士評價明星的話

扯淡。首先,明星掙得錢是從觀眾的娛樂消費來的,觀眾掏錢然後製片方和明星分錢,這是市場的產物。而科學家掙錢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發明或發現有實用價值事物從而通過專利費,你的專利有價值有人用自然不缺錢。另一種是直接拿國家的錢,這類人大多國家提供研究資金儀器,並且有薪資和其他一些優厚待遇,這些人是國家雇用的,...

如何評價陳凱歌及其作品?

鋼鐵直男老幹蛋 電影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實踐藝術。而這門實踐藝術,是通過多個電影藝術構成系統通過不斷的精益求精最終打磨而成的。例如,拍攝技術 美工技術 特效技術 編劇技術 呈像技術 表演技術等等 有一位導演,為了追求極致的場景還原,消耗巨資打造了乙個和歷史中一比一細節還原的場景,使得整部電影場景空...

如何評價黑塞及其作品?

乙個借寫作探索的人。我最喜歡的是生命之歌。沒全看完,也看過好幾本。讀者跟作者探索是件很好的事,但個人感覺黑塞很多作品的結尾,跟寄生獸一樣,沒探索盡。但也有所收穫,適合年輕人,比剛探索世界時的刷世界觀式的作品要深刻一些。之所以覺得沒探索盡,是覺得情節合理又難平心意。像那本控訴錯誤教育書的男主,他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