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 和 簡體字 哪個好?

時間 2021-05-11 05:38:12

1樓:珀西爾

請台下代表各出席一位資深支持者,進行以下三項的測試一、各方有20分鐘,手寫出支援簡/繁體的緣由,緣由列舉豐富,有道理者獲勝。注意錯別字將會扣除部分分數;

二、下面這張5x12cm的紙張上覆印了500個簡體和繁體的漢字,請雙方代表使用拼音輸入法分別打出簡體或者繁體的版本,用時少者獲勝;

三、請各自用300x300矩陣的led燈熒幕顯示簡繁體字幕,在清晰能辨識的情況下顯示多者獲勝;

2樓:稻穎

漢字簡化後,黨內無黑,團中有才,國含寶玉,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醜無鬼,只不過臺無吉,灣無言。窮不躬,權不佳,車不行田,堅不稱臣。無鹿亦能麗,無巫亦能靈,無水亦能滅,無火亦能勞,無曲亦能禮,無手亦能擊,辦事左右不辛苦,墾荒何必靠豺狼

還是不如甲骨文正統

3樓:

2023年4月,我在這個問題下寫了一篇答案,論點是」簡體字雖不完美,但繁體字並不比簡體字更優越「

「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好?

難以想象僅僅過了一年,我便成為了繁體字的支持者。

我也不知道我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上的轉變。也許是因為今年讀了詩經、伽藍記等古書吧。

子曰,「不讀詩,無以言」。在讀詩經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簡體字帶來的不便之處。

首先說明一下,我的專業並不是文史,所以我並不是每天都在接觸古書,因此我感受到的不便之處是乙個非文史專業的人感受到的,我不能想象文史專業如何用簡體字進行研究,在文史這方面,我覺得簡體字可以被稱為「殘體字」吧,因為它也許根本無法使用。

首先,我發現簡體字這項工程尚未完成。

譬如,「」這個字,你覺得它是簡體字嗎?它是。但是它的偏旁部首裡,鳥卻並沒有被簡化成「鳥」。

同理

同理

同理不勝列舉

如果簡體字已經決定將絞絲旁、貝、食字旁、金字旁簡化,那我認為它就應該系統性地全部簡化

錢鍾書的「鐘」等人名裡,也有類似問題。他們處在被簡化的邊緣,但是沒有被簡化,十分混亂。

然後,我發現簡體字影響了一些人名的表達。

譬如,在姓裡,「範」和「範」是兩個並列存在的姓。有人叫范仲淹,有人叫範依。

又比如,李適的「適」,其實讀「kuò」,它不是「適」的簡體,而是「適」,讀「kuò」。

(當然,在繁體字的體系裡,范和範在不作姓用的時候,是可以互相通假的,只是範更加常用。)

再然後,我發現簡體字無法解釋詩經(以及其他很多古文)中的」假借「」通假「

譬如,在詩經成文的那個文字還不夠豐富的時代,會以形狀相近的文字互相假借。於是有了「有齊季女」這一句話,其中的「齊」意思是齋戒...以「齊」代「齋」。

問題是你看這倆字長得像嗎。。。

《禮記·中庸》:「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齊莊意思是齋戒以示莊敬。

這繁體字的齊齋倆字才叫長得像啊

還有乙個例子,《左傳》裡一句「嬖子配適」裡的「適」,讀「dí」,是因為用適通假了嫡,之所以能通假,是因為適嫡兩個字是同乙個聲部

如果是適,那還怎麼通假?

也就是說,簡體字完完全全破壞了《說文解字》裡的漢字六書系統。

以上都是譬如,也就是說不止這幾個單獨的例子,而是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這樣的困惑。

以上是我對簡體字的一點看法

4樓:Ciszewski

是先有語言,再配之以文字的,因此這種問題不該從文字本身著眼。

現代漢語的音系相較於上古、中古漢語更簡單,雙音節詞甚至多音節詞很常見,使用繁體字記錄是大材小用了。也就是說,乙個粗糙的、易生歧義的音節,不值得用乙個細緻的符號來記錄,只能用乙個粗糙些、簡單些的符號來記錄才比較合適。

即便是在繁體字依然通用的時代,要是看到漢語音系坍塌成這副模樣,也支援改用簡體,以免書寫效率低下、閱讀得眼睛花掉。

如果哪天漢語音系坍塌成音調丟失、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合併甚至併入鼻母音,那麼甚至支援使用拉丁字母或假名。

但願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不然你看音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西班牙語,其正字法每個字母都表音,沒有乙個字母是浪費的,卻依然文字冗長,影視劇都配音配得上氣不接下氣。

5樓:

繁體字相對簡體字而言是靜態的,對文字的改革肯定是要根據發展來,不能墨守成規。

所以以靜態的眼光評價兩種字型也是片面的,能夠推動文字改革才是值得肯定的。

6樓: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似乎有點晚了,從高中時代,班裡就有台灣同學,出國讀書更不說了。我個人感覺只有成績比較差的同學才會關心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好? 說句老實話,我不是中文系的,也沒有書法家,不管是哪個地區的同學,我們對簡體字,繁體字,這種問題的敏感程度,真的很低很低。

有台灣同學給我說過,簡體字他看不懂,我從來就沒有追問過為什麼,找到的繁體版本你就看,找不到就不看,我們也沒什麼好交流的。最重要的是我看得懂就行了,我為什麼關心台灣人看不看懂?管我鳥事?

大不了我們用英文交流就行了,你看你的繁體字,我看我的簡體字,我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優劣之分。

台灣同學也很尊重我啊,就傳教來說,什麼繁體版本的聖經絕對不會給我,他們也知道給我,絕對吃灰,就算看得懂,也累啊,不看,事情那麼多,要交流就拿簡體版的來。吃飯,看電影,學習,生活,工作,都如此。

你生在哪個地方,你就學習哪個地方的字型,沒什麼優劣之分的,除非你能控制你的出生地。

7樓:玉狐子

簡化是為了方便傳播,現在很多外中國人在學中文,想想外國友人拿過繁體字的表情,唉

繁體字閱讀水平現在屬於乙個技能範疇,有很多古書文獻只有繁體原版,對於研究者學者來講還是很必要的。

總之,簡體是為了中華文化傳播,繁體是為了保留文化本根,有志者多學習總是好的

8樓:

現在談論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意義,畢竟繁體字也沒有重新復興的可能性了。人就是這樣,兩百年前死也不要留辮子,兩百年後死也不要剪辮子。當然了,現在最可笑的事情就是一幫支援用簡體字的,常用的幾百個繁體字都未必能認全,未必會寫的人,去嘲諷人家南韓人越南人拋棄漢字數典忘祖,你們沒有資格。

9樓:李三SanLee

所有國家的,所有時期文字服飾等都越來越簡單。有說簡體字沒有文化傳承的,歷朝歷代的文字都有出入,文化傳承在於沒有斷,簡化會更加方便傳承的!開始還沒漢字保留啥?

10樓:閃閃閃電

我是乙個文盲,看了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想了很多,一直想到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最後我感覺沒意義,然後我想自殺,但是我怕疼,所以我只能點舉報了,理由是:地域黑

11樓:吃了這個甜甜圈

繁體字我覺得比較適合豎排版,這樣人的眼睛會乙個乙個的看遍不會頭暈,而簡體則是都可以,但是部分簡體沒簡化好,如果拿出來單一看的話看久了會空洞空洞的,但繁體字也有缺點如果筆畫太多的排列在一起會覺得像一張一張的網,學美術的應該知道黑白灰吧,感覺繁體字單一的只有乙個色調了,缺乏了美感,但如果單獨拿出來卻會很漂亮。

12樓:松柏有心

針對上面的乙個答案

1、5%的簡化字都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漢字;2、傳統文化最基本的文化核心有兩個,乙個是文言文,乙個是繁體字,割裂任何乙個都有可能造成文化傳承的阻礙,古人將文字和語言割裂開,為的就是讓後人能看懂文言文,不被語言的變化障礙;3、簡體字的學習是死記硬背的,很少有邏輯可言,而繁體字的學習是按照邏輯學的,比如「名」,夕陽西下,眾人只能用口呼喚名字來針對性的找人,比如「烏」,烏鴉在遠處看就是沒有眼睛的鳥等等,每個字都是一幅畫,都能衍生出乙個故事。所以,個人認為現代人同樣有按照說文解字學繁體字的必要,這事兒往大了說就是文化的傳承。

13樓:

恕我直言,以現在中國學生的書法水平來看。假如有一天全面推廣繁體字,學生的課業負擔最多增加一倍,語文老師的負擔至少增加五倍。但是中中國人民的草書,尤其是狂草水平,會取得極大的進步。

我相信,痛恨語文老師的學生,會舉雙手贊成繁體字的。

14樓:

文字是乙個龐雜的系統,更複雜的是,時間和地域將這個系統分化了,像一杯肥皂泡泡,泡泡有大有小,有互相黏在一起而不交叉的,也有大泡泡裹著小泡泡的。

文字這個系統的根本作用是溝通,於是,它應該是越來越簡單而清晰的體系。從這裡個角度講,簡化是便於書寫(打字)、認讀的過程,也是形成規範(小泡泡化成大泡泡)的過程,簡化服務於「溝通」這個根本作用,無可厚非。

當然,這並不是要否認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美學意義。人們於是在這一點上開始爭辯「哪個好」「哪個優越」。其實,既然在美學意義層面了,如此主觀的事情,又怎麼辯得出乙個好壞呢?

頂多某一方的勢力更強大一些而已,但是這並不妨礙另一方去欣賞自己的喜好。

我喜歡用繁體字寫書法,一方面它更符合書法的美學呈現,另一方面因為書法作品也更多的使用古語語法環境,更適合用繁體字。可如果我交乙份繁體字的年終總結給單位,應該對年終獎沒有多少刺激作用吧。

15樓:不死鳥

繁體字簡化的初衷是什麼?是好認好記好寫,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用好。如果現在還是繁體字教學,至少小學得多上一兩年,整個社會脫離文盲的程序要晚十年。

16樓:

我接觸到的中文是由正體字學習,個人覺得天下一家親,用不著在字型上爭奪誰個存在感的必需與否,乙個文化的美德,就是在同一文化裡面互相接受差異,和平公處,不分你我!

17樓:鳳尾魚

如果你知道日本人有多壞,你就不會這樣問!

如果你知道清末民初多自卑,你也不會這樣問!

如果你知道什麼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國將不國,,你更不會這樣問!

怎麼說呢,文化復興不是空話,台灣回歸之後,用什麼文字???不是不讓改,而是改的太劇烈。吃飯吃的猛容易消化不良。

後遺症慢慢浮現。等著看吧,復古潮一定會來到的。漢服不就是嗎?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18樓:

如果不是簡體字,非書香門第的各位,極大可能是文盲//學會了幾個字就開始貌似沉思批判最初為文化普及勞心勞肺的先驅。不是很懂

19樓:

真的受不了了

我覺得小篆比繁體更美,英語寫起來比簡體更快繁體繁的很有風韻,簡體簡的乾淨清和

在保證能用於正常交流的情況下,喜歡哪個就哪個嘛為什麼硬是要比個高低呢?更何況繁簡一脈相承,又不是用漢字和阿拉伯或泰文去比,那些畫小鳥的文字也很有特色啊。

20樓:

說繁體字多完美的,可以看看隸書是被怎麼批評的。

黃生《字詁》:「大抵變篆為隸,字型因之大亂。當省而不省,失之贅;不當省而省,失之簡。末俗從風而靡,不知作俑何人?可恨也!」

哪些簡體字丟掉了繁體字的韻味?

織乎者也 果然看到有拿 又 部件替代來說事的。提醒一下答主,這些簡體字沒有乙個是無中生有的,甚至包括那些 又 部件替代的字,一定出現於自甲骨文出現到清末民國這一時期,新中國不過是選定了它們並賦予了它們正式地位罷了。非常建議你看看 新中日簡體字研究 這本書。我發現有乙個答主說的特別好,你不能失去乙個你...

如何把繁體字掌握到像簡體字的程度

liuhl6 liuhl6 一站式繁體字學習手冊 上 liuhl6 一站式繁體字學習手冊 下 我真的是乙個禮拜就學會繁體字了,高中時候自學的,但學完了得用,這樣你會發現很多非系統簡化的字,同時提高書寫技能。起初可以快速學會的是類推簡化的字,學到一定程度會有字感,在書寫的過程中,比如記課堂筆記時,你會...

在數字時代,簡體字還有取代繁體字存在的必要嗎?

割裂掉文化的簡化字,同時也被台灣利用來區分與大陸的不同。當初改革文字最終是要消滅漢字走拼音,試問這樣你們還會答應嗎。繁體字一點都不難學,可以慢慢的恢復。希望將來實現。 南風 計算機渲染字也是需要成本的。除點陣字外,任何向量字型肯定是越簡單渲染越快,所以渲染簡體字比渲染繁體字效率更高。另外,小字號的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