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郝運 羅新璋 張冠堯誰的譯本最好?

時間 2021-05-09 13:58:18

1樓:冷卻咖啡

建議慎讀赫運譯本,行文生澀,通篇的長句以及繁雜的修辭使一句話要反覆琢磨好幾遍才能讀懂,閱讀體驗感很不好。讀了兩個多月終於一點點啃完了。Ps:

在習慣了赫的風格後,竟然有一種語言的飽滿感,也就是說資訊量很大,特別是在心理描寫方面。

目前想讀讀其他譯者的版本,讀完再更新回答。

2樓:今天不想跑

目前唯讀過羅譯本。

1.不文不白?

不常見詞確實不少。讀完後深深記得「蹀躞」,因為前後出現過兩三次,也就抱著日拱一卒的心態積累下來了(畢竟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的)。但尚不至有「不文不白」之感。

個人覺得有些表達挺有趣:

他的性格與悲劇趣味十分投合;期待有個哀感頑艷的故事可聽的好奇心,使他兩眼閃出光芒…院士找到乙隻還沒開葷的耳朵,喜出望外…

這位大貴人,也許生平還是第一次這樣惡言惡語;凡溜到嘴邊的粗話,都劈頭蓋臉朝於連扔去。

2.過於中式?

羅譯本附錄闡述了羅的翻譯觀點,並將其概括為「三非」,其一:外譯中,非外譯「外」。譯者可抱持其觀點,讀者有喜惡的自由,求同存異吧。

以篇末處引入的東方哲學觀點為例,從敘述效果來講較為突兀,但從中西思想此刻共通的角度來看,未嘗不妙。

「但對早晨九點生,傍晚五點死的浮游,在日長夜短的夏季,怎麼能懂得黑夜這詞兒呢?(譯按:莊子言,朝君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綜上,選讀哪本呢?視個人需要而定:

中學生為應試:選直白易讀的。

中文系學生練基本功:可讀羅譯本。

佛系如我(打算):繁簡各讀一本。

個人偏見,海涵。

3樓:二桐alin

其實我不太喜歡羅新璋的版本

我第一次讀是讀的88年出版聞家泗翻譯的版本,印象中比較簡練,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比較好讀,最近想重溫,就買了呼聲比較好的羅版,感覺有點出戲,翻譯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比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還要近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是我沒文化,有些措辭讀起來真的覺得文鄒鄒......

4樓:拜月

羅新璋先生的文學素養之高讓我嘆服,譯句斟酌且簡練。

「凡自作解人,必將得罪庸眾。」

當時就感嘆分明是外國名著,卻能被譯成如此精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