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破除對修佛境界的執取?

時間 2021-05-09 13:54:04

1樓:

尋根就底的找,為什麼在乎境界?

尋根就底的問,境界有什麼意義?

要找就找下去,找到自己覺得毫無意義時,自然就破了。說到底是炫耀心、攀比心存在而且還很嚴重。

剛學靜坐,那會,我也愛到處比自己什麼境界。比來比去,發現說法太多了,自己證明不了自己到何境界。就沒啥好證自己境界。

你走的路是登天的路,初學最多是踏上這條路啟程。比來比去,還是在起點或剛出發不久。是不是就無意義了?

2樓:

為啥要破除啊,打怪公升級多好玩啊~

慈悲的人啊,假想宇宙是個空殼,你的心在它裡面,玩著無窮無盡的遊戲。

記得是出自《中道》? 這句話我從初中開始就記得,但完全不懂,也不能接受(我是個遊戲感很差的人,總是那麼一本正經)。此刻看完了一遍答案裡的各種一本正經的「無境界」「破執取」,豁然開朗。

3樓:麻袋長老1234

在遠離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會逐漸生起三種障礙解脫的過失:首先,會將所學習到的知識當做自己譴責他人的資本,反而將信仰用來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過失的習氣;其次,由於經常觀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養對於自我的驕傲我慢;然後,又由於修行者內心充滿對於自我的執著而越修行越難以與法相應,並滋生許多煩惱與貪嗔痴了。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內心並引發正確的行為以致於解脫,而當你流於越修越煩惱的弊端時,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遠離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並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為何不能解脫了。

假如你是乙個充滿慈悲的人,勢必會破除自己對一切好與壞,是與非的概念的執著。因為當你遭遇到逆境與不幸時,出於慈悲你會欣然利用這種痛苦而發願說"我今受此苦,眾生不復受",並以代受眾生的痛苦而為美事。

乙個真正的修行者絕不會只追求生命中好的層面而拒絕不好的層面。當你在相續中不斷修習"自己的一切好供養眾生,眾生的一切壞願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換時,將會淨除自己無始劫來無量的業力障礙。

這樣做的話,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脫,來生也會成為乙個有智慧型並具備救度眾生能力的人。一切好與不好都將成為自己對眾生產生更大更強烈的慈悲的泉源,而慈悲心會自然消除你對於自我的執著,這樣,你距離得見清淨本性的機會,還會遠嗎?

發心和證果的剎那,可以獲得相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是因為生起了清淨的菩提心,並由這種讓一切眾生成佛的願力,使得自己生起廣大精進的勇猛之心。以觀見無常而無畏於修行的勞頓辛苦,以相續的悲心而斷除我執與法執,終於以圓滿證悟本性而救度了無量眾生。

故而你們要愛護一切父母眾生勝過於愛護自己,千萬不要做任何傷害眾生利益的事情。

4樓:雲上雪

逛知乎第一感覺,就是很多人不喜歡認真讀佛經!

這種問題很多佛經都有分說!

比如《金剛經》

第七品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

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1、「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一切法無決定相,怎麼執取?你執取的只是你自己的妄想。楞嚴經說,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2、「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一切法無自性實不可得!怎麼執取?凡情造妄,執取諸相,其實什麼都執取不到啊!

執取個空氣啊!!!破除什麼呢?難道是自己破除自己造的幻想,那麼造幻想幹嘛?

5樓:心無嗔

破除他幹嘛,按照佛教的戒定慧八正道修行,有一天就達到了,境界到了就不支取了啊。如同乙個人非要去北京,那就去唄,到了自然就明白了,北京這樣啊。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6樓:道一

要明白學佛並不是給自己上了與眾不同的境界、不生病、不死亡的防護罩,而是在面對生老病死等正常生命現象時有所準備,有勇氣從容面對,有心力去堪忍痛苦,更加精進修學佛法,最終超越生老病死,獲得不執著任何相的境界。

接納「病」是輪迴的常態——無常、苦

認識「病」的本體是空性——空、無我

認識「病」源——無明煩惱、顛倒妄念

而在佛的境界中,一切善、惡法都在清淨解脫中在凡夫的境界中,一切善、惡法都在不淨的生死中。

7樓:慧明

《楞嚴經》雲: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楞嚴經》又雲:不作聖解,即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所謂的境界,執取,乾脆都放下。

8樓:齊天大聖

為什麼那麼多練武術的人對霍元甲,黃飛鴻,李小龍那麼執取?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知識去了解他們的原貌,所以總幻想他們多麼多麼深不可測,實際上都是人而已,你在今天找個三流散打運動員能把他們全部打趴下,大家對他們之所以神往全是因為後世對他們的大力包裝。

佛教同理,多研究佛學,看清佛教,釋迦牟尼佛的原貌自然浮現,那個時候你就對他沒什麼執取了。

9樓:護法居士

莫信境界。一切境界。猶如怨家。一切眾生境界如蛇。

若人未得無漏智慧型。莫信境界。境界輕動。猶如怨賊。詐為親友。如此境界悉能繫縛一切眾生。

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若實知境界如以鐵鉤持

馳散輕動故作諸不利益

悕望迷境界樂於分別心

死網罥欲至能斷眾生命

為境界所牽令人心躁擾

為愚痴所誑而不能覺知

境界無定實如幹闥婆城

能增長眾苦為地獄因緣

境界火所燒愚痴欲所誑

輪轉不停息不覺燒其身

因念故生欲因欲生嗔恚

嗔恚覆人心死則入地獄

是故有智者離欲滅嗔恚

速遠離愚痴則能到涅槃

知境界如怨遮之而不樂

智者厭境界畢定到涅槃

如何開始修佛?

鐵鏽火鍋 修佛,有個前提是皈依!皈依啥呢!佛,法,僧三寶,這說明了一條正確的修行之路不能離開三寶,佛是釋迦牟尼佛,法是他說過的法,僧是行持佛陀教法的僧團,也就是說,你得找到,遇到僧團,得到皈依,受持這個僧團教授的經藏才能算修佛,其餘的都是前行 嚴格意義上不算修佛! 小哈A8 通常做好人好事好心,這是...

修了道家還可以修佛嗎?

道教性命佛道雙修的太多了,只不過從過去偷摸半夜背誦愣嚴咒到公開去佛教寺廟磕頭,你沒見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靈山有道士磕頭拜佛啊,當然叫板他們叫拜某個天尊,法門也是換湯不換藥,比如耳根圓通百千萬,自他相換,破三關參性命什麼的。歷史上只有五斗公尺 龍虎宗 三山正乙是嚴格區分佛道,剩下的多少都搞點雙修...

修佛有什麼好處?

佛家源於古印度,由釋迦摩尼佛開創,並由初祖達摩傳至中國,在六祖慧能時,佛家思想的中國分支禪宗達到了巔峰,即六祖壇經問世。再然後,由儒家和道家思想作為核心的中國哲學思想吸收了中國化的佛學思想,即儒釋道三家合流,並逐漸形成了現在中國哲學思想的精華。所以,作為乙個中中國人,你的情感中自然流淌著佛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