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修行,什麼算是心隨境轉,什麼又是心不隨鏡轉?

時間 2021-05-08 21:50:28

1樓:閃光心

別人罵你一句,你馬上怒火中燒。別人讚揚你你就很開心。這叫心隨境轉。

任別人怎麼誤解,怎麼罵,你依然堅持做正確的事。管他別人批評你或表揚你,你依然在理想的道路上奮進。這叫心不隨境轉。

心不隨境轉,是定力,也是修養。不僅是佛法修成的必然,也是做任何事成就的必須

2樓:安真

心隨境轉,在沒有獲得明覺心性,覺悟之前,看到什麼,遇到什麼,身心就呈現相應的影響。凡俗心性重,本覺不顯,就沒有正見正覺之源泉,則遇到什麼色相,就會染上相應色彩。

有人請你吃飯,去呢還是不去呢,心性不明沒有智慧型,就不知道怎麼做了,是為心隨境轉,若自明覺,則心有主見,應機靈變,善巧相應,是為境隨心轉。

3樓:白寶蓮童子

錯了,心隨境轉或者不轉,關鍵是對境不惑,也就是說見到它的本質,是一種智慧型與定力,而不是傻乎乎的被轉,也不是不分別,定在那裡不動。

凡夫是心隨境轉,一直在生死輪迴中打轉,即念頭相續不斷,也就是著相,大凡夫俗子。

而外道修行,六識不怎麼動,也不善於分別,整個落入死定或者空靈,亦或者一種無記的狀態,也包括二乘聖人的偏空,一講是假的,不要執著,於是就否定它緣起的存在,只住在空上,

外道修行禪定再高也不了生死,原因就是落入另外乙個誤區,死在境界之中,不能進一步開發本有的智慧型,唯佛能夠徹見諸法實相,於無住而生心,此心即不是有也不是無,這是真正的不隨境轉,也就是佛境界。

《金剛經》上講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無所住而生其心,若有住即是非住,菩薩不住相布施,諸聖者也不住自己的果位,乃至佛亦不住自己「有佛可成」,有境界可得,以無所得,故名為佛。

能夠體悟無所得,無所住,以此心去承辦一切事業,佛法就全在其中了,更不必去他處覓佛。

4樓:護法居士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時。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修學諸定。

是菩薩摩訶薩眼見色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眼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眼根。

是菩薩摩訶薩耳聞聲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耳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耳根。

是菩薩摩訶薩鼻嗅香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鼻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鼻根。

是菩薩摩訶薩舌嚐味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舌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舌根。

是菩薩摩訶薩身覺觸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身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身根。

是菩薩摩訶薩意了法已不取諸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防護意根不放逸住。勿令心起世間貪憂惡不善法諸煩惱漏。專修念定守護意根。

是菩薩摩訶薩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常不捨離三摩呬多奢摩他位。

是菩薩摩訶薩若手若足俱不饕餮。語不剛強。言不諠雜。

眼及諸根皆不紛擾。不掉不動亦不倨傲。身不散亂。

語不散亂。心不散亂。身寂靜語寂靜心寂靜。

若隱若露無異威儀。

於諸飲食衣服臥具病緣醫藥及余資產皆生喜足。易滿易養易可供事。軌則所行無不調善。

雖處諠雜而行遠離。於利於衰於樂於苦。於讚于毀於稱於譏。於活於殺。平等無變不高不下。

於怨於親。於善於惡。心無憎愛無喜無憂。

於諸聖言於非聖言。於遠離於憒鬧。其心平等無有改易。

於可愛色不可愛色。於諸隨順違逆事中。都不分別心常安定。

何以故。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自相皆空無起無成無轉無滅入諸法相。知一切法無作無能入諸行相。

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恆時增長殊勝善根。由勝善根常增長故。能行靜慮波羅蜜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雖行靜慮而不忻求定所得果。謂不貪著由定所得諸可愛境。亦不耽求由定所得生死勝報。但為救護無救護者。及欲解脫未解脫者。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5樓:南飛的雁兒

不是心隨不隨境轉的問題,是迴避所緣與收攝六根問題。迴避所緣類似斷六根。收攝六根是指與外界接觸時,是覺知,而不是打壓。

根塵識三合和生觸,觸生受,不是不受,受後的愛取有是關鍵。若如理作意則產生善心,若不如理作意則產生不善心。

關於分別說

認為只能條件充分的情況下得出結論,條件不充分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必須在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更細緻的分析才能做答,是分別說,世尊亦自稱分別說者。

比如問:出家人比在家人的修持高嗎?

答:這個問題是沒有乙個簡單的答案的,有的出家人比在家人修持高,有的在家人比出家人修持高。

分別說者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是分別說者,世尊也自稱為分別說者。

6樓:坦坦君

心和境的相互關係有很多層次。

乙個美女或者帥哥走在你前面,你如果只是知道乙個生命體走在前面,並沒有起任何其他的想法,這個就是心不隨境轉的粗淺層次。如果你生起了種種想法,並習慣性的認可你自己產生的這些想法,比如說心想這個人好美,好帥,而且根本察覺不到自己的這種認可,那就是最典型的心隨境轉。

7樓:三步一顛

比如你看到乙個特喜歡的東西,然後你想盡辦法擁有它,這叫心隨境轉。比如你看到乙個特喜歡的東西,然後你仔細想一下,覺得這個東西我真的好喜歡,但對我沒任何實際用處,接著決定放棄它,這叫心不隨境轉。

新手乙個人修行佛法應該怎麼發心,發什麼心?

林溪垚 發心是一種意願 有這樣的想法想去這樣做,這叫願菩提心 而想完成這樣的行為是行持這個菩提心 比如淨土每次都回嚮往生淨土,這也是乙個願,而念佛號誦經做功德等積攢這些善意福德能量回向也是行 開始可以發願能夠修行不退有所成就,其次就是能夠利益周邊身邊所有眾生等 Hmutty 我在幾年前不知不覺得發心...

清淨喜樂是什麼境界,是修行所追求的涅槃的境界嗎?會不會對清淨的喜樂貪著,需要看破它嗎,之後怎麼去修行?

有個叫,無邊喜樂公升起來的感覺,大概是你,打坐啊,念個45分鐘,心經的咒約後面的部分,為什麼是45分鐘呢,因為人的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就大概45分鐘,一節課的時間,自然停下來的時候,有個間隙,那個間隙就是沒有時間感的,會感覺到腦子被清空了,當然是非常短暫的清空,會有一種無邊喜樂公升起來,這個感覺呢,靠想...

什麼樣的心才算是「正」的?

不勇敢的心 不應有此一問,你的答案在孔子那裡,在老子那裡,在耶穌那裡,在穆罕默德那裡,在釋迦牟尼佛那裡。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張時民 15 5 Kaccnagotta the Blessed One,paid homage to him,sat down to one side,and 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