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王勃?

時間 2021-05-08 16:16:26

1樓:西蒙

千百年來多少痴人信以為真!

王勃去赴宴前就知道背景,地方王慶祝滕王閣興建說事先不知道,估計沒人信,說他是100%的即興發揮,怎麼可能?

100% 的是他,可能還有他老爸已經備好底稿!

2樓:西湖好

王勃,是頂著天才的名頭來世間走一趟的少年。

天才很多,但是在時間的長河和人世的滄桑之間,天才總是會被擠壓成另外一副模樣。天才李白被擠壓成了飢不擇食的官迷;天才蘇軾被折磨成了心如刀割的智者;天才李清照被壓迫成了黯然神傷的老嫗。如果還想保持天才的那種銳氣,只能像王勃一樣選擇歸去仍是少年。

作為江西人,我去過滕王閣,花錢買了門票,也曾想登高賦詩一首。但是等到登臨送目之後,卻發現腹內空空,說是腹內草莽也不為過。因為眼前的景致感覺並沒有那麼壯觀。

王勃能夠寫出《滕王閣序》,絕不是因為他有幸登樓之故,而實是他的滿腹才華和奇絕想象所致。

據說王勃寫此文,也並不是一揮而就,而是先細細的磨墨,然後醉酒假寐了一會,而後振作而起,遂得大作。但是問題在於,換做一般人,別說假寐一會,就是筆墨伺候一上午,怕是也寫不出幾句來。

想來很是感慨。今人非常鄙視古代四書五經的教育,覺得太過於古板。可是這樣的教育卻出現了王勃和王弼這樣的少年天才。

今天我們的教育非常全面,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似乎想出現天才和大師卻越來越難了。如此看來,教育真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

他的另外一首詩和一段往事有關。所以我的記憶更加深刻。

我們初中的英語老師,長得真像英語課本當中跑出來的。那會她很年輕,剛剛學校畢業就來教我們了。所以講課之中不免有一些緊張和不安,但同時也充滿了新發的熱情。

我在另外一篇短文中描述了她教我們唱《昨日重現》的情景,也說明了我對這位老師的喜愛。但是好景不長,到了初三,學校大概還是感覺這樣以為年輕老師帶畢業班經驗不足,於是給我們換了一位資深些的老師。所以初二下學期,我們就有點最後一課的場景,很是不捨。

我那時情感豐富,也想法多多。總覺得就這麼別過有點不對。思來想去,我去買了一張明信片,用我當時能夠寫出的最工整的筆跡寫下一行詩,然後託人送去。

現在想來,英語老師應該會覺得很突兀吧?畢竟才是初中的孩子,搞這一套做啥呢?

我現在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想到那上面寫的一行詩,我就更感覺慚愧。那上面赫然寫著: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我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了,何況還不是新詞。老師還在學校,並未走遠,何談海內?兩年的師生關係,又何從談起知己一說。

現在我來北京了,果然有點遠走天涯的感覺,但是比鄰似乎又談不上。我輾轉聽說那位老師已經是我們當地的教學骨幹了,但不知道她是否還儲存著那張薄薄的明信片?我想大概率是丟失了吧。

有點偏題了,還是抬出原作: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一首小詩,反映了詩人胸襟的開闊,情感的真摯,格律的工整。其中的名句,如果在正確的場合使用,真的有氣貫長虹的感覺。這種老練的筆法又頗有杜甫的感覺。

以往容易被人忽視的是,王勃在思想史方面的地位。要知道,王勃只活了28歲,卻完成了《周易發揮》、《次論語》、《漢書指瑕》、《大唐千歲歷》一系列著作。知乎的不少讀者應該過了這個年紀,可有完整的讀過一遍《周易》和《漢書》。

即使是文學和歷史專業的,能否對這兩部著作提出像樣的批評?估計很難吧。

值得注意的是,王勃也因為閒的無聊,寫了一篇遊戲文字,闖了大禍,得罪了唐高宗。後來又殺了官奴,再次得罪。歷史上有了這兩個汙點,想來王勃也不會官運亨通了。

但是王勃沒有經歷後面的慘淡經營。676年渡海時墜水而死。保全了乙個少年天才的樣子。

3樓:故事檔案局

王勃身為唐代最早知名的一位神童,卻在詩名鼎盛之時英年早逝。

他曾因詩文獲罪,也曾因詩文致富。流傳下來的詩歌多充滿輕狂年少之氣。

但我們不能抱怨王勃的詩歌永遠只是輕狂,從來不曾渾厚,畢竟他真的不曾活到足以將詩風養成渾厚的年紀。

1. 王勃,絳州龍門人,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孫輩,前文傳主王績正是他的叔祖。

唐代多出神童,王勃正是唐代最早知名的一位神童,六歲稚齡便能寫出一手不錯的文章。書香世家,神童出世,這實為一件值得矚目的新聞。世人最喜錦上添花,更何況王通當年桃李滿天下,王勃若想沾些餘蔭總還不算什麼難事。

及至唐高宗麟德年間,王勃年方弱冠,便有名臣劉祥道為他舉薦,而王勃倒也爭氣,以優等成績考中進士。

唐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諺語,形容明經科易考,三十歲考中已屬老成;進士科難考,五十歲及第堪稱新進。王勃二十歲不到便考中進士,這簡直就是乙個奇蹟。

成名太早,雖然人人艷羨,卻也未嘗就是好事。畢竟少年得志,未經磨鍊,總難免心高氣傲,甚至心浮氣躁,不經意間便會恃才傲物起來,將自己看得更高,將旁人與世界一起看得更低,每乙份為打點前途的努力總在不知不覺之間由鋪路變成了築牆。

王勃雖然夠聰明,也夠博學,然而世事練達的智慧型是必須靠歲月來打磨的。而多年的歷練,只是使王勃從乙個心浮氣躁、恃才傲物的少年成長為乙個心浮氣躁、恃才傲物的青年。換言之,他真的不曾長大過。

更為不幸的是,乙個浮躁的人掉進了乙個浮躁的圈子。

當時的長安城是乙個紙醉金迷的地方,是所有紈絝子弟的天堂。

玩樂的花樣是如此之多,足以令異鄉的遊子千金散盡。最流行的娛樂莫過於鬥雞,就連諸位皇子也樂此不疲。王府宴會,每每以鬥雞為戲,而鬥雞若要鬥得有皇家風範,鬥得不同於市井流氓,便自然少不得文人的幫襯。

王勃不幸成為幫閒文人之一,用他那名滿天下的文采為沛王府的雄雞撰寫了一篇討伐英王府雄雞的檄文,極盡諧謔之能事。以今日眼光觀之,這無非是年輕人再正常不過的遊戲精神,然而聽聞此事的唐高宗不禁勃然大怒,一是怒兒子們玩物喪志,荒唐到這般地步;二是怒王勃文人無行,畢竟文章乃聖人之道,檄文乃軍國要事,怎可以用於遊戲的笑料!為鬥雞撰寫檄文,真不知多無聊的人才會做這樣的事情!

2. 私德也是一種以成敗論英雄的事情。李世民弒兄弟逼父親,私德有虧,成就了帝王偉業;王勃遊戲檄文,私德不檢,被罷免公職,逐出長安。

而接下來,王勃又犯了一件不知道是否也屬於私德的事情。

或許是出於年輕人特有的對仗義豪俠的嚮往,王勃藏匿了一名犯有死罪的官奴。但王勃畢竟不是真正的豪俠,一旦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對這件事越想越覺得後怕。請神容易送神難,若將逃奴送交官府,一來怕逃奴鋌而走險,二來會洩露自己的窩藏之罪。

王勃並不是乙個心思縝密的人,決斷力和執行力卻強到令人咋舌,於是他……

4樓:啊嗚一口吃掉啦

說到王勃,大家都愛他的「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然而事實上,他情不能自己的那一段才是我最感觸深刻的一段:「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人人皆知寫景絕佳好句,我卻因為這一段內心壓抑不住的苦楚而動容。哪怕他及時調整了心態,我還是覺得心疼這一刻的王勃。

這一刻的歡欣是大家的,這一刻的孤獨與痛苦是王勃的。

5樓:小劉

「王勃是大天才。」木心如是說。出示的證據是王勃曾寫過一首《山中》(全詩: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後一句「山山黃葉飛」,字很輕,景很大,非常有畫面感,一片深秋的景色赫然眼前。

同樣是描寫秋天,杜甫是「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詩鋪陳的是一片肅殺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紛紛揚揚的葉落。而且杜詩似乎用力過猛,王詩反而極其自然,更好理解。

杜甫曾言「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也就是說杜甫是七歲能詩。而《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就能寫文章,文筆流暢,時人譽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回的後代顏師古的《漢書注》,發現錯誤,並寫出《指瑕》十卷糾正。

十六歲就科舉及第,入朝做了朝散郎。後經人介紹,到沛王府供職,當真是少年成名,春風得意。可惜好景不長,十七歲那年,因作《鬥雞檄》,觸碰了李唐王朝敏感的神經,被高宗指為「歪才」,上綱上線,逐出沛王府。

也怪不得有人說皇室是開不得玩笑的。

據說,王勃的祖父王通,就非常厲害,學識淵博,自比孔丘,世稱文中子。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為其作補傳。陳寅恪對其學問人品十分傾慕,因此懷河汾之志,教書育人。

王家如此書香門第,王勃才驚天下可謂順理成章。王勃儘管是碩儒之後,但其行文作詩,沒有半點儒氣,全然是陽剛氣派。比如他那首廣為人知的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沒有一絲一毫的扭妮作態,而是大大方方。後來玄宗朝有個宰相張九齡,那兩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想必是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里化出的,雖然意思相近,但是語言美感上相去甚遠。

經常讀唐詩的人都知道,杜甫的詩好,尤其是七言律詩頗見功底。杜甫有「語無驚人死不休」的心智,在作詩上也的確做到了字斟句酌,對仗工整,就像其所說「晚節漸於詩律細」。然而杜詩是慢慢發熱的,王勃的詩一起筆就光芒萬丈,熠熠生輝,比如「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這首送別詩當真是大氣磅礴,才情過人。

其實,王勃真正厲害的不是寫詩,他的駢文那才叫才華橫溢。就是那篇著名的《滕王閣序》,文辭華美,行雲流水,將抒情、敘事融於一爐,讀來口舌生香,令人拍案叫絕。在這篇曠世傑作中,王勃沒有像尋常書生那樣自抱自棄,沒有像其他詩人那樣顧盼自雄。

並不汲汲於功名富貴,嚮往帝師,「竊比稷與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或者「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而是抱以同情理解地看待古往今來賢哲們的人生際遇,「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儘管如此,而他自己卻立志「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處變不驚,遇事不怕。非常的有定力。

這樣的天才,不但智商高,而且情商也頗讓人欽敬。也難怪,他能在別人家的宴席上一揮而就那樣的天作之卷,不僅使當時在場之人驚嘆,而且流芳千古。

史書中對王勃都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新唐書.列傳.文藝》裡說他「屬文,初不精思。

先磨墨數公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而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天才就是天才,除了可以日賦萬言,還文不加點。《舊唐書.

文苑傳》裡崔融說他「文章巨集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往往越是天才,越能開風氣之先,王勃也不例外,他是「初唐四傑」中唯一一位跳脫時代,不受齊梁之風、六朝舊習影響的詩人。無與倫比的獨創性。

可惜天妒英才,就在27歲那年,王勃去交趾(今越南)看望在當地做官的父親,舟行海上,遇上風浪,傾覆。一代才子,葬身於茫茫水波之間。嗚呼,哀哉。

王勃的《滕王閣序》究竟寫於何時?

carltoon 除開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之類句子外,很少有人關注到文中有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今茲捧袂,喜託龍門 這幾句,用王謝子弟模擬,很顯然是未成年,所以帶出孟母三遷的故事,都表明他沒有成年,還要 叨陪鯉對 見到席上各位大蝦覺得 喜託龍門 這只...

王勃有哪些讓人驚豔的詩文?

騎著蝸牛送東風 滕王閣序 是王勃詩文中流傳最廣的。可相比之下,附於 滕王閣序 之後的 滕王閣詩 的知名度就沒那麼的高。寥寥數句所繪之景,所敘之情決不在 滕王閣序 之下。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不...

為什麼楊炯會「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如何評價王勃?

周斌 王楊盧駱的排名本來就是以文采見長吧。又扯到人品道德上去了。本來這種排名就是見仁見智,再加上文人相輕,互補服氣,也是正常吧。 FeshTail 好好讀一讀 滕王閣序 即可略窺一斑,王勃在文中誇讚到場賓客盡是阿諛奉承之詞,自然為心高氣傲的楊炯所不齒,被排在乙個阿諛奉承之輩後面,當然會覺得恥辱。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