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有沒有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呢?

時間 2021-05-07 16:10:36

1樓:

如果你的漢文化是儒家文化的話:

具體細節我不甚清楚,談一下大致印象:

第一:長生天信仰是薩滿教性質,與儒家的無神論相反。

第二:大蒙古國的政體類似神權政治,凝聚力依靠成吉思汗的個人魅力,成吉思汗本人亦人亦神,這與儒家的君臣共治相反。

第三:蒙古人要征服太陽所照所有的土地,這點與儒家懷遠柔人的政治觀念相反。

第四:大蒙古國尚武尚力,這點與儒家強調文治武功相反。

第五:從窩闊台任用耶律楚材漢化的過程和效果看,蒙古人對儒家並不感冒;從忽必烈及其後人的漢化情況看,效果依然不樂觀,可見即便是成吉思汗之後蒙古人刻意漢化依然效果缺缺,足見成吉思汗時期受漢人影響極為有限。

如果你的漢文化是大文化的話:

成吉思汗接見過丘處機,老丘以「止殺」勸之,成吉思汗接納,並免除道觀稅負。但是若說他被道家文化說服,修仙了道,那估計也不可靠。

綜上,成吉思汗即便受漢文化影響,也極為有限。

2樓:太師淮王

有,但十分有限。

鄙人看的元代史籍並不多,以下回答主要是從明修《元史》這本書的論述出發。

《元史·志第十八·禮樂一》:

若其為樂,則自太祖徵用舊樂於西夏,太宗徵金太常遺樂於燕京,及憲宗始用登歌樂,祀天於日月山,而世祖命宋周臣典領樂工,又用登歌樂享祖宗於中書省...

《元史·志第十九·禮樂二》:

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徵用西夏舊樂

上述兩段為同一件事,即元太祖徵用西夏的舊樂。可見,元太祖還是能夠接觸到,甚至直接使用中原文明禮樂制度的,即便那只是西夏的禮樂制度,所以,他還是能夠受到中原文明「薰陶」的。

(此處沒有貶低蒙古的意思,因為實在找不出什麼好詞去代替「薰陶」了)元太祖成吉思皇帝御真

3樓:張吞吳

這種問題沒法答,除非成吉思汗死而復生。這種假設性的回答問題者,都是先有觀點,再組織材料論證。

生活方式、國家制度設計等是文化的外在,成吉思汗是蒙古族,蒙古人的習俗和漢人有不同,吃、穿、住、用、行、玩、樂,這幾個外在方面,國家制度涉及等方面,便於享樂便於統治,不會考慮是不是漢人的,漢人當時人才,美食成吉思汗應該是享受了。

文化背後實質是思想,有哪種思想是哪乙個組群獨佔的呢?有嗎?根本沒有,人類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明面上冠冕堂皇的東西(技術層面)可能不一樣,或者故意製造差別,但是真正執行的規則、思想都是一樣的,有些只不過不利於統治,不公開宣傳而已。

秦始皇焚書坑儒,人們就沒有儒家思想了嗎?到漢武帝時期不還是獨尊儒術。獨尊儒術就沒有其他思想了嗎?道墨法哪個也沒斷絕。

楊朱思想被孟子等人批判的似乎淹沒了,被一些人曲解為極端自私,但是實質是人人修其身,則天下治。就算楊朱被批判死了,人性的自私也並沒有變,這種思想也是存在的,只不過沒人聲張而已,不冠名楊朱而已。思想、價值觀是文化的內在,內在的沒有什麼區別。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盛計,以今度古,著實有些無趣!

4樓:帝禹

鐵木真就是個純蒙古,跟漢人,漢文化沒有半毛錢關係。某些牽強附會硬說鐵木真深受漢文化影響的人有意思嗎?咱們漢文化用得著借助他來顯示自己的偉大嗎?

他受不受我們的影響,我們自身都很偉大。不用通過他來顯現。

5樓:

蒙古帝國征戰四方、橫跨歐亞,成就了一番波瀾壯闊的歷史,如何來認識這一現象呢?

蒙古帝國既是游牧文化集大成,同時又是游牧文化的終結。

游牧文化的精髓在於游牧,游牧是其生存的根本。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說,太陽能轉化為牧草的生物質能,牧草又轉化為羊群的高能量肉食,牧民是頂級掠食者。蒙古高原緯度較高,又深處大陸內地,年積溫較少且降水稀少,所以生物質積累是沒辦法和南方水鄉相比較。

這就是在較貧瘠土地上生存的狀態,游牧民族的生活狀態就是逐草而生。由於資源的貧瘠,勞動剩餘很少,也就沒有多少公共積累,或者說基礎設施,生產完全用於消費。現在的非洲草原也是這種生活狀態,生產等於消費,從電視上可以看到村民的家庭連「家徒四壁」都不如,因為根本就沒有牆,只是乙個草棚子。

游牧是蒙古高原最經濟的生存方式,雖然貧苦,但是能活下來。

游牧這種生活方式也有競爭,那就是對於草場的競爭,解決競爭的方式就是統一。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也是有憑藉的,不完全是個人才能。成吉思汗是依靠呼倫貝爾大草原作為根據地來實現統一的。我們現在從地圖上看,呼倫貝爾地區是濕地,必然是水草豐美之地。

成吉思汗的崛起和秦帝國的崛起是一樣的,都是有憑藉的。

大一統消除了部族之間的競爭,卻不能消除個體之間的競爭。政治的穩定必然帶來人口的繁榮,人口的繁榮和自然的有限供給是矛盾的。亞洲是季風氣候,降水的分布又有大小年之分,連續的風調雨順自然是生產豐收人丁興旺,突然而至的災年卻是滅頂之災。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大量的流民往往容易造成內亂和內戰,而游牧民族卻選擇了擴張,通過擴張來轉移矛盾。

任何戰爭都是內部矛盾的轉移。

擴張這種四處征戰的方式對於我們農耕民族是不習慣的,但是和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是高度吻合的。蒙古帝國的擴張可以看成是游牧文化的擴張。

接下來問題就來了。

占領之後必然要統治,統治必然要建立政權,政權的建立必然要實行定居,定居和游牧是根本對立的,定居的選擇就是對於游牧文化的徹底瓦解。

明朝的建立,蒙元政權退縮到草原,最終選擇了定居這種生活方式,定居可以看成是對於游牧文化的否定,而定居也將游牧民族對於農耕民族的威脅徹底瓦解。這已經是明朝中期的事情了。

6樓:「已登出」

看不起那個洗白的,你是蒙古人吧?

成吉思汗這貨殺戮太重,蒙古人動不動就屠城,只要抵抗就屠城,有些戰役裡即使投降的也因為戰略目而被屠城,這是他最大的汙點,但在蒙古人看來並不算什麼,本來蒙古的擴張就是公認的野蠻征服文明的戰爭,搞得丘處機一大把年紀千里迢迢的去勸他少殺人。

成吉思汗談不上受漢文化影響,當時的蒙古族本來就有強烈的草原文化特徵,另外成吉思汗一生征討和活動的地區反而不在漢人區,至於他在漢地的子孫們被漢化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7樓:餘人歌

問這種問題的人,你想知道什麼答案?鐵木真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嗎?h,鐵木真受到馬木留克文化的影響嗎?鐵木真受到羅斯人文化的影響嗎?

何必非要把這個xx和漢人聯絡起來呢,似乎總覺得把這麼個彎弓射鵰的蒙古人和漢人聯絡起來,漢人就武功盛了一些

人家從來就沒覺得漢文化多了不起(當然,如果找個道人想問問長生不老的事就叫受漢文化影響……)

8樓:

有受到影響。

成吉思汗老的時候突然想長生不老,聽說漢人有這方面的先進技術,於是就派人去請漢人的資深道士,過來講怎麼長生不老。

所以就有了長春真人西遊記。

然而丘處機並沒有告訴他怎麼長生不老。

邱真人自己都掛了。

9樓:左加明王

民族興於近代。在古代,無論東西方,差異更嚴重的其實是食肉者和被統治者。作為乙個傳承淵源的家族,博爾濟吉特(孛兒只斤)沒有受到漢文化影響幾乎不可能。

蒙元各皇帝有沒有在皇室 貴族階層推廣漢文化?

ljdjhhfv 元沒有優待漢族士紳搞直接統治沒有給讀書人很高的地位所以讀書人一直罵蒙元,蒙古人壓迫漢人地主使得他們反蒙古 所以元短命 清優待士紳優待讀書人優待地主,所以這些人拿命孝忠朝廷。 呦呦鹿鳴 蒙元是少數民族王朝的唯一異數,可能和蒙古人征服的地盤太大接觸的文明很多有關,統治者很多不識漢字不會...

為何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是曾經受到漢文化影響或是華人佔比較多的國家或地區?

AVGN 多的不說,以色列,阿聯酋 石油佔整體產業的10 以下 乃至賽普勒斯 人均超過歐盟 都是極其發達的國家,這三個國家都沒沒有被中華文明過多影響或者華人佔主體,何來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和中國有關一說? 文忙 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確實包括日本加上亞洲四小龍,包括處於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行列的CLMV...

漢服背後優秀的漢文化到底指什麼?

漢服對應的漢文化是禮法制度,每朝每代,不同階層的人,在什麼情境下,穿什麼樣的衣服,相互之間是不得僭越的,這裡面規矩極大。如果是要復興一些優秀的 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慶典 祭祀,與其相關的服飾完全是可以復興的,因為那包含了比服飾本身更多的意義。現在的婚禮上,都會給新人準備傳統風格的中式禮服,這本身就是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