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刀口斜著往下砍木棍比水平砍更容易砍斷木棍?

時間 2021-06-02 02:12:48

1樓:梡樽

極限一下,你從木頭兩端直直劈下來會和砍柴一樣順力,那我們稍微偏一點斜劈下來估計也不費勁,慢慢越來越斜直到轉了90°後最難劈。

就是這個理嘛

2樓:金刀木

我們知道,木材在順紋方向的抗拉強度要遠大於橫紋方向的抗拉強度。順紋方向的抗拉強度在90--120兆帕之間,木材纖維是層層排列的,纖維之間的空隙與木材密度有關。

水平方向砍豎直木棍時,木材紋理方向與刀鋒垂直,木棍表面最外層木材纖維受到刀鋒的剪下力的瞬間會被壓縮,並將力傳遞到緊鄰的纖維直到被切斷,層層遞進。木材纖維之間受到正壓力擠壓,從刀鋒角度看就是木材的密度增加了,所以不易被砍斷。

與木棍呈傾方向砍木棍時,刀鋒與木棍木材纖維方向呈傾角狀態,按照力學原理,木棍的受力可分解為與木棍順紋方向垂直的剪下力和與木棍順紋方向平行的剪下力兩個分力,與順紋方向平行的剪下力對木材纖維的撕裂作用大大增加了刀鋒的剪下力。

刀鋒在切斷與之接觸纖維的瞬間,由於刀鋒具有一定厚度,貼著刀鋒的被切斷纖維的傾斜斷面會受到刀鋒的側向擠壓,產生木材橫紋方向的撕裂力,隨纖維被砍斷層層遞進,從刀鋒的角度來看,就是木材的密度隨著木材纖維的層層砍斷瞬間降低了。自然就容易砍斷了。

呈纖維狀態,各向不同性的的物質,都有這樣的現象。砍竹子時斜著砍基本上一刀斷竹,力道不足或刀鋒變鈍後砍進去一大半,剩餘部分被撕裂力斷掉就是這個道理。

當木材乾燥脫水後,木材因失去纖維間水分而收縮,收縮後纖維緊密並因收縮不均勻出現了扭曲,密度較失水前有所增加,砍起來就要費力多了。所以知青時期,我從山上砍下來的樹,都要趁其未乾前將其劈成柴禾。

3樓:老莫頭

人更好發力,刀舉高斜向下劈很順手,力量也更容易發揮出來,水平砍很彆扭,力氣不容易發揮。我將其稱之為人體工程力學(自己瞎扯)

4樓:井底小牛蛙

木質纖維是沿著樹幹方向生長的,垂直樹幹會收到最大的阻力,但又不能豎著砍,斜著砍是最優方案。你看看人家劈柴的,都是豎著砍的不是嗎?

5樓:紫焱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怎麼沒人答。。。

玩兒刀好多年,不算專家,業餘愛好者給你個答案吧。

首先,木頭纖維是直著長的,像很多筷子綁成一捆。而你用刀砍斷木棍,就是把這些木頭纖維都砍斷的過程。假設一根木棍直徑10CM,有一萬根纖維,如果90角砍,刀的切割行程就是10CM,而如果你45角砍,雖然纖維數不變,但是刀的切割行程變成了14,也就是說單位長度切斷的纖維變少了,所以更省力。

更重要的原因,橫著砍就算你砍斷了纖維,因為是直角,已經斷掉的纖維會咬住刀身,讓刀刃切割變得更困難。而斜著砍斷掉的纖維被刀身擠開了,對刀的阻力小的多。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倭刀砍新鮮竹子,斜著砍一刀斬斷,橫著砍刀卡在竹子裡往外拔半天……

和切肉乙個道理,順著纖維切比較好切。

為什麼對木棍 鐵棒等,折斷比拉斷更容易?

小步快走 拉斷 材料接近均勻手拉,拉應力接近均勻分布,比較小。折斷 材料在折彎處受較大彎矩,在彎曲截面外側形成較大拉應力,更容易斷。 wincy 感覺樓上各位從材料力學的角度來分析對於鐵應該是適用的,但作乙個小補充就是樓上所使用的材料力學模型並不適用於木棒 感覺李小川的模型是基本正確的,不過沒有仔細...

是否女性的文科水平普遍比男性好?為什麼?

晴微 幾乎所有學科,都是男性兩極分化,天才多蠢蛋也多,女性兩端少中間多,水平相近。文科到底指 社會科學 還是指 不需要數理的學科 後者還包括藝術,比如彈琴作畫。在我看來,社會科學比如政治學歷史學,和寫個散文品讀個詩歌的模式更遠,和理工實驗室的模式更近。在未進行刻意培訓的人群裡,女性字寫得好 琴彈得好...

為什麼亞洲足球水平比歐洲差那麼多?

Saber 足球職業化的時間長度和程度不一樣。1848年,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乙份足球的文字規則 劍橋規則 用於牛津和劍橋院校間的足球賽,對人數 陣型進行了規定。1863年,英足協建立,正式統一規則。1888年開始了統一的足球聯賽。隨後歐洲各國也陸續開始發展自己的足協和俱樂部。像足球,籃球這種運動,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