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 白起 李牧 韓信都是名將,相比之下有哪些異同?

時間 2021-05-06 15:41:13

1樓:無聊死了

按綜合能力吳起第一, 吳起最擅長用陽謀出奇制勝,文能治國武能擴土可以說是在能力上完美無瑕的人了。私以為陽謀比擅長用陰謀以少勝多出奇制勝更難操作的

2樓:娑婆

吳起,韓信以小規模戰爭為主,以牽制敵軍主力,陰謀和游擊為主,消耗軍力。白起以大規模戰爭為主,以經濟,策略,大規模,大軍團為主,消耗國力。李牧不清楚。

3樓:river

虎撲做過乙個歷史名將PK,這四個人好像都入了前十。李牧應該低一點。

論戰績應該韓信第一,畢竟對手是史上另乙個戰神bug。然後是白起吳起李牧。

吳起屬於行業泰斗,奠基人這種級別。

李牧白起是同類,屬於業務精英,李牧的資源和助力比白起差的太多。如果把長平之戰交給李牧來打,才能真正分辨出白李的差別。

4樓:野水孤舟

中國由文人記載的歷史書,對武將和戰役的描述都是誰贏了,殺了多少人,搶了多少東西,至於具體的作戰過程幾乎一片空白(韓信那種用了計謀的會簡單描述),該戰鬥的排兵布陣,排程,指揮命令等幾乎一片空白,只能靠後面的揣測和推導!

像王翦滅楚這麼大的戰役,太史公著力描寫的是王翦要60w人李信吹牛只要20w,還有王翦怎麼通過求美田來接觸秦始皇的猜忌。至於這場上百萬人的戰役到底怎麼打贏的,過程是怎樣的,鬼知道!

所以這就是評價古代名將,特別是先秦名將最蛋疼的地方,你只能通過戰績來評價他。像白起這麼NB的人,除了攻城70餘座,殲敵過百萬之外,這個戰國名將之首到底NB在什麼地方?靠想象

5樓:

吳起白起是軍事家,如吳起的選兵訓練,白起的大兵團作戰,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並且為後世沿用。李牧韓信是世之名將,時代的佼佼者。

6樓:

吳起是全才,文能治國變法,使弱楚重新崛起;武能領軍征戰,敗強秦奪其河西。

韓信是天才,天生的將才,這種人是無法一步步起來的,換言之就是,要麼給予他足夠的平台,那麼他就是一代戰神,不然,他便只能淪為平庸之輩。

而白起和李牧則相較上面二人比較普通,天賦他們或許是有,但是他們二人更多的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乙個腳印,從最低階的武官一步步前進,靠著實打實的戰功晉公升。

總結,若是一國君主同時遇到四人,則當以吳起為丞相坐鎮後方,韓信為太尉統帥全軍,而白起和李牧則可為韓信麾下之驍將,如此,便可橫行天下。

警報!!!!以下內容純屬腦洞,慎看。

有乙個問題就是,真正能用的動這四人的君主,會是誰呢?

算過來算過去,也就只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了。

當然,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既然有如此強大的團隊,那麼就必然要有更加強大的敵人。

所以,我就再貼乙個能夠和上述五人對抗的團隊名單吧:

君主定為李世民吧:

右丞相為蕭何(主),左丞相為諸葛亮(輔)。

太尉:王翦(算過來算過去,有大軍團作戰經驗還能完勝的,也就剩這個了,應該勉強能抗住韓信吧。)

至於將軍嘛?那就是他了,項羽。

好吧,事實上算過來算過去,內政上蕭何與諸葛應該能和吳起治國不相上下。而要說軍隊上,王翦短期內能擋得住韓信,但是長期來說,難。至於將軍裡面,只要給足了項羽軍隊和補給,一打二,應該是可以和白起與李牧打個不分勝負。

但要真正決定勝敗,那還要看李世民和劉邦。

其實我選李世民也實在是沒辦法,相比而言,其他君主都有自負的毛病,把那些人放上,那就是在限制下面人的能力,而李世民相對而言還算是個能夠容人的人,然,也只能是相對而言,所以,有乙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只要李世民能夠盡量放權,就能勉強對抗劉邦。

其實我還說不太看好李世民。(完)

7樓:孫知一

吳起>韓信>白起≥李牧。吳起最強,不僅戰術一流,戰略眼光也獨到,且善於革新軍政。在魯則魯強,在魏則魏強,在楚則楚強。

能文能武,出將入相。這應該是最厲害的人物。韓信精通兵法,論行軍打仗跟吳起不相上下,號稱兵仙,武略自不用說,只不過文韜方面略輸吳起一籌。

若只論打仗的話,韓信應不在吳起之下,但綜合能力稍遜一籌。白起則是這四人裡戰績最牛的,破敵百萬。就算放眼到後世,這也是不得了的戰績。

而且白起玩的都是殲滅戰,以消滅敵國有生力量為主。可以說秦國後來能統一天下,也是因為武安君先把對方全都打殘了。但白起雖然戰績彪悍,也要考慮到秦軍本身戰力就強。

打個比方,如果把李牧跟白起換個位置,那白起還能不能取得那麼大的戰果,也不好講。試看廉頗到了楚國,就變得不會打仗了。最後輪到李牧,其實李牧軍事能力應該是戰國四名將最強的。

絕對遠勝王翦跟廉頗,因為王跟廉都有敗績的時候。王看到李出兵,直接退兵都不敢剛正面。廉頗就更讓人無語了,讓個名不經傳的王齕,在長平之戰前期揍的滿地找牙。

而且趙軍還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就這樣愣是被秦軍打的不敢出戰。要說廉頗的戰績,大部分都是從燕國,魏國,齊國身上刷的。跟秦國交鋒,他的水平還不如馬服君趙奢。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秦軍的單兵素質要強於趙軍。白起赫赫的戰功,一方面是他本人指揮得當,另一方也是因為秦軍強大戰力的支撐)。所以,我也一直不太明白這戰國四名將是怎麼選的,要說白起跟李牧那還湊合,但是另外兩位,雖然也是戰國一流的戰將,但是要入選四大頂級名將還差點火候。

如果按這標準的話,且不說吳起跟樂毅這樣的大神級人物,就算趙奢跟信陵也是有資格進的。綜合這四人一生表現,吳起屬於最高境界,能文能武,出將入相,一覽眾山小。而韓信用兵無跡可尋,以弱勝強,那是家常便飯。

若能帶甲十萬,便可縱橫天下,屬於將領中最牛叉的那種。而白起跟李牧則屬於職業軍人的典範,教科書式的當世名將。但離神級跟仙級還差點意思。

8樓:大閘蟹

吳起,韓信是元帥,偏文,以廟算勝,主要是改革制度,後勤,未出兵時已經贏了。古代稱之為勝於易勝,兩人都是怎麼打都贏,不能贏不打。在魏則魏國稱雄,在楚則楚國稱雄。

改變了整個世界,是奇才。

白起李牧是大將,幹的是二鼠見於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事情。排程謀劃都很專業,但改變不了強弱,如果李牧在秦,白起在趙,則李牧贏。

9樓:鄭友聞

大體說說各自打仗風格,不一定準確

白起:殲滅戰,在戰爭中使用防禦壁壘。

吳起:主體思想還是以強兵為主,靠實力碾壓對方。

李牧:感覺擅長運動戰,特別是對騎兵的運用。

韓信:主要靠謀略。

10樓:呂春秋

李牧的用兵確實勝於廉頗。說韓信野可謂知心,韓信於大義極正而於世俗極野,說白了看不上蠢人那一套,狂者其實有所不為。白起跟韓信不是乙個檔。

白起大兵出身拙於用勢,三萬打二十萬這種事只有孫子和韓信能辦到。按照道勢術層次衡量,兵法是詭道以奇正為靈魂以用勢分高下,琴棋書畫都講用勢,不會用勢就未通其道,只能稱為術。所以孫子韓信是通其道第一檔,然後白起吳起通其術第二檔,然後其他。

11樓:

形象上說李牧最為光明正大,沒什麼黑點,為國為民最後還被免職,白起最為血腥攝人,十萬人說坑就坑,殺神也。吳起功利無情,殺妻求將。韓信平常異人,常人一位兵家大高手…………

優點上說韓信多多益善,兵力少也可以巧婦可為少公尺之炊。白起大兵團作戰大師,殺氣光環有加成。吳起偏於謀略,儒將一枚。李牧中規中矩,偏於保守善於防守。

氣質上說,李牧一身正氣,吳起一身陰柔,白起一身寒氣,韓信一身雜氣。

能力上說李牧守城四人第一,吳起謀略四人第一,白起戰陣攻擊四人第一,韓信均衡四人第一。

武力上說白起四人第一,李牧第二,韓信第三,吳起第四。

智力上吳起第一,韓信第二,李牧第三,白起第四。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之行也。

12樓:倩寶的老狗

吳起的能力更全面,我就談談他四個人的死法吧,這四個人都不是壽終正寢,三個被殺,乙個被逼自殺,最後關頭不能保全自己。死後還能報仇的只有吳起一人,殺他的人是一群貴族,其他三人都是被自己的主公殺的,死就死了,對施暴者沒能反擊。兩人因抗命被殺,一人因造反被殺,一人因變法被殺。

13樓:上山若隨

我只是喜歡和推崇白起1人,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大戰略家,戰場大將。真正的把戰場決戰和政治謀略應用的極致的人,是大秦帝國奠基人。

---------大秦歷經兩代明主大賢,孝公與商鞅,惠王與張儀,國家實力大長,白起時代來臨。其實人的成就不僅僅是看在自己領域的專業高度,而是能夠看清天下的格局變化,所以白起才是這個階段謀略家、戰爭實施者。白起時代,實際就幹一件事,誰強大我就把誰幹下去,同時要增加大量土地,農業國家,要的就是增加土地、農民和稅收。

---------白起第一件事是弱魏,他提出戰國過年征戰,只為擄掠,本末倒置。河西之地,吳起從秦國奪走,已經百年,富裕景象。我們目的就是奪回來,成為自己的內陸之地。

秦王大喜,白起選擇立冬開戰,這是戰國從來沒有的,當時各國有窩冬習慣,把時間作為戰爭變數的,白起第一人。

---------白起第二件事是弱楚,白起率先分析,楚弱百年,曾經被孫武修理差點滅國,但是後來楚國地盤幾乎是其他戰國的總和,吳、越兩大強國都成為楚國的郡縣。為什麼200年來,楚國是通過一系列的失敗逐漸強大起來呢?白起提出:

戰國改革實際的方向就是封建制走向帝國制,只有楚國沒有深度改革,實際還是封建制。但是因為規模夠大,所以消耗得起,200年來的都是邊境打消耗戰,每場戰爭幾乎都是楚國輸了,但是你退兵了,他又組織人馬殺回來,反而從長江一直達到淮河。越來越大,這個通過一系列失敗而強大的國家,只有孫武乙個人看懂了,我白起是第二人。

於是白起掀起臨凌大戰,基本上把宜昌至重慶一帶,變成為秦國內地。

---------最推崇的弱趙之戰。趙國通過胡服騎射,十幾年時間,把中原優勢和草原優勢結合起來,把現在蒙古、新疆都變成為自己的屬地,其實實力與秦國當時差不多。秦國相國已經是範漓,遠交近攻的設計者,但是趙國就像現在的中國、秦國就像現在的美國,這場戰爭的設計,其實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實力已經差不多了。

雙方都需要一場決戰,因此地點選擇了上黨,這是山地作戰,秦國是重騎兵、重甲兵,趙國是胡服騎射,說白了是輕騎兵。戰場對秦國大為有利,趙國主帥是廉頗,名將對名將,50萬對50萬,廉頗上來就選擇最不擅長的東西,深溝高壘,只守不出。加上後勤部隊100萬人,相當於300萬人在這裡比吃飯睡覺。

這樣比賽吃飯睡覺6年之後,兩個國家基本都被掏空了,其實只要在堅持一年,秦趙大軍各自回家,什麼事也別幹。但是沒有想到是,趙國心眼活了,換年輕主將趙擴,要主動攻擊。白起用50萬包圍50萬人,殺掉10萬,最後還有40萬投降,40萬被坑殺,其實無論多好的地勢,50萬包圍50萬,非常非常難。

---------其實這個時候的格局是非常清晰的,一是秦國已經是國空軍疲,40萬年輕人,放到邊疆肯定回國,放到內地肯定反叛,只能殺,二是長平大戰是野戰,一無所得,三是戰國各國已經被這場大戰嚇得魂飛膽破,其實秦國只有乙個選擇,開始滅國,在趙國變成為自己的郡縣。七年大戰,一無所得、國家空虛,白起也老了。這是秦王的最大失誤,如果當時直接滅了趙國,40萬大軍的戰力,把趙國府庫搬回秦國,在治理趙國農業土地和牧場,10年必成大勢。

一退兵各國紛紛走向趙國,形成聯盟。

此時秦王突然醒悟,要求大戰,白起清醒,再也組織不起來這種曠古絕今的吃飯大戰了,而且已經六國聯合戰機已喪失。但是秦王連連派將,連連慘敗,最後秦國認定之所以敗是因為白起不願意戰,就下死命令,要麼戰,要麼死,白起自殺。

---------白起之後的結果就三點:

一是秦國有經過幾場敗仗之後,退回函谷關;

二是秦國在此之後歷經兩界計然學大師,蔡澤和呂不韋,主要是發展經濟,國富民強;

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摧枯拉朽。

吳起 白起和韓信,誰的軍事才能最厲害?

趙括,因為白起 廉頗,但是畢竟還是乙個梯度的,戰國四大名將,趙括遠遠強於廉頗,所以趙括最強。長平之戰輸,都只是因為國力問題,趙括天下無敵。 八岐紫月 白起。由於年代久遠,我就用最簡單的辦法,來告訴你白起的恐怖。從他的第一次有記載的伊闕之戰到長平之戰。在武安君手裡的六國士兵陣亡數,我們就以史書記載有誇...

李牧,白起同是武安君?

王靖海 白起比李牧更有名很正常。因為通俗讀物裡更常涉及長平之戰,所以白起的名字出鏡率更高一些。這個和當時他的名聲和戰功都沒有特別大的關係。我舉個例子 從戰國末期,古代人就認為春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是孫武子 也有說法是孫臏 戰國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是吳起。但是,吳起的名聲明顯沒有白起那麼響亮,而白起的名...

同是武安君,李牧與白起誰更厲害?

戰鬥力旺盛的大公 白起的成功靠的可不僅是強大的秦國,生涯前期的幾場戰爭都是以少勝多,而且以強凌弱同樣需要技術和水平,不敗而後勝,抖機靈,出奇招那是弱者才該用的,比如白起水淹楚國都城的時候。有優勢的時候就該打呆仗,用大屁股坐死你。白起既能出奇謀,也能用幾十萬大軍和秦國的糧食儲備大屁股在長平座死趙國,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