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F1 等賽車運動車手的過彎走線不是貼著內彎?

時間 2021-05-14 18:13:26

1樓:局外人

首先我覺得你這問題裡就有錯誤的預判:…不是貼著內彎?

其次彎道分類有很多,我談談我的看法:

彎道小於九十度的銳角彎,約小,走線影響速度權重越高。所以摩納哥這種賽道,發卡彎,銳角彎車手是一定貼內線走的。

大於九十度,尤其是大於120度的彎道,很多車手是選擇走高速線而不是最短的內線。因為走線嚴重阻礙了速度,F1當中0.01秒都價值千金,圈速為王。

最後一類可能:

小銳角彎也不走內線的可能性

連續銳角組合彎,需要外線來保證組合彎速度最快。

影響F 1的速度,我看比賽的經驗,在調教合格的前提下,影響圈速權重大小,從大到小依次為:車重,車體空氣動力學,輪胎狀態,車手技術(走線剎車點)。

2樓:「已登出」

這幾天回顧四驅兄弟,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可以這樣理解

為什麼戰鬥力沒膨脹之前,過彎的時候小烈的先驅音速跑不過藤吉的眼鏡蛇.

因為眼鏡蛇把彎道變成了直道-.-

3樓:回到未來

賽道有高速彎和低速彎,通常情況下,為了保證速度肯定要讓賽車近似直線的行駛,在彎度大的低速彎才會絕對的走內側來節省時間。對於高速彎,如果走線錯誤需要深剎車降速來彌補,相對於高速通過外側要浪費更多的時間。

4樓:Steve

我不是賽車手,不過以我這麼多年的賽車遊戲經驗,我就不要臉的強答一發吧,我個人覺得應該是為了以損失最少的速度過彎,畢竟內線和外內外比起來,損失的速度差太大了。

5樓:朱中明

這個問題只能出自沒好好學駕照,也沒研究過模擬器遊戲,又想過把賽車隱的那類同學。競技體育成績是練出來的,車手是撞出來的,去賽道撞毀幾次就懂什麼叫走線了。

6樓:

你先回答比賽比啥?比誰花的時間少還是比誰跑得路少?

然後初中物理告訴你時間等於什麼?

點評一下:您這問題真是很夜雨。這是雙變數問題,為啥您只看乙個變數呢?

7樓:撒不拉

外內外只是封閉公路賽道理論上的最快跑法。

實際上由於很多因素調整一下走線會更有利於取得好成績,實際比賽看中的是成績。

正賽和排位賽的跑法也不同。

正賽要考慮輪胎的型別、輪胎磨耗、輪胎溫度、賽道的彎道組合特性、賽道的地形起伏、賽道不同位置的溫差、行車線乾淨程度、超車、防止超車、比賽的策略求穩還是拼極限、車手的體力狀態、車手的身體素質、車手的跑法習慣、車輛的研發方向和特點、賽車的燃料消耗等很多方面。這些方面綜合起來總要有取捨和側重。

在同一彎道或者連續彎是不能兼備所有最優條件的,總要有取捨,所以有些情況下會選擇捨棄線路滿足其他效率更高更有利於提公升比賽成績結果的條件。

歸根結底就是取捨問題,有捨就有得,整體賺的更多。

8樓:

上面那些回答囉囉嗦嗦。簡直了。。。簡單的說,你這張過彎線是最短效率最高的。

不信?拿尺子量量。拐彎越少,速度越快。

很好理解了吧。。那些說什麼側向力。。我真是,,,你們怎麼不連帶著流體力學,氣動結構,大氣壓強一起解釋了啊。。。。

真是特麼的無語。

9樓:YY雜貨鋪

對於單個彎道,理論上最快的是外內外,這樣趨向於直線。 對於組合彎道,不是每個彎都要走外內外,掌握過彎節奏,發揮輪胎最大抓地力才是關鍵,比如高速彎後緊接著的低速急彎,就需要從進彎到出彎都緊貼內側走。

沒有絕對的最快理論,只有不斷的實踐。不同的賽道,不同的車,不同的車手,走線都會有變化。如題主上圖的華倫西亞賽道,F1有F1的最快路線,房車賽有房車賽的最快路線,如果用小排量的車去開,走半邊賽道,全程貼內側走位也許是最快的。

這是乙個聊不盡的話題,路線是開出來的,不是聊出來的。我們看的轉播比賽都是不同攝像機的轉換,不具備太多的參考價值。坐在車手的副駕駛,或全程航拍追蹤或許會學到更多,但這太奢侈了。

10樓:

簡單來說,不是追求最短過彎距離,最高過彎(瞬時)速度,而是追求最短過彎時間。時間=路程/速度,最佳行車線就是不斷求精的結果。看著各種場地賽中的壓彎走線纏鬥,真是一種享受。

11樓:

首先所謂的最佳行車路線是因車型不同而變化的,其次賽道上追求的永遠是更高的過彎速度而非最短行駛路線。對於單個彎道來說外內外自然是首選,這也是為何看所有賽事賽車都會盡力的壓路肩。但是賽道為了提公升觀賞性會設計不同的組合彎來提公升對車手的要求,這個時候走線就要有全域性性,一味的追求外內外式過彎只會在下乙個彎道衝出賽道。

至於你說如何得來最佳行駛路線,這個東西還不能通過理論計算實現,只能是在上百圈的測試之後挑選出來。

12樓:呂煜

走外線切入彎道有利於把彎道角度變小,能夠幫助賽車更高速的過彎,同時減小輪胎的磨損。如果沿著彎道內側走,會必須降低車速,否則會讓賽車發生側滑,這在F1裡是大忌,同時也會增大輪胎磨損。還有,在入彎時走外線切入彎道可以降低出彎角度,提高出彎速度

13樓:王xin銳

我從一次比賽經歷上給你新增答案:每位選手在比賽之前,都會對車道、車況,天氣,溫度進行了解,任何一項疏忽都會影響比賽成績。當我手握方向盤注視著訊號燈,腳踏加速板,油門聲轟鳴此起彼伏,隨著訊號燈紅到綠的變化,賽車如離弦的利箭一般衝向了第乙個彎道。

這是乙個五連發卡彎第乙個急彎,速度過快會被強大的離心力甩出壓路喪失領先優勢,速度過慢直接被左右超車。要在速度與最佳路線上找到平衡。相信各位司機都有通過限寬路面的體會,無論路況多麼好,你都沒有跑高速那氣勢直接衝過去,因為你的膽識,你的車技,你吃不準最佳路線。

其實,賽車過彎也一樣,沒有足夠的膽識和經驗駕馭吃油的怪獸,你敢不敢切入最佳路線?想著明白是一回事,感受方向盤傳來的肩膀酥麻的力反饋是另一回事。

PS. 我當時開的是跑跑卡丁車。

14樓:張景煌

各位大大說的很好,我簡單點說

緊貼內彎的路程短,但是轉半徑大的彎車速可以更快。車速的提高減少的時間比近路的時間更短,所以車手們都這麼選線啦

15樓:波普方程

沿著內彎走,車的轉彎半徑會小很多,這就需要更大的下壓力來提供向心力,不知題主是否知道F1拐彎時的離心力可以達到5個g,如果還要更大的下壓力,那麼對技術的要求不是提公升一點半點,這麼做是不值得的,規則也可能不允許。

16樓:

好的車手為了盡可能用盡輪胎的抓地力,會主動控制賽車些微的超出極限。入彎時稍微轉向不足(表現為推頭),出彎時稍微轉向過度(表現為甩尾)。這就造成了得票第一的大神提到的彎內速度不均。

因為不均,所以根本不是乙個圓。

另外彎角的取捨並不只是最短距離,還包括出彎姿態和出彎速度。像9號彎是乙個90°的中速彎,而後面是個長直道,這時候出彎的速度就比貼彎心重要。

17樓:

個人觀點。

總的來說橫向G比較高的彎道(高速彎)傾向於走大半徑,比較低的彎道傾向於走短路徑。

輪胎能提供的抓地力是有限的,相同橫向加速度的情況下當然半徑大的時候車速快,這點其它答案也提到了。

還乙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彎道傾斜角。一般單看賽道圖總有一種是平地的感覺,但真實情況要複雜的多,彎道處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斜坡,內傾的可以提供橫向加速度,外傾的則相反,過彎時的路線會完全不同。

18樓:Johnny Miao

輪胎抓地力有限,第一條跟第二條是乙個道理,在很高速的時候,方向盤動作要經可能幅度小,也就是半徑盡可能大,速度才能快,且保證車子不飛出去。外內外也不是絕對的,會有很多變化,比如大直道前的彎道apex會延後。

19樓:水冬瓜

這樣過彎是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盡可能增大轉彎半徑。

一來可以提高過彎速度(抓地力限制,離心力影響)二來可以降低操控難度(過急彎容易還是走直道容易~)個人觀點。

20樓:

簡單的來說,首先理想的認為賽車在轉向時為定曲率圓周運動,根據圓周運動規律:

其中F為賽車在所能提供的向心力,是由輪胎的抓地力來決定的,一定情況下認為它是不變的,那麼要提高賽車在彎中的速度V,就要選擇R最大的行車線:這幅圖是Going Faster裡的,對於乙個彎道來說最大半徑的圓弧就是入彎點、彎心(apex)、出彎點三點所構成的圓弧。當然你會注意到走最佳行車線的距離比內側行車線的長。

挑近路走有優勢,但這點優勢遠不能抵消速度下降帶來的巨大差距。出彎速度的提高,對圈速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實際情況會比上面的理想情況略複雜,車手為了提高圈速會採用帶剎車轉向,加油出彎操作,在彎中的速度V並不是恆定的,在這種情況賽車在彎中的運動是乙個變曲率的圓周運動,但分析方法還是和上面的基本相同。

21樓:

場地賽車運動裡的切線跑法,不僅是F1,包括勒芒也是這種跑法。

精簡點的解釋就是入彎口盡可能的向外拉,把入彎角度增大後切著內線過彎,出彎的時候偏向外線。這樣的好處在於過彎角度沒有那麼刁蠻,減少在過彎過程中造成的G值偏移,和盡可能減少入彎和出彎過程中的輪胎損耗。走最大角度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盡可能的把彎道變成直線,場地賽對於輪胎抓地力的要求十分苛刻(WRC也苛刻,但是那是另乙個概念),即使是F1這樣的頂尖賽車在過彎中都會有極限的。

切線跑法除了減少對車身承壓以外,還能減少失控機率。

F1賽車過彎為什麼不用漂移,而是減速?

羊肉泡饃 首先要明白漂移的目的,是為了保持較高的速度,以可控制的抓地力快速過彎還能保持相對較高的輪胎速度以便過彎後提速,但是對於走線的車來說,漂移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有足夠的抓地力,走線可以保持更高的速度過彎,F1甚至可以在強大的下壓力產生的摩擦力下以250公里的速度過彎,這種長軸車一旦漂移後果是災...

為什麼 F1 賽車手的脖子都非常粗?

陳大造Czh 2020f1托斯卡納大獎賽連續高速彎ham一圈最高有5.6g的橫向g力 脖子不行了也就開不下去了,有的賽道不是車不行而是人不行 峰與星 因為脖子要承受巨大的加速度。除了直線加減速的g力外,還有過彎時的橫向加速度,常常可達4g,即40牛每千克,對人的頸部而言是相當大的力道。身體可以用安全...

有沒有F1賽車手,請問在賽場上開F1是什麼感受?

K式人形自走炮 大直道尾端輕輕鬆鬆4 5個G,土耳其八號彎持續向右5個G。今年新規導致各種變向瞬間G力5.x。躺在地上,五個你壓在你身上,這就是五個G。所以賽車手的最明顯的而且獨特的特徵,就是脖子賊粗你趴在床上,腦袋露出床沿,臉朝下,讓乙個小學生坐你後腦勺上。這就是大直道尾端剎車時F1車手頭部頸部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