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習慣性地把失敗原因完全推給外界,有人卻完全歸結為自身的原因?

時間 2021-05-14 09:13:43

1樓:我就這樣

人可以被簡單的分為兩種:一種內控,另一種就是外控

內控型的人在出現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從自身找原因,可以說是固執的認為問題一定處在自己這邊;外控的人正好相反。

沒有什麼好不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就OK

2樓:楊寅

自我價值感不強的人,把責任歸到外面,這樣自己就不用承擔責任了,否則自己就會去和自己較勁,同時如果沒有任何調整對失敗看待的方法或者把自己從失敗中拉出來的能量,只能限入到內耗中,讓自己能量更低。而有的人善於自我覺察,所以即使失敗,只是乙個暫時性的結果,重要的是從當中一定有一些可以學到的東西。

3樓:肖自在

把失敗的原因推給外界是一種自我保護。 歸結為自身有兩種,一種是自身素質(智商、能力等),一種是自身努力程度。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引起的心理。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的素質,那就證明自己幾乎沒有機會成功了,把原因歸結於外界因素,那證明自己還有成功的機會,這顯然比自己素質不行要好聽得多,歸結於自身努力程度,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絕大部分人都用過。

有乙個這樣的心理學小實驗,心理學家找了一批智商相同的孩子,給他們一些問題,孩子們很快就做出來了,心理學家對其中一些孩子說:「你們真聰明,難怪你們做出來了!」然後獎勵一些糖果,對餘下的孩子說:

「你們真努力,不錯!」也獎勵一些糖果。

接著心理學家又拿出一道題,說現在難度加大了,你們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選擇做的話,做錯了,你們面前的糖果會被收走,做對了,你們將得到五倍的糖果。

結果被表揚很聰明的孩子大多都放棄了,被表揚很努力的孩子大多選擇了繼續答題,為什麼會這樣呢?

對第一組孩子,如果題做錯了,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不夠聰明,那就意味著自己沒有多大的勝利機會了,第二組孩子,如果做錯了,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努力,那就說明自己還有機會。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只有50%,很多人就會選擇不盡全力,因為盡了全力還是失敗了,那就證明自己能力不行,這可是相當大的打擊,想比較而言,選擇破釜沉舟全力一搏的人卻可能成功,不要以為只是幸運,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他們大膽一些,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要知道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

4樓:Linn Aiton

我認為可能會有自卑與自負、是否願意承擔責任、對自我的認知程度原因。具體的情況還有很多需要參考的,比如是什麼樣的事件,當事人的情緒反應,當事人的辯白以及他的真正想法,可能要需要參考當事人的以往經歷以及其他行為習慣等等。

本來已經打了好多字…然後發現越說越複雜。。於是鬱悶地全刪掉了,還是回到上一段,看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才好判斷吧。

為什麼總是習慣性地反駁別人?

維羅妮卡 有這種習慣的人,要麼自卑,所以要不斷反駁他人,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我不比你們差。這種人不但習慣反駁,還附帶打斷,搶話 要麼自大,覺得誰都不如自己,自己永遠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就算別人說的是對的,也要先反駁,好強調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這種人一般不會搶話,但是油鹽不進。如果你不幸有這種臭毛病,...

為什麼會有人習慣性說謊?

我不知道別人的原因是什麼,我說謊的原因是不想要別人了解我,雖然有的時候只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但如果對方不是我十分相信的人,我就不想透漏任何個人資訊給對方,就是我要你永遠都不知道真實的我是什麼樣子。後來我反省了一下這個心態的本質原因,是自卑,因為一些先天原因和後天的打擊,漸漸的就想要保護自己,就不敢...

習慣性自我貶低是什麼原因?

郭為有 看了很多回答,深有感觸,從小學習上,工作上,父母尤其是父親,對我表揚非常少!時刻讓我謙虛,總是拿我和別的更優秀的人對比,即使我取得過年級第一的位次,也沒有明顯表揚過我!只是總結成功的經驗,導致我慣性思維是總是和別人談話中習慣性自我貶低,即使自己並不是真正這樣想的,也得說的自己很膚淺的樣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