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 NBA 更傾向於三分球?

時間 2021-05-07 07:47:03

1樓:ArjenZheng

規則導致啊,現在的nba有聯防、有防守三秒,跟以前得玩兒法完全不一樣。

簡單舉個例子,以前外線球員在三分線外接到球,面對的是一對一的防守,面對這種防守你當然不可能選擇直接投籃,因為那樣的話防守者可以很輕易的干擾你投籃,所以選擇突破則是更明智的決定。而一旦進攻方選擇突破過掉防守人到達三分線以裡的位置時,防守方必然選擇收縮到內線阻止進攻方直接攻擊籃筐,作為持球人你到了這個位置之後再往裡突破,面對的會是蹲點防守的大中鋒以及收縮的防守隊員,所以最容易的得分方式必然是選擇直接投籃,因為此時一對一防守你的防守者已經失位,其他防守者都在盯防自己的對位者或者收縮到內線,選擇中投是相對受到干擾最少的進攻方式。以上就是NBA 在90年代-00年代早期的玩兒法。

當NBA開始允許聯防並推出防守三秒規則之後,由於防守方再也無法安排球員在禁區蹲點防守,直接導致了進攻方外線持球人一旦突破到禁區位置終結進攻的難度大幅降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BA各支球隊開始選擇在罰球線附近布防,增加進攻方持球人突破過程中的防守壓力,這便是所謂的聯防,由多名球員防守一片區域,增加進攻方在這片區域突破和投籃的難度,畢竟再怎麼說三分球命中率也是低於直接上籃球或扣籃的,強如庫里三分球命中率不過4成,上籃的真實命中率沒有100%也得有70%以上不過分吧?當然扣籃就別說了,畢竟金州拉文。

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NBA開始接納聯防這個曾經被所有人所不齒的防守方式。

以上便是NBA如今更傾向於投三分的解答,也是為什麼現在小球時代盛行的原因,一切都是規則導致。如果現在NBA立馬兒撤銷防守三秒和聯防,NBA一樣會回到90年代的玩兒法。所以什麼科技都發展了,籃球在進步的理論就別扯犢子了,進步在哪兒了?

到現在也沒哪怕乙個人明明白白的說清楚。當然了,戰術是死的,人是活的,聯防和一盯一在球場上也並不衝突,沒有任何一種防守是完美的,所以面對庫里、利拉德、哈登這種能突能投的球員,教練們的選擇則是將兩種防守模式結合運營,也就是所謂的Box one。

2樓:打鐵排行榜第九名

因為能靠三分球贏球唄

籃球不是表演贏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未來出現了像奧尼爾馬龍尤因奧拉朱旺霍華德這樣的內線那肯定會有球隊減少三分球把球給到內心具有完全統治力的4.5號位高效的得分現在投三分你可能需要戰術跑位創造機會或者像庫里和特雷楊一樣自己創造但是能有幾個庫里和特雷楊?三分線2步直接投籃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們只需要知道三分能贏球有了zion這樣的球員小球時代會達到頂峰兩年後zion的統治力就會出現了小球時代能4能5的zion 硬鑿內線是很恐怖的我外線4個射手內線乙個zion 你放高個我推速度你放小個我打zion 怎麼玩?BUG

3樓:托納利

跟足球一樣更講究用最簡單的方式得更多的分

是投進乙個三分輕鬆,還是冒著受傷危險,在內線一群兩公尺多大漢之中拉桿上籃輕鬆?

人家投乙個三分打底三分,弄不好還能3+1

你上個籃頂天2+1,還得冒著受傷危險

足球也一樣,你花裡胡哨也是過人,和隊友撞牆也是過人,為啥不撞牆?

4樓:左逗士

其實是必然,這麼晚才轉到這個軌道只是高度商業化的聯盟僵硬保守的又乙個例證。

核心理論很簡單,

出手n次,

2分*n*50%=n分。3分*n*30%=n分。

那麼問題來了,是找到能50%+的中投王或者超級內線容易,還是找到30%+的外線容易?

5樓:方木

我覺得是對角色球員的三分能力要求提高了。。尤其是內線球員。。但是球星還是該怎麼打還怎麼打。。

打兩分的還是大有人在。。因為現在大部分球隊防守策略下中段的位子都是破綻。。要有人出來懲罰他們給角色球員提供空間

6樓:張宇宙

規則導致!

90年代鐵血對抗是因為規則導致。那時候沒有合理衝撞區,沒有背身五秒。更有防守只要不影響進攻者前進就不犯規。

於是產生了各路鐵血防守。背後是因為老一輩美國球迷喜歡看這種身體對抗的東西。

後來出來了handcheck,別總說這個不好,其實因為這個才催生出了四大分衛。不能用手肘和手在罰球線外範圍接觸進攻者。於是外線一下子爆發了。

再加上合理衝撞區設立,中鋒的補防被進一步削弱,外線更容易攻擊籃下了。於是鋒線開始得到重視,側翼開始產生大量人才。

再後來,為了進一步鼓勵進攻,連handcheck都不許了,中鋒更難了,側翼鋒線的切入和遏制成為了主旋律。可優質鋒線可遇不可求。那麼,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有的,那就是三分球!

進一步擴大的三分線讓各路沒有好鋒線的教練和經理發現了魔球理論。哪怕是小個後衛,運動能力不高的鋒線只要有一手穩定的三分,那就能拉開足夠的空間,從而演化出更多的戰術。

可要規則又變化了,鼓勵身體接觸和對抗,那估計又會是一番博弈。

說到底,NBA掌握的不僅是人才,更重要的是籃球規則。這才是美國籃球最可怕的地方,他可以更改規則,然後快速適應,從而引領戰術。等到全世界跟上了,美國就再改。

哎,玩不過啊……

7樓:

籃球的本質是把球放進框的次數比對方多。由於籃球的幾乎每一次進攻都能產生出手,且雙方的進攻次數幾乎相同。(當然還有籃板、搶斷的影響。

當和三分球關係不大,在此忽略)因此,籃球戰術的目標就是最大程度的提公升命中率(真實命中率)。

在最原始的籃球規則下,籃球徹徹底底的是乙個巨人的運動。打過野球的就知道,又高又壯的巨人幾乎是不可戰勝的。為了平衡籃球,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這個運動中,三秒區開始設立,並不斷擴大。

三分線開始設立,來彌補遠距離的低命中率。可以說,籃球規則的發展就是乙個限制內線,鼓勵外線的歷史。要鼓勵內線其實很簡單,把三秒區去掉,籃球用不了幾年馬上回到內線肉搏的時代,而且會湧現出無數內線明星。

而如果真的在三分線外一步再設立一條四分線的話,那內線也許會徹底衰落。

其實三分球的流行是乙個大趨勢。當年設立三分線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球員多投。當代nba最有時代特點其實並不是三分球而是大換防,這個的確是當代籃球戰術的巨大進步。

8樓:Sindax Xiong

三分的命中率40%,那麼其每次投籃的真實得分為1.2.

兩分的命中率60%,那麼其每次投籃的真實得分為1.2.

問題是,其實兩分球的命中率60%已經很高了~~~就算提公升到了75%。

而隨著身體素質和技術的提公升,三分球的命中率和射程已經逆天了~~~50%是可行的。

然而難度呢?

乙個是禁區肉搏,乙個是信手拈來。

再算上進攻回合數。

以前一分鐘打3個回合,現在追求快。

可能打5個回合。

結論就是,在綜合得分率不變的情況下,多投三分,反而得分更容易。

9樓:Justdoit

更本原因是規則改動導致內線作用被削弱,球員轉外線。信不信再過一段時間觀眾看膩了沒有對抗的三分後規則又要傾向內線了。

一代版本一代神!

10樓:瑞雪落紛華

首先,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外線球員呈現出井噴的態勢,甚至有人設想將來的全明星首發會是三後衛的比例。

其次,內線球員和外線球員是如何產生的呢?在NBA的遠古時代,籃球曾經是巨人的遊戲。因為身高意味著相同對抗和彈跳時,身高意味著更強的籃板能力、封蓋能力以及抗干擾能力等。

在遠古時代,籃球技術並沒有被開發,相對來說,身高上的天賦被放大,因為它最符合原始籃球的打法,控制籃板就控制一切。緊接著,人們發現卡位在爭搶籃板時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於是對抗性被提上日程,直至今日,對抗性仍然是未被淘汰的球員能力。到後來,隨著籃球技術的開發,身高的短板逐漸顯露,選擇身高通常意味著放棄靈活性,而且在選擇身高和體重之後,靈活性會變得更差。

籃球與橄欖球不同的是需要運球。而身高相對較矮的球員具備靈活性的同時,運球更低,更不容易被搶斷,所以在球交到大個球員手裡之前,需要乙個充當媒介作用的球員來控制球權。而每個球員都應該具備一定的進攻能力。

常識告訴我們,距離籃筐越近,身高在防守中的作用越大,換言之,球員離籃筐越近,越容易被封蓋。因此,身高較矮的球員為了減小被封蓋的可能性會選擇距離籃筐一定距離的地方投射,既在自己的力量控制之內,又可以盡可能不被封蓋,於是開發了中遠投。而身高較高的球員為了發揮自己對籃板的控制能力,往往會增重增肌,從而應對和對方身高較高的球員進行對抗。

在進行強對抗之後,本就因為強壯的肌肉而削弱的肌肉記憶能力變差,因此造成了無法進行中遠投的情況。上述的較高的球員就是我們今天口中的內線球員,而身高較矮的球員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外線球員。這種情況並不絕對,甚至著名球星中沒有類似的分界線,其原因在於兼具兩者的優點的球員一定可以成為球星,甚至成為劃時代的巨星,例如坦克控衛詹姆斯,射手前鋒杜蘭特,中鋒控衛安特托昆博。

這裡是想強調外線球員的特質是遠投能力和突破能力強。正是由於外線球員的這個特質,使得內線外線長期處於平衡狀態,至少沒有到某乙個位置的球員大面積淪為藍領的地步。

直至那個叫史蒂芬庫里的男人以及他同樣酷愛三分投射的教練史蒂夫科爾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史蒂芬庫里前所未有的可以自己創造機會出手三分還能保持如此高命中率的球員,他具備著極強的突破能力,以及一手空前絕後的三分球。當然,也離不開他的體系構成的重要元素:

歷史級三分投手克萊湯普森和歷史級別的組織大前兼防守大閘。杜蘭特的確重要,但這個體系才是勇士不輸的最終保障。杜蘭特只是勇士的上限。

這裡絕對沒有吹捧勇士的意思。他們不是跑轟的開創者,但是的確把跑轟帶向輝煌,開啟小球時代。與此同時,不得不承認前五年的勇士是乙隻偉大的球隊,幾乎沒有任何一支隊伍能望其項背。

這裡說的是陣容完整的勇士,雖然傷病是比賽的一部分,但是也不要唯結果論。可以說,如果上個賽季沒有杜蘭特的受傷導致分崩離析,很有可能未來有更多個總冠軍在等著勇士。

是勇士讓其他29支球隊看到原來籃球還可以這麼贏,甚至給全世界都上了一課。以勇士的初代死亡五小為例。此處不舉杜蘭特+考辛斯版本的四小一大是因為五個全明星說實話不需要什麼,幾乎也能贏比賽。

當時的陣初代五小陣容是庫里、湯普森、巴恩斯、伊戈達拉、格林。這個陣容進攻是庫里持球過半場自己組織或者交給格林組織,湯普森打無球,三分、空切都完美的歷史級3D,火力主要集中在水花兄弟,當然巴恩斯也有一定的終結能力。防守端一號位到四號位逢擋拆無限換防,格林五號位用身體和大中鋒對抗,另外防守端盡量不暴露庫里,保護庫里的犯規和體力。

進攻火力中三分佔很大的比重,而防守又流暢,在成功防守之後,不存在由於中鋒跟不上導致的進攻脫節,快速的防守反擊很大程度上也是小個陣容的優勢,於是在這種快速的攻守轉換過程中,勇士贏球的方式往往是用更好的進攻擊敗你,而從一定程度上捨棄防守。所以,勇士的成功向全聯盟傳遞乙個資訊,小球是可以拿總冠軍的。特別是在常規賽的戰績,無不在向所有人證明他們的跑轟打法能奪冠,也能贏打出漂亮的戰績。

也正是勇士讓全聯盟發現沒有中鋒,也可以攻防兼備,沒有中鋒不會進攻乏力,中鋒甚至有可能成為防守漏洞。

以本賽季為例。大概是幾天前的資料,可能有變化,但不影響結論。全聯盟的平均三分命中率35.

5%,這就意味著,回合數相同時,兩分命中率需要保持53.25%才能達到相同的效率。這樣乙份三分命中率成績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是外線球員提供的,對於外線球員來說,53.

25%是無法逾越的。而35.5%確實可以提公升的。

就像賽跑,跑到一定成績的時候,每快0.1秒都是難比登天,投籃也是如此,兩分球已經到達瓶頸,而三分球缺仍然有上公升空間,並且三分球的效率大於兩分球,故而三分球成為如今很多外線球員的進攻手段。

綜上所述,優秀的外線球員的井噴式湧現,而其特質之一是三分精準。小球模式的興起更是使得內線球員的存在十分雞肋,又遇上超級中鋒缺乏。再加之,三分的效率遠高於兩分,並且還有差距越拉越大的趨勢,因此,三分球成為球員甚至球隊更青睞的手段。

(部分錯別字、少標點等已修改。)以上。

比起別的寵物,為什麼人們更傾向於養貓和狗?

人生幾何 我覺得有兩個大方面的原因吧。一是,貓和狗從古代開始就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作用,養貓用來抓老鼠,養狗用來打獵 放牧 看家護院。相比於家禽家畜而言,貓狗更像是 朋友 不是單純用來吃的。二是,從智力 性格 體型 攻擊力等方面考慮,貓狗都比較適合成為人的親密夥伴。這裡排除比較烈性的犬種哈,我覺得它...

為什麼現在的NBA個個都投三分?少了內線突破?

周公子 減少的是中距離長兩分 空間在戰術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防守規則進攻規則的微調 效率打法至上 簡而言之這樣能贏球 這種問題大概率得到黑人的答案 底下有些回答也確實證明了關於籃球知乎懂個球 內幾崩 一句話 都是為了適應規則的改變!體毛哨,允許聯防,鼓勵進攻,這三樣對於鯊魚姚明這些傳統大中鋒來說是很頭...

為什麼NBA從沒見過這種三分?

天之羿 前面很多都答了,我拾人牙慧一下吧。首先,這個是算三分的,但是現實中基本不用,因為又醜又不實用 捂臉 這種只要附近稍微有人防守就用不出,而沒人防守,不管是搶斷快攻還是籃板快攻,好好帥氣加霸氣的灌個籃耍個帥不好嗎?非要像耍猴一樣出個醜是有多大仇多大怨吶?是嫌現在表情包素材太少嗎?還是嫌自己形象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