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 台灣人的發音一般是be pe me fe,他們是不是唸錯了?

時間 2021-05-30 00:13:13

1樓:

作為聲母的呼讀音,無論是大陸的bo po mo fo,還是台灣的都是錯誤的。

台灣教學認為沒有介音ㄨ是錯誤的。當我們讀ba的時候,會發現其中必有乙個介音u(強弱可能大不相同),但無論如何不可能有e(ㄜ)或oㄛ,即ba的全拼是bua。讀be或bo的時候也會有這個介音u,只是有的地區介音u讀得弱,有的地區介音u讀得強,即be=bue bo=buo。

當我們讀pian的時候,介音是i(沒有u,更沒有e或o)。當我們讀bu的時候,實際上也有介音u,只是介音u與音節核u連成一體。讀pi的時候也有介音,只是介音i與音節核i連成一體。

介音是每乙個普通話音節必不可少的。ge的介音是e, ga的介音也是e,只是g的呼讀音包含著e,標音時當省去。gua的介音u不被g的呼讀音包含,此處的g不等於ge,介音u不可省略。

每乙個聲母要想讀出聲來都要加乙個母音。b p m可以加u,也可以加i,f w只能加u。所謂呼讀音就是聲母與所配加的母音形成的音的一種。

如:d的呼讀音是de,不是di或du。同理b p m的呼讀音當是bu pu mu,不是bi pi mi,f w的呼讀音只能是fu wu,因為沒有第二個配加母音。

b p m f w的呼讀音當是bu pu mu fu wu,若把它們的呼讀音定為bo po mo fo wo或be pe me fe we,則是配加了兩個母音,嚴重損害聲韻的拼讀,如:pu可能更像pou,pi可能更像pei。

至於e與o的區別,重要的不在圓不圓唇,而在於舌尖的位置。若舌尖自然平放是e,若舌尖上捲是兒化的e,若舌尖向下壓則是o。普通話:

國家的國一般讀guo,蘋果的果多讀gue,水果的果讀guer(果兒)。o與e在音位上區分不是很分明,o前的介音u是翹唇圓唇u,e前的介音u是平唇展唇u。

2樓:

從規定上來說,肯定是唸錯了,就如大陸很多地方讀a wo e i u ü一樣。

但是從實際台灣的拼讀方式上,讀be pe me fe似乎又比較合理。因為正如另一位答主所說,台灣認為bo是直接相拼,而大陸北方一般認為bo是bue,南方一般認為bo是buo,這就造成了不考慮方言情況下,bo的主流讀音就已有三種。

對於台灣來說,只為體現聲母發音,讀be pe me fe近乎輕聲,接近bpmf本來的發音,又與後面de te ne le一致,也沒什麼問題。如此一來,可以解決拼讀上的尷尬,bo可拼作b(e) o,bo,而不必拼作bo o,bo;而大陸的解決辦法通常是bo uo,bo。更重要的是,拼其他韻母很自然,例如p(e) i,pi,而po i直接拼其實是poi。。。

因為無開合反向規定圓唇音的讀法,而不考慮其他韻母相拼的情況,本來也沒道理。

3樓:百越閒人

正如 @虹橋浪音 所言,自古唇音後無開合。也就是說,其實漢語中唇音後的開合一般情況下並不構成音位性的對立。

那麼為何台灣人還要強行區分這個開合呢?

我想大概和閩南語有關。閩南語在漢語方言中,是少有的唇音開合能構成音位性對立的方言。例:

搬puan 班pan。應該是受到閩南語母語的影響,唇音後的開合在以閩南語為母語的台灣人的意識中是存在音位區別的(雖然在普通話中並沒有這個區別),他們聽puo和po的區別,就像是北京話母語者聽huo和ho一般大。所以才強行在唇音後把開口區別出來,甚至不惜把o變讀為對應的不圓唇母音。

4樓:showay showay

聽過台灣注音兒歌,的確是bepemefe. 個人認為一開始的確用bopomofo,因為有對應的波坡摸佛的漢字,但是在實際教學的時候,發現bopomofo開口太大,要盡可能的輕化聲母,以便與韻母相拼,明顯ㄜ比ㄛ要輕柔,所以選擇bepemefe。

另外,韓語的和讀起來一樣,就不用糾結漢語波到底是bo還是buo了。

如下一列注音符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BurmeseDays 太多話 沒說 但 也 說不出 口 諷 刺 的 是從 來 沒 沒停 止想念 你 太多話沒說,但也說不出口,諷刺的是從來沒停止想念你。比較像委婉的告白喔,XD sapereaude t i du hu m i shu d n y shu b ch k u f ng c de sh...

尊重別人(不限於台灣人)關於「台灣是乙個國家」的觀點有錯嗎?

教主 如果你不在乎他,那就沒有錯,尊重他人認知是禮貌,隨意。但如果你在乎他是朋友,那就有錯了,你難道不覺得他執迷於不現實的認知,無論給他自己還是家人後代都帶來很大的痛苦嗎。你的尊重只會給他短暫的興奮劑,讓他舒服一些。療效過後,他又會陷入寐於現實的痛苦裡反覆給自己強調我是國家來打針。如此下去,當一統的...

一般人是如何看待律師這個職業的?

李勛律師 而且由於普通人對律師不了解,所以聽到律師講出來的乙個道理,就會認為是金科玉律,卻不能動態的去了解分析。就是說其實律師在法律方面去真的去忽悠乙個普通人的話,真的是太容易了。這就是普通人理解的,律師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死的,說成活的。我現在也能體會到這種情況。比如當我給乙個在裝修過程中產生了糾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