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usb會取代sata和pcie介面嗎?

時間 2021-05-11 14:32:25

1樓:羧醛

不會從乙個好玩的角度解釋一下,USB全拼universal serial bus,重點是serial,所以USB只會有一組資料通道!從USB1.0到USB3.

1 Gen2概不例外,半雙工時代是一對資料線D+D-,全雙工時代是一對TxRx。

所以USB要是想在一對銅線上達到PCIe x16的頻寬,介面資料率要接近100GT/s,這在物理上是幾乎不可能的。除非USB重新定義serial這個詞,擴充套件出多個資料通道。(手動滑稽)

2樓:Gower

高分答案已經有精煉的回答,筆者從PCIE的角度再補充兩點。

PCIE在計算機架構中發揮著比USB更為重要的作用。USB基本就是用於外設,而且速度受限於硬體結構(傳統USB就是1對差分線),很難高於PCIE 1X的速率。

而PCIE是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核心組成部分,從某種方面來說,現在的通用計算機架構就可以看成乙個PCIE匯流排和上面掛的各種裝置。CPU通過Root Complex發起/收到各種請求,通過Switch和各種EndPoint裝置通訊,如顯示卡,USB,各種低速匯流排橋裝置等等。Root Complex,Switch和EndPoint都是PCIE匯流排中的組成部分。

除了通用計算機架構,在高效能計算和一些其他方面,PCIE也起著USB完全不可替代的作用。

PCIE由於可以多路並行,在速度上相對USB也是優勢巨大的,現在常見的16X PCIE3.0,已經可以達到16GB的頻寬,而基於4.0的裝置已經在逐步流片、應用,PCIE5.

0的Base Specification據說2023年也將面世。其實PCIE在高速序列匯流排領域其優勢並不在速度,這又是乙個大問題,就不展開了。

說了一些PCIE的優勢,但不代表PCIE就可以代替USB,就從接外掛程式上來看,USB在日常應用中就優勢明顯。筆者多年不開發USB,就不班門弄斧了。綜上所述,兩者的定位完全不同,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相互代替。

另外,SATA已經逐漸被基於PCIE的新型高速匯流排替代。其實,做過SATA和PCIE開發的人都知道,兩者的物理層基本是一模一樣的。

3樓:

Thunderbolt 1.0=4× PCI Express 2.0加DisplayPort 1.1a,介面使用Mini DP介面。

Thunderbolt 2.0=4× PCI Express 2.0加DisplayPort 1.2,介面使用Mini DP介面。

Thunderbolt 3.0=4× PCI Express 3.0加DisplayPort 1.

2加USB 3.0,介面使用USB Type-C介面,相容USB裝置。

未來USB不需要取代PCI-E,USB與PCI-E都將繼續存在。

作為Thunderbolt的一部分。

4樓:

論外接裝置的傳輸方式,那也是thunderbolt,考慮到一些方面,比如成本,usb一直慢於thunderbolt。

ps:現在thunderbolt3已經可以到40Gb的速度了。

雲電腦未來會不會取代傳統PC?

GhostIT男 雲電腦在未來是乙個趨勢,指的是借助於網際網路,把原來需要本地進行的運算,放到雲上運算之後再返回給使用者,這就需要依賴於以下的成果 1,網路頻寬非常寬,且延遲非常低。說實話,就是極度依賴於網路,沒有網路,什麼都不行。2,雲計算發展的非常快,且穩定。這就意味著將來在雲上會有一場革命,目...

USB 轉 SATA 不穩定主要有哪些表現和可能的原因?

北極 USB轉SATA還是SATA轉USB?SATA轉USB可以理解,就是普通的硬碟盒。USB轉SATA的用意何在?要知道只要是硬碟都要有SATA控制器,USB協議層面上傳輸的也都是SCSI命令,SATA轉成USB以後,最終還是要再轉回SATA 或者IDE 才行。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USB 3.0 U...

ARM未來會取代X86嗎?

姬軻 會,但短期不能實現。主要源於軟體生態結構,但生態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模擬翻譯解決的。就如同wine將windows軟體執行在linux上一樣,x86軟體也可以執行在arm架構上。缺的只是翻譯。如果將軟體完全翻譯為arm後,就復刻了windows的生態。且x86中國產化難度大,專利牆高,arm則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