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隱私的敏感性如何確保適度?在親密關係中應該以什麼標準妥協?

時間 2021-12-25 17:44:58

1樓:作家元嬰

「想要被人信任,接納,喜歡,又擔心被人操縱」,這種體驗可能發生在之前重要的親密關係中,比如親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配偶之間。其中,親子關係是重要的基礎,因為人對人際關係的最初經驗,來自與父母相處的經驗。

了解對方隱秘,並不是建立友誼的必要條件。可是還有很多人把「跟朋友無話不說」,當作表露真誠,贏得信任的關鍵,擔心「有所隱瞞」會被對方拒絕,慢待。這種底層認知的形成,可能是童年時親子關係模式的重複。

只有父母(不是全部)才會要求孩子毫無保留,而孩子因為害怕被父母拋棄,會接受父母要求,盡可能知無不言。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秘密已經成為父母操縱親子關係的工具。「過於親密等於默許被操縱」,這種擔憂就會潛藏在孩子心底。

事實上,資訊分享的尺度,即是衡量不同性質人際關係的尺度。對於較親近,讓人感覺安全的關係,比如親子,配偶之間,人們共享的資訊就多。隨著關係的逐漸疏遠,分享的尺度必然相應縮窄。

即便是同一種親密關係,在人成長的不同時期,資訊共享的「安全尺度」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孩子長大了,對自己的隱私空間有了更高的需求,不再什麼事都告訴父母,這也很正常。

但是,對控制慾強的父母來說,孩子的正常需求會讓他覺得不安全,覺得被「隱瞞」,被」欺騙」,被「辜負」。他們會用各種方式傳達自己的不滿,把負面情緒向外投射,試圖激發孩子的羞愧,自責,以便重獲對孩子生活的「控制權」。

這種情緒投射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消極影響。長大的孩子知道自己要求有隱私是正當的,會拒不配合父母的追問。但是潛意識裡,又覺得愧疚,不安,擔心會傷父母的心。

把這種經驗移植到朋友關係中,就會出現「想對朋友有所保留,又擔心朋友指責自己不夠坦誠」的現象。

這樣看來,有些人只能在陌生人面前交心,但在親密的人面前,反而會有所保留,跟他們在親子關係中遭遇過較多控制有關係。

2樓:五天

把刷代幣當作一次交易。

對於好友,你給出的資訊可能影響你在好友處的人設,這是個很大的成本。

對於一般朋友,這些資訊不會直接影響你在一般好友處的人設,或者你不在乎這個人設成本。

如果再考慮更遠一點,你的一般朋友與你的好友有一定資訊互動,你這部分資訊可能流轉到你好友那,這樣你還會給出這些資訊嗎?

這種對人,而不是對事(資訊)的做事方法可能會徒增煩惱。但世界就是這樣的,不可能只有事不考慮人,所以你沒有錯。畢竟對事一代切也有一定成本。

3樓:AKKPOi

我瞎猜。我也不是學心理學的

也許是心底裡怕你好朋友看到你的訊息之後對你有其他的想法(例如ta會改變對你的看法,會去猜想你會不會有什麼ta不知道的層面或者怎麼樣,你這個人真的是好人嗎。當然這裡是舉例子,沒有惡意揣測的意思)。但普通朋友不一樣啊,普通朋友不太重要ta想怎麼覺得怎麼覺得並沒有影響你重要的好友圈(在我個人看來普通朋友是這樣)。

其實隱私這種東西主要還是看想不想分享出來吧。如果可以分享出來的東西不叫做隱私。每個人的隱私定義都不一樣啦。

例如出軌的人ta和情人的聊天記錄就是ta的「隱私」;童年經歷過不好事情的人,會覺得那段事情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拿出來說的,那這個也算ta的隱私。

以上是個人拙見,如果觀點不一樣不要噴我qaq

極度內向敏感性格像古代女性的男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不知道題主什麼情況說說我自己以前 就是幹什麼都畏首畏尾的感覺,不敢勇敢的把完整真實的自己表現出來。出去和同學玩或者逛個街就一副呆愣愣的亞子,玩也不盡興,看起來像是放不開,社交能力基本為零,毛病犯了連路都不會走了,幹啥都跟犯了錯似的,等等吧。原因真的很複雜呀,比如自我意識極其薄弱等等,題主自己慢慢找,...

敏感性格女生怎麼和迴避型依戀男朋友相處?

ECHO 我跟你情況很相似,跟前男友談了兩年辦公室戀情,感覺還不如異地戀,從未走進他的內心,眼淚不知道流了多少,最後分手的導火線是我想結婚,但他覺得我不夠成熟,怕結婚後會不幸福。我跟他保證再保證我會慢慢改,他還是不鬆口,愛的太卑微不得不放棄,搞的自己遍體鱗傷。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特別心疼你。我的建議...

我感覺自己是敏感性的人,會胡思亂想,給未來現在在心裡加戲,會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使自己心煩意亂怎麼辦?

西天取經 首先可以改變。然後推薦一本書 被討厭的勇氣 看完你就有了理論基礎。再然後行動 脫敏 這種行動是艱難和潛移默化的。你的每一次行動都會向更好的自己前進。 我是你的小寶貝 這種情況很正常,大部分情況下其實你可以把你心裡的想法說出來,你就會覺得也就這麼回事。如果有些話不方便方面說,那就跟親近好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