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和菩薩有頭髮,為什麼和尚要剃髮呢?

時間 2021-05-11 05:20:21

1樓:

這叫相由心生,內心潔淨,頭上自然也跟著乾淨。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斷去三千煩惱絲,增大頭皮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變禿了,也變強了。你說這樣不香嗎?

2樓:正性離生

剃髮的意義是:毀去形好。也就是毀自己容但不至於自殘。

一來降伏自己傲慢,二來避免太帥了狂蜂浪蝶跑來勾搭。極端點的眉毛睫毛腋毛都刮完。只是現在不同了,光頭反而是永不過時的髮型,還挺帥的。

佛陀也是剃光頭的,但是不能天天剃,中國是半月半月,溯望剃。半個月肯定漲不少了。據說佛陀是捲髮,所以有那種螺旋紋,然後他大概天靈那個位置高一些,又叫肉髻。

加上又不像希臘雕像那種寫實派,很多地方都誇張了。再融合本土風格,所以各個地區各個朝代風格都不一樣。比如中國唐朝造像最多,所以很多佛像菩薩都比較豐滿,但是同是中國的敦煌就有很大區別了,楗陀羅的更不一樣。

總之就是現在中國的佛像越造越醜,工匠不思進取墨守成規。近代就上海靜安寺的還不錯。

3樓:

雜阿含585。一時。佛住釋氏優羅提那塔所。

爾時。世尊新剃鬚髮。於後夜時結加趺坐。直身正意。繫念在前。以衣覆頭。

時。優羅提那塔邊有天神住。放身光明。遍照精舍。白佛言。沙門憂耶。佛告天神。何所忘失。

雜阿含1157。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乞食。次第行乞至火與婆羅門舍。

火與婆羅門遙見佛來。即具眾美飲食。滿缽與之。如是二日.三日。乞食復至其舍。

火與婆羅門遙見佛來。作是念。禿頭沙門何故數來。貪美食耶。

根據雜阿含的記錄,佛陀常常剃髮,因為沒有頭髮,婆羅門才喊佛陀為禿頭沙門

一時。佛在拘薩羅中國人間遊行。於薩羅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

爾時。聚落主大姓婆羅門聞。沙門釋種子於釋迦大姓。

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

成無上等正覺。於此拘薩羅中國人間遊行。到婆羅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

又彼沙門瞿曇如是色貌名稱。真實功德。天.人讚嘆。

聞於八方。為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4樓:

一、釋迦牟尼佛頭上是肉髻,這是佛三十二相之最後一相——頂成肉髻相,也叫無見頂相。因為見到眾生修習戒定慧三學而稱揚讚嘆,遂感得此種妙相。

二、那個不是頭髮,也不是燙的,是頂上有肉,隆起而成髻形。

對於第三張圖,我是有懷疑的。

首先藝術是表現形式,犍陀羅藝術有它獨特的風格。

其次,據《佛本行集經》記載:「爾時太子。從車匿邊。

索取摩尼雜飾莊嚴七寶把刀。自以右手。執於彼刀。

從鞘拔出。即以左手。攬捉紺青優缽羅色螺髻之髮。

右手自持利刀割取。以左手擎。擲置空中。

難陀出家也有落髮的記載。

最後,看看玄奘大師的遊記,卷七-釋迦菩薩受記南不遠,有過去四佛經行遺跡,長五十餘步,高可七尺,以青石積成,上作如來經行之像,像形傑異,威嚴肅然,肉髻之上特出髾發,靈相無隱,神鑑有徵。卷十一亦有記載。

個人覺得剃度無疑。

頭髮為什麼油?

張森1813163773 有很多人覺得自己頭髮特別油膩,幾乎一天洗兩次頭髮,但頭髮仍油的互相黏連在一起,是什麼原因造成頭髮多油的狀況呢?原來,這是皮脂腺肥大,皮脂腺分泌過於亢進造成的。人的皮脂腺分泌能力除遺傳因素以外,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許多激素,如雄激素,孕酮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對皮脂腺的分泌均...

佛教中菩薩和佛有什麼區別

明光 羅漢分四果,初果須陀洹就可稱聖了,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這四果羅漢聖位是聲聞 緣覺二乘所證,已了生死證涅槃,我執已斷,法執仍在,慈悲,入初頑菩提,未生智慧型。他們生死自由具備六大神通法力,但因為不具智慧型,講經說法往往錯漏,不能圓融正解佛陀法義。因而在行化度生方面尚有諸多欠缺,尤...

佛和菩薩有什麼區別,屬於神還是人?

今天地 原始佛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 中,佛既是自覺覺他者,大智慧型者,目前還沒有發現智慧型比釋迦牟尼佛更高的人類智慧型。佛教中將凡夫和入聖流者區分開,入流者有四種果位,按證悟層次不同,有初果須陀洹果,二果斯陀恆果,三果阿那含果,四果即是圓滿果位阿羅漢果,佛陀也是阿羅漢。阿羅漢果位,既是涅盤,不再往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