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該如何治理?

時間 2022-01-05 17:32:30

1樓:略懂略懂

黃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歷史上曾「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洪澇災害波及範圍北達天津、南抵江淮。

自古以來就是乙個難治理的問題,不過黃河退澇後留下的汙泥卻也是富含有機物的土壤。

綜合起來看,黃河流域不僅有治理的必要還有一定發展的基礎

生態型別多樣。黃河流域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單元和中國地勢三大台階,擁有黃河天然生態廊道和三江源、祁連山、若爾蓋等多個重要生態功能區域。

農牧業基礎較好。分布有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等農產品主產區,糧食和肉類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左右。

能源資源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儲量豐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

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遺產星羅棋布。

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黃河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流域用水增長過快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黃河實現連續20年不斷流。國土綠化水平和水源涵養能力持續提公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加快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

發展水平不斷提公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地位進一步鞏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人民群眾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具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

治理方法如下

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一帶五區多點」空間布局。「一帶」,是指以黃河幹流和主要河湖為骨架,連通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北方防沙帶和黃河口海岸帶的沿黃河生態帶。「五區」,是指以三江源、秦嶺、祁連山、六盤山、若爾蓋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的水源涵養區,以內蒙古高原南緣、寧夏中部等為主的荒漠化防治區,以青海東部、隴中隴東、陝北、晉西北、寧夏南部黃土高原為主的水土保持區,以渭河、汾河、涑水河、烏梁素海為主的重點河湖水汙染防治區,以黃河三角洲濕地為主的河口生態保護區。

「多點」,是指藏羚羊、雪豹、野犛牛、土著魚類、鳥類等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珍稀植物分布區。

構建形成黃河流域「一軸兩區五極」的發展動力格局,促進地區間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一軸」,是指依託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大通道,串聯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以創新為主要動能的現代化經濟廊道,是黃河流域參與全國及國際經濟分工的主體。「兩區」,是指以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為主要載體的糧食主產區和以山西、鄂爾多斯盆地為主的能源富集區,加快農業、能源現代化發展。

「五極」,是指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和蘭州-西寧城市群等,是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和黃河流域人口、生產力布局的主要載體。

構建多元紛呈、和諧相容的黃河文化彰顯區。河湟-藏羌文化區,主要包括上游大通河、湟水河流域和甘南、若爾蓋、紅原、石渠等地區,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匯相融的過渡地帶,民族文化特色鮮明。關中文化區,主要包括中游渭河流域和陝西、甘肅黃土高原地區,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地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文化遺產富集。

河洛-三晉文化區,主要包括中游伊洛河、汾河等流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分布有大量文化遺存。儒家文化區,主要包括下游的山東曲阜、泰安等地區,以孔孟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紅色文化區,主要包括陝甘寧等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長征雪山草地、西路軍西征路線等地區,是全國革命遺址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第三章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

遵循自然規律、聚焦重點區域,通過自然恢復和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遏制生態退化趨勢,恢復重要生態系統,強化水源涵養功能。

第一節築牢「中華水塔」

上游三江源地區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水塔」,要從系統工程和全域性角度,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面保護三江源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要素,恢復生物多樣性,實現生態良性迴圈發展。強化禁牧封育等措施,根據草原型別和退化原因,科學分類推進補播改良、鼠蟲害、毒雜草等治理防治,實施黑土灘等退化草原綜合治理,有效保護修復高寒草甸、草原等重要生態系統。加大對扎陵湖、鄂陵湖、約古宗列曲、瑪多河湖泊群等河湖保護力度,維持天然狀態,嚴格管控流經城鎮河段岸線,全面禁止河湖周邊採礦、採砂、漁獵等活動,科學確定旅遊規模。

系統梳理高原濕地分布狀況,對中度及以上退化區域實施封禁保護,恢復退化濕地生態功能和周邊植被,遏制沼澤濕地萎縮趨勢。持續開展氣候變化對冰川和高原凍土影響的研究評估,建立生態系統趨勢性變化監測和風險預警體系。完善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監測網路,擴大並改善物種棲息地,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繁育行動,強化瀕危魚類增殖放流,建立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路,維護高寒高原地區生物多樣性。

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

第二節保護重要水源補給地

上游青海玉樹和果洛、四川阿壩和甘孜、甘肅甘南等地區河湖濕地資源豐富,是黃河水源主要補給地。嚴格保護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重要濕地、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等重要濕地生態空間,加大甘南、若爾蓋等主要濕地治理和修復力度,在提高現有森林資源質量基礎上,統籌推進封育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復,擴大森林植被有效覆蓋率。對上游地區草原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評價,推動以草定畜、定牧、定耕,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工程實施力度,積極開展草種改良,科學治理瑪曲、碌曲、紅原、若爾蓋等地區退化草原。

實施渭河等重點支流河源區生態修復工程,在湟水河、洮河等流域開展輪作休耕和草田輪作,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對已墾草原實施退耕還草。推動建設跨川甘兩省的若爾蓋國家公園,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帶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棲息地。

第三節加強重點區域荒漠化治理

堅持依靠群眾、動員群眾,推廣庫布齊、毛烏素、八步沙林場等治沙經驗,開展規模化防沙治沙,創新沙漠治理模式,築牢北方防沙帶。在適宜地區設立沙化土地封育保護區,科學固沙治沙防沙。持續推進沙漠防護林體系建設,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鹽鹼地治理等重大工程,開展光伏治沙試點,因地制宜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

發揮黃河幹流生態屏障和祁連山、六盤山、賀蘭山、陰山等山系阻沙作用,實施鎖邊防風固沙工程,強化主要沙地邊緣地區生態屏障建設,大力治理流動沙丘。推動上游黃土高原水蝕風蝕交錯、農牧交錯地帶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極發展治沙先進技術和產業,擴大荒漠化防治國際交流合作。

第四節降低人為活動過度影響

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關係,著力減少過度放牧、過度資源開發利用、過度旅遊等人為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和破壞。將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高山草甸、草原、濕地、森林生態系統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強化保護和用途管制措施。採取設定生態管護公益崗位、開展新型技能培訓等方式,引導保護地內的居民轉產就業。

在超載過牧地區開展減畜行動,研究制定高原牧區減畜補助政策。加強人工飼草地建設,控制散養放牧規模,加大對舍飼圈養的扶持力度,減輕草地利用強度。鞏固遊牧民定居工程成果,通過禁牧休牧、劃區輪牧以及發展生態、休閒、觀光牧業等手段,引導牧民調整生產生活方式。

第四章加強中游水土保持

突出抓好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全面保護天然林,持續鞏固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成果,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穩步提公升城鎮化水平,改善中游地區生態面貌。

長江下游的良渚文明和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是什麼關係?良渚文明是否是亡於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之手?

阿斯塔納交響曲 關於良渚文明和華夏文明的關係是明確的傳承關係,良渚文明是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源頭,它和華夏文明不是分割對立的關係,而是處於迄今為止可考證的華夏文明史的源頭地位。2019年7月6日,良渚申遺成功。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結論 世界遺產大會各委員國一致認為,良渚古城遺址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唯一發源地嗎?為什麼?

往事人 明顯不是,但你可以說是中華文明構成的最主要構成部分。漢族聚居區漢地18省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肯定不一樣,但華夏文明明顯是主體。再說漢族的華夏文明,就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加上長江流域和四川盆地等等地方形成的。現在的南方漢族都是北方遷徙過去的,雖然他們現在在南方,但是文化還是發源於黃河流域,從...

對比其它河流,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為什麼這麼小?

深具世界眼光 長江下游流域也很小!古代黃河下游應該挺大的 我認為廣義上的黃河下游,應該包括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甚至還有河南 是相當大的 這一地區仍舊是中中國人口極其密集,數量很大的區域。黃河下游仍然是中中國人口上的中心 我就不包括廢黃河流域了,不然那也算黃河下游 Nicociting 黃河中下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