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老年人認為毛時期人民最幸福且有發言權?

時間 2021-10-31 02:29:55

1樓:伍哥兒

毛的成功主要是把握了社會主要需求並迎合滿足了它,若毛同志死而復生接著幹,他不一定表現出色,從來都是時勢造英雄在先。還有一點,人的骨子裡頭都是很自我的,自私的,所處立場時空位不同,肯定感受不一樣。利人也是為了利己。

2樓:

先理清什麼是幸福感。就像許多人理所應當的覺得北韓的人們都在水深火熱當中,如何如何。。。。

物質,信仰,自由,幸福感,,,,難道他們都是同義詞嗎

3樓:郭瑩瑩

我身邊倒是沒遇上什麼讚美毛時代的老年人。

至於喜歡知青風格的餐飲啊、唱紅歌啊,我的理解是,不是因為他們覺得好,而是他們在懷念青春。不管當時過得好還是不好,人老了懷念年輕時候很正常。至於懷念的內容本身並不重要,只是乙個青春的符號。

4樓:王小星

真的很多,我爸爸媽媽就是,當然他們只能算中年.

他們也罵共產黨,不過罵的是現在的,鄧以後的,為什麼?因為現在沒人管他們了,社會不公平了,因為他們是下崗職工,他們不是公務員,我父母以前是公務員,為了我上學,來到省會城市,進了企業,然後改革開放就悲劇了,在他們眼裡,毛時代的中國是最好的,關鍵是人都特別好,都是窮光蛋但都是好人,我說文革死了很多人,他們又不信,說沒有,因為他們小時候就是文革,他們那裡沒有死人,就是沒有,我爺爺被批鬥過,但是僅僅是批鬥,批鬥完了繼續上班,我不知道當時的情況是什麼,反正我沒有什麼證據能說服他們.

有時候覺著他們那一代人經歷了這麼多,最後也沒個善果,還面臨現在社會這麼大的養老壓力,真是很可憐,我這一代人雖然壓力也很大,但至少有機會,他們真的什麼都沒有.

5樓:yshlmlr

人不患窮患不均。

那年月,真是窮得很勻稱很均勻很平均。

絕不會有,你家乙個房子,鄰居家10個房子的事情。

要是誰家房子多,早早被定為地主啥的,大夥分了丫滴。

不均了,喊幾嗓子,自有組織把那個出頭鳥替你乾掉。

於是大多數人不會有【自己很沒出息】的壓力。

不像現在,富二代啥的,

就赤裸裸滴在你眼前晃悠,都不用開口,你就得主動自卑地叫自己【屌絲】。

捨不得怨恨自己無能,就只好怨恨老爹無能。

雖然不至於餓肚子,可精神壓力,已經足夠叫每個人神經。以上。

6樓:Lynn Chen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物質匱乏的時代,反正都一樣大家都心安理得,那時沒有貧富差距,沒有這麼多關係、背景、規則,你幾乎可以無憂無慮,不用操心住房、醫療、教育,沒有任何壓力,我認為確實是比現在幸福。

7樓:

我說個真事吧。有個同事的爺爺在解放前的北京,是個商人,做小買賣,家裡還有大宅,算得上是小資。但建國後就把他家裡的財產充公,他的爸爸分配到乙個市街道的國營廠裡工作。

直到前幾年退休。他家還是住在那個單位的宿舍大院裡,平房,家裡也不富裕。去年搞拆遷,同事說,他的父親為了多要房子,在三年前得到要拆遷的訊息後就和老婆假離婚,收集各種資料,不請律師,自己去辯護,對同事說:

我要從某D身上拿回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東西。本來他家只能拿一套房,但他的爸爸和當地部門打官司,最後搞到了兩套房子。我同事講,如果不是當年家產被充公,家裡的那套大宅傳下來,我TM也是富二代了。

8樓:mick luo

幸福是需要對比的,現在很多覺得不幸福的人就是能對比的人和事太多了,現在資訊發達,資訊開放,千里萬里之外的事情轉瞬即知。毛時代別說巨大的城鄉差別(當年計畫經濟,城裡人幹什麼都要票,農民進城是很稀有的,因為沒票都無法生存),就是城鎮中的普通人也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一般就是以單位為範圍,所知道的資訊極為有限,了解資訊無非報紙,廣播和口口相傳,毛時代的電視只有高階幹部家庭才有,而且沒多少內容可看。

當年的既得利益者覺得幸福是肯定的,雖然那個時代資源匱乏,但是幹部和普通職工能拿到的東西還是不一樣的,人和人直接的幸福對比往往是漲一級工資,發的是肥皂還是香皂,奶糖還是水果糖的區別,不像現在這樣很容易了解的到巨大的收入及生存環境的落差。而且老年人往往出生於所謂舊社會,經歷戰亂到和平時代,在加上巨大的宣傳機器的力量,往往認為自己生活的就是最好時代(可以看現在的北韓)。人越老越習慣回憶,尤其是烙印深刻的年輕時代,覺得年輕時的美好才是真的美好是人類很尋常的反映。

我生於70年代,父母是40,50年代出生的普通工人,他們回憶起毛的時代,往往是感嘆物質的匱乏,節衣縮食的艱辛,不覺得有多少幸福。反而經常說我們才是幸福,活在乙個真是要什麼有什麼的時代。

9樓:

我外公在四幾年時候十幾歲,

因為家裡的地也早被地主巧取豪奪走了,就在鋪子裡做工,經常被毒打,後來因緣巧合遇到我外婆的當時在抽大煙的舅舅,很便宜買到了老婆,但也花光了外公攢了好幾年的錢。到解放後,他去參軍,在那時候製造原子彈的地兒幹過蠻久,還有去過很多小地方,之後在重慶過了文革前期,因為外公的母親病重,就回了小縣城,轉業去了糧食局,再後來退休,今年年初病逝。

我想著可能就是各位眼中的既得利益者,外公比較喜歡毛,因為他通過共產黨的執政改變了命運,讓他識字,給他土地,很多很多,甚至包括信仰和知識。

其實許多被整的慘的,蠻多是所謂地主老財國民黨的後人,至於普通農民,很大程度也算既得利益者。

而現在地主老財國民黨的後人得勢了,普通農民和所謂既得利益者失勢了不是?

10樓:

一、有精神信仰。信仰某人跟信仰宗教一樣,有精神寄託,這就有幸福感。

二、和舊社會比已經感覺很有保障很幸福了。

三、不患寡而患不均。互相間無須攀比。大家都窮,可以夜不閉戶。心態平和。

為什麼很多老年人不願意佩戴助聽器?

聰茂助聽器南部中心 大部分老人對聽力的認知不夠,總覺得耳朵有點聾又不影響生活,平常在家裡與老伴和孩子說話,他們大點聲就行,我就聽見了。對老人而言,真正聽不見聲音才叫耳聾,就這樣長時間拖下去聽力越來越差。識別率也會繼續下降,造成言語理解困難,到時再選配助聽器效果也就有限了。 聰茂聽力南一店 助聽器畢竟...

現在很多老年人都為老不尊,為什麼還要求年輕人尊老愛幼呢?

凌澌 尊老,本身就是個很奇葩的概念。我尊敬你,是因為你值得尊敬,不是因為你的年紀。我不會因為你早出生幾年,就認為你的能力比我強。如果你在乙個領域有所建樹,在一方面有很強的本領,不關你是初中生還是老教授,我都會對你抱有同樣的尊重。中國早期改革開放時形成了以社會閱歷 等同於年齡 劃分能力。那個時候基尼係...

為什麼很多老年人人老了還反到更蠻不講理?

遠方的夢 其實老人老了多半像小孩,有的老人內心孤獨,不願和鄰里交往,又沒有什麼愛好,渴望被重視和關懷。所以做子女的要抽時間多陪陪父母,多和他們溝通,多順從他們,慢慢會好的。 張緒龍 跟老人講道理和跟幼兒園的孩子講規矩是一樣的,難,非常難。孩子是很多思維意識沒有穩定,老人是思維已經僵化。所以,不要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