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生育真的好嗎?

時間 2021-10-26 05:24:14

1樓:

個人並不認為是個好政策,不讓生的時候各種手段不讓生,現在人口緊缺了各種讓生。剛懷頭胎就被六大姑八大姨逼問要不要二胎,二胎多好,兩個孩子多可愛,你家條件生三個都沒問題。

但是!生二胎又沒有讓人心動的補貼,生完二胎的母親還要再返職場又得重新開始。同時又要照顧兩個娃,還要養4個老人,以後還要照顧孩子的不知道幾個娃。

一胎好不容易折騰長大了,二胎還得再來一次。

筋疲力盡,放過我吧,我的血就饅頭不好吃。

2樓:

計畫生育當然是好事.

香港不計畫生育的一家能兩三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一直掙到錢維持生活水準是相當困難的.

假設只有乙個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房價高也不怕,有錢還能資助個首付什麼的. 兩三個孩子吃喝用度,再教育,再良好的教育.這是多麼困難!hk這麼多廢青就一點也不奇怪.

說我們自己的,東北計畫生育是做的最好的,80年代他們生活水準相當的高,生育意願也是最強的.

如果沒有計畫生育,一家兩三個孩子,到了九零年代大下崗. 這日子怎麼過?沒錢就沒有教育,現在看回去,也提供不了那麼多就業崗位,社會穩定就很難維持.

從某種角度來說,計畫生育也拯救了國家.

人有命,國也有運啊..

3樓:型男

沒有好和不好。當年國情養不起那麼多人,所以計畫生育。誰能想到才30年經濟上來了,能養活得起了。再者在頂層設計上是有乙個人口設計值的,通過生育政策和社會政策要達到動態平衡。

4樓:不想上吊朱由檢

我發現很多人用今天的糧食產量來批判當年的計生政策,他們如果去了解一下當年的糧食問題,可能就會明白當年為什麼要急著搞計生了

5樓:

我是北方城市裡的獨生女,也剛好生在計畫生育抓得很嚴的年代,身邊同學朋友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很習以為常的。我高考沒考好,到了南方乙個普通的二本高校,這時候身邊本地同學沒幾個是獨生子女的,一般都有兩個娃,三個的也不少,大部分同學家裡都是自己做生意的,這時候我就覺得這項政策其實只是限制了當時有工作領工資的那一批人,因為假設多生孩子沒了工作養家餬口都是問題,那個年代沒有現在這麼多機會和選擇的。

好或者不好,對國家來說可能在那樣的經濟和科技條件下確實承擔不了人口太多的負擔,但對於個人和家庭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壓力也是很大。

如果中國不是這些年主要發展了經濟,說不定在國際上地位更尷尬,環境會更艱難。

6樓:枉度旅途

以前沒有計畫生育家裡孩子只是餓不死有了計畫生育一家人全力供養乙個這樣就算再怎麼樣絕大部分家庭可以讓孩子上完高中或者本科 (想想從初中到高中有多少人輟學輟學的又有多少真的是因為家裡供不起) 計畫生育一方面提高人民素質二當孩子上了初高中一般家庭會選擇市縣級別的初高中學習這就出現了陪讀大軍從農村來的學生家庭來到縣市上學務工當來了縣城的人們發現在縣城也可以生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艱難就開始落腳縣市子女讀完中學大學已經有了見識和思維不會再回農村了這樣就有了農村中大部分是老年人還有留守兒童等到老一代人去世了農村還會剩下什麼那個時候就是小鄉村整合到大城鎮再集中發展城鎮農田實行統一化管理雖然現在國家人很多但是等到計畫生育這一批人到了40歲時可能國家人數會銳減那時候國民的整體素質會直接提高雖然計畫生育在實行過程中會有一代人的擔子看起來很重但是我覺得這種調控不管從那些角度來說都是利大於弊像我們這些人沒有乙個國家領袖的眼光和立場自然看不懂有些百年大計或許多年後才能明白

7樓:木子明

改革總要獻出一批人或者說傷害一批人。個人觀點是計畫生育太左了。這項政策也是很多國外人抨擊我們的重災區。

積極點看:如果再多個孩子,全家就沒有這麼好的生活水準和生活環境;中國目前的社會的發展水平也達不到目前狀態。

消極點看:帶來的就是90後生活壓力更大(自己生多個孩子,雙方父母),但是呢,一般父母都會幫扶唯一的孩子,所以計畫生育傷害最大的就是父母一代,錢財散盡,還沒落到陪伴。

就像當初的階段性過渡政策,如接替職位,成年人黨校等。很多人大叫不公平,我不這樣認為。

想一想人一家兩個兒子,要送出去乙個打仗,為了國家和dang拋頭顱撒熱血,到最後沒能活著回來,甚至說一家死絕了,剩下的那個活著的孩子憑什麼沒有優待???因為dang說過不會忘記他們!不會拋棄他們!

那些不去了解就跟風瞎bb的人出門左轉好嗎?

那些和和美美一家人其樂融融吃火鍋嗑瓜子的人有什麼資格出來叫不公平要求平等待遇?你付出了什麼???

真的希望積極響應計畫生育所影響的這批老人的晚年可以得到更多的優待,當初說好的,不會忘記他們…

8樓:我早晚會有貓

這個不存在好與不好,都是國家針對國情進行的調整。人口多,要控制,就計畫生育。現在經濟好一些了,開始有老齡化的跡象了,那麼就是需要人口來拉動經濟的發展。

就開始二胎。畢竟,買套房,貸個款就把下半輩子的勞動出賣了。以上

9樓:濁者自清

很好,非常好,

它很輕鬆地就加速了中國人口老齡化

它成功的使中國的出生人口在理論上呈現了倒金字塔的遞減方式。

雖然老人終究逝去,雖然新生的遠不抵死去的。

但我們依然如此貫徹,並且發揚光大。

這不是計畫生育的優點嗎?

哈哈哈哈

不過,還是說一句,不要誤會了,計畫生育是選不出優質人口的,你永遠不知道乙個家裡究竟哥哥強,還是弟弟強。

10樓:

這玩意就是用來針對窮人和體制內的

事實上,就算沒放開二胎,非體制內的有錢人照樣想生幾個生幾個,大不了交錢嘛,後來也學精了,直接不在國內生了,去香港去國外生,順便進當地戶口(我媽生我妹就是,去香港生也就花了十幾萬,用我媽得話說,把錢扔進大江也不想養計生辦那幫禽獸),為以後全家用腳投票做準備

另外,當年一人超生,全村結紮真的毫無人性

11樓:李炑

計畫生育是這麼個事物:有了它不一定更好,但是沒有它結果必然更差。

唯一的瑕疵是矯枉過正的程度太重。

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

所以結論是:好。

12樓:Augus

莫言的《蛙》就以中國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的執行作為大背景而創作的。並且創造了姑姑,「我」,「我」妻子王仁美,「我」的同學夥伴等多個鮮活而又真實的人物。

《蛙》中「我」是主線,姑姑是主角,最初她是「送子觀音」,整個高密東北鄉的孩子經她的手生出來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但是隨著中國人口的劇增,國家制定了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姑姑從原來的「送子觀音」變成了吃人的惡魔。以「我」的妻子王仁美的話來說,姑姑她就是共產黨的一條狗,共產黨指到哪,她就從哪下口。姑姑的鐵面無私,不知毀了多少個尚未看見這個花花世界的孩子,其中就包括「我」和王仁美的孩子。

我從小就很煩青蛙的叫聲,可以說它們的叫聲像打雷,像敲鼓,可我從沒想到過還會像娃娃的哭聲。

莫言的《蛙》竟讓我猛地意識到了,「蛙」和「娃」同音,蛙的叫聲竟也和娃娃的哭聲如此的相似,怪不得姑姑晚年的時候會那麼的懼怕青蛙,她是怕那些死在她手上的還未出世的孩子來找她索命啊!

以上對蛙這書的評價,您可供參考計畫生育這個基本國策的實行是好還是壞

13樓:小克瑪兒

計畫生育政策太過絕對,其實可以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人口是乙個國家乙個民族的基石,對漢族主體民族進行計畫生育,對少數民族可以適當的生育2.3.4胎,這是什麼政策呢?

難道中國少數民族不是中國公民嗎?繼續計畫生育下去恐怕漢族就會變成少數民族了吧。

現在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增快,城市大部分戶型都是兩室或者三室,就注定最多兩胎,如果生第三個孩子,難道放在天花板上嗎?

14樓:「已登出」

糧食問題怎麼解決?耕地怎麼保障?

住房,耕地,工業用地怎麼分配?

即便執行了計畫生育,到頭來還是要用刺刀保證耕地紅線,沒有計畫生育怎麼辦?

批判計畫生育太容易了,解決實際問題則難得多

15樓:黎國遠

中國長期實行限制人口增長的計畫生育政策。此政策出現的基礎是,中國人口經歷建國初期爆發式增長後,很多人意識到(或主觀認為),以當時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長,將會出現貧窮,饑荒,戰爭,秩序崩潰等情況。

人類根據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事物進行「判斷」,進而「修正」自己行為。這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接受的觀點。所以中國控制人口增長的做法如今看來也被大多數人接受。

但說到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有幾點可能大家忽略了。

人類知識的積累的速度是不斷遞增的,現在人們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估計不久就是「秒新時異」了。而這造成了,每個人能會的東西「越來越少」,而人類活動或生產的東西卻越來越複雜,那麼分工合作成為了必然。當這種情況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要求很多的人,否則將會制約生產力的提公升。

由上面兩點此可見,人口增長是可能人類的使命,其本身也不一定導致貧窮、饑荒情況,甚至可能反過來改善貧窮、饑荒情況。

當然歷史已成歷史,到底會怎樣,無人得知。我們要做的是面對將來

如何評價計畫生育?

氣寒西北 計畫生育的過程風風雨雨,十分慘烈 詳情可見莫言的 蛙 但通過60年的計畫生育,人們的生育觀念被改變。現在放開二胎很多家庭也不想去生二胎,總之當年所做的一切沒有白費,過程的殘忍但收效顯著。 非線性 只從生育率變化來談談計畫生育政策有沒有必要 1.70年代初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超過了5,2.198...

計畫生育是惡政嗎?

葉子狗 當年我們的計畫生育政策就是這樣,也是奇才異能之士 也是那些才高八斗的人,針對這種擺在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問題,做出乙個當時認為最理性的判斷,但是又如何?整個社會系統不是乙個鬧鐘,是由你人類理性可以直接控制的東西,它是乙個生態系統,它最終的演化結果是,上帝兜裡的底牌,不到最後一刻不會掏給你...

計畫生育的實質是什麼?

大石頭 瞎猜回答一波 實質是最後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後沒打起來。計畫生育之前必然有乙個人口膨脹時期。但從經濟和社會的角度,當時中國百廢待興,貧困落後,並沒有支援人口膨脹的物質條件。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預防萬一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大量青年上戰場後,將會面臨斷代問題。當然,最後世界大戰沒打起來,多出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