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 100 元被父母揪進派出所,你認為父母這樣教育孩子適當嗎?有哪些更好的處理方法?

時間 2021-07-08 02:01:55

1樓:蒲公英

十多歲的孩子因為偷拿父母的100元,就被送進警察局。不清楚之前孩子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是僅僅因為一次不良行為。父母就不知道該怎麼辦,就要求助警察嗎?

把孩子送進警察局,孩子有可能會受到驚嚇。

至於會不會留下點陰影,以後害怕警察之類的不好說。

我認為有更好的方法

1.父母以後一定要提前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去支配金錢。

我小時候不記得幾歲開始有零花錢了。我家的零用錢也放在明面上,鬧鐘裡面。大錢也放在櫃子抽屜裡。

我們出門一定好好檢查門鎖。但是家人從來不用防孩子偷錢。我媽經常說「我家的孩子從來不會去動家裡的錢。

」因為都有零花錢也沒想過要拿裡面的錢。老媽會讓我們去拿錢買家用物品。

2.讓孩子有存錢和正確使用金錢的概念。

我媽隔一陣會給我和我姐零花錢。她總會誇我,我愛存錢。姐姐愛及時花掉。我是個小財迷,我就愛數錢。

現在做了英語老師,我也總愛月底,計算各種課時,我會至少核對兩遍。我也從小喜歡數學。

讓孩子存錢,然後孩子會很珍惜金錢,一般都會買自己特別喜歡的禮物。存錢的過程就像是延遲滿足感。讓孩子也有時間真正思考是不是真正喜歡乙個物品。

針對於題主:既然事情已經發生,我認為可以跟孩子道歉,說明自己不應該把一件小事鬧這麼大。以後會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孩子要省著花錢。

媽媽之所以把孩子交給警察是擔心孩子以後會變壞。希望孩子能理解媽媽的苦心。

媽媽也多看看育兒書,和孩子一起成長!

2樓:傾傾的成長日記

合適啊,這可太合適了,這次你家孩子被教訓了過後,長記性了,下次偷錢,就先踩點、再偽裝,給你的錢包塞上冥幣啥的,然後久而久之,你家孩子就成了江湖大盜,成為絕世傳奇,所有小偷崇拜的物件,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你看看,這必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了啊,人生路上還充滿驚險與刺激,這不是人人都要效仿的成功人士嗎,到時候給他做採訪,他還得感謝你們夫妻倆成就了今天的他呢,聲淚俱下,還成為感動中中國人物之一呢

怎麼樣,滿意不?

假裝我是分割線

反諷結束,光推翻不立論就是耍流氓

先來看看題目的詳細介紹

好傢伙,大哥大姐,你家孩子只是想去同學家玩啊,玩不需要經費嗎?連這都不可以的話可見你們和孩子的關係是有多僵硬啊

如果從一開始,孩子就和父母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方式,你們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無論出現什麼困難,都可以找他們尋求幫助

這才是良好的家庭關係

反之,我見過太多太多父母在外面當著孩子的面,把ta的醜事說的跟笑話一樣,要麼就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孩子罵的狗血淋頭,彷彿他們沒有自尊一樣

這樣一來父母和孩子就站在對立面了

試問:誰的初衷是想和孩子水火不容?

既然不想,那就讓ta知道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無條件相信你,犯了什麼錯誤都不會減少你對ta的愛

這樣孩子如果想要錢去玩,ta就會直接問,無論你是否會同意,他都不會害怕,因為這種情況是可以溝通的,像題目裡的這種家長,直接把孩子領到警察局,是可以溝通的嗎?

想想你的孩子為什麼會作弊,為什麼會偷偷改分數,為什麼在老師給家長打小報告之後放學遲遲不敢回家,為什麼會偷錢……

是不是曾經在孩子做的不好的時候,你沒有站在ta這一邊,而是破口大罵,或者表現的極其憤怒和失望,這樣一來,孩子怎麼能不害怕呢?

也許你會反駁我說,如果不這樣,那ta就會墮落下去

但是家長們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吼、棍棒、嚇唬、直接拽到警察局等等這樣的方式

相信我,如果乙個孩子做一件事沒做好,ta自己會很難過,而不是你們想象的吊兒郎當

當初是你們選擇將乙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ta給你帶來了做父母的愉悅感,和抱在懷裡的幸福感,你要感謝你的孩子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多樣

你也只是比ta多活一段時間而已,也就是經驗更加豐富而已,你的責任也只是引導ta走向ta的路而已,而不是你的附屬品

希望天下的父母永遠跟孩子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進步

以上!

點進我的主頁可以找到各種優質文案、人生觀點分享、各種好物安利和乾貨

關注,即可提高學習效率!

3樓:獵天狼

作為家長,首先要問一問孩子拿錢幹了什麼?如果孩子能夠誠實回答,認識到自己不和大人說就私自拿錢這樣做是不對的,家長就應該從正面引導,肯定孩子知錯就改的勇氣。如果孩子不承認錯誤,還強詞奪理,家長就要採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強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否則,孩子的壞毛病一旦形成,對於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4樓:微風小鎮

有困難找警察,看來這句宣傳標語已經非常非常的深入人心了。人家作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了困難,然後找警察協助也無可厚非。但從教育方法來說,這確實不是最好的方法。

培養孩子正確對待財物的觀念和消費觀都是極其重要但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那自家孩子來說,在很小的時候如果是買他的東西,我們都盡量把錢給他讓他自己去結賬。目的就是讓他對錢有概念,知道不同的東西對應的錢是不一樣的。

不是什麼東西都是說一聲要就有了的。

其次是要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家庭成員來對待。通過商量溝通的方式來共同做決定。而不是把孩子當孩子看,用家長的威嚴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執行,不作任何解釋。

要不然孩子稍大一點進入逆反期,家長的威嚴不管用了,情急之下就只能找警察協助了。在相互尊重的情況下,讓孩子清楚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條件許可的合理消費家長應該支援。

超出能力範圍的消費也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清楚。這樣的話慢慢孩子也就會知道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能做的了。

第三就是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有的家長採用定期定額給零花錢,總量控制的方式。也有的家長會跟孩子說清楚什麼方面的東西只要孩子有需要都可以買,什麼方面的東西得跟父母商量以後再決定。

這兩種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使用。

5樓:瘋子鎧

我覺得題幹中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這樣的做法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但方式不合理。

乙個孩子,心理思想都處於發育生長的狀態,所以任何行為的表達很容易基於情緒和任性。這個時候,應該用理性進行灌輸,也即用理性繫結孩子的成長。而將孩子送到派出所就是理性嗎?

這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教育方式,你又怎能讓孩子養成理性的思維呢?

偷東西做壞事就會被警察叔叔抓,這成為很多父母的口頭禪。平時嚇一嚇不可厚非,可非得扭送過去,這行為式的印象讓警察在孩子腦海裡會形成可怕而畏懼的影響。對於壞人的定義應具有權威性,讓警察成為捍衛正義,有困難可找的形象。

理性,客觀,基於此的教育是最觸動人心的。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他們眼裡看到的,心裡感受的,都很敏感且直接。

6樓:遇見

由於並不了解新聞事件當中的一些背景和細節,所以無法判斷是否妥當,但不論原因是什麼,我認為這將極易摧毀乙個孩子基本的自尊和自信,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比如作為父母是否可以進行更多的反思,因為孩子任何不當行為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反思可以包含並不限於如下幾點:

1.為什麼孩子會「偷拿」錢?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偷拿」行為時,我們家長反應很重要決定了孩子日後的行為,不要急著上綱上線地去給孩子定性和貼標籤,而是在經過上述的問題原因分析之後,有針對性地與孩子談話,其中談話有幾個要點:1)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批評指責,而是跟孩子站在一起解決問題的同盟;2)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能夠幫助你確定問題的原因;3)態度要誠懇,比如如果原因是父母自己界限不清,有時拿孩子的東西不經允許,那麼一定真誠地跟孩子道歉並告訴孩子尊重界限的重要性,並承諾跟孩子一起改正。

3.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作為家長,保護孩子的自尊是不是更重要?

孩子如果犯錯了可以批評可以教育,但是請在沒有他人在場的私密場所,萬萬不可當著同學、老師等的麵兒批評指責以使孩子體驗Ta無法承受的羞恥感,當這種羞恥感一旦產生,孩子內心會伴有極度的憤怒,這種憤怒的力量要麼向內攻擊自己或者向外攻擊他人。不知道這位家長是怎樣的想法,當他把孩子送去派出所時,內心的獨白有沒有可能是:這是你的錯,不是我的錯,這個錯誤很嚴重,但跟我無關,我不需要負責。

4.孩子的很多行為,家長定義它們為問題,果真如此嗎?

家長之所以把孩子送進派出所,是否將孩子「偷拿」行為定義為「偷竊」了呢,而如果結合上述可能的原因,比如只是模仿父母的邊界不清呢。

7樓:靜茉

感悟1:十多歲的孩子,肯定明白偷錢不對,為何還是寧願選擇偷也不願意去正面詢問父母的意見?相同的道理,孩子偷錢,父母也定明白是教育出了問題,為何不自己去引導孩子,反而去找警察幫忙?

此寧願走極端,都不願意互相溝通,這說明什麼呢?是代溝嗎?更多的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根本不會「溝通」。

感悟2:如果父母常常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持以反對打壓,久而久之孩子心裡就會形成一種理念,反正問了肯定不會給,但又實在需要,就只好偷偷拿了。

父母在平常生活中若不能正確處理孩子的合理需求,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給越想得到。

感悟3:如果是孩子多次偷錢且屢教不改,父母的教育方式尚可理解。但若孩子第一次犯錯,父母就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只能說明家長的教育方式太過「短平快」,從不反思自己平時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而是用這種類似恐嚇的方式去讓孩子認識錯誤,未免太不負責任。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然後和孩子一起正面解決問題。

感悟4:要允許孩子適度犯錯,不要因為孩子犯了一次錯誤,父母就驚慌失措,亂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試想我們小時候哪個沒犯過錯誤?放平心態,給孩子試錯的機會,然後引導孩子在錯誤中認知和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8樓:美贊臣中國

私以為,孩子的教育應當是從小開始的。

媽媽在廚房有事忙,孩子沒人陪不開心?

宅家不知道和娃玩點啥?

孩子吃飯習慣很不好!總是吃剩、或是吃一半到處跑……

上面這些媽媽常見的煩惱,居然都能被一項小活動搞定,這麼贊的事你敢信?

是的!這項活動就是烤麵包!(或者其他適合孩子參與的做飯的工作)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吃飯習慣不好、不愛惜食物這個問題。

要讓孩子和食物建立起健康的關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參與到食物製作的過程。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做飯這個事情太複雜,讓小孩子參加只能搗亂。

其實,只要把做飯的過程分解開,我們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環節是孩子可以參與進來的。

在蒙台梭利IC環境中,有非常多的食物製備工作,都是孩子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比如說,剝桔子、剝雞蛋、做飯團、泡茶、烤麵包,等等。

就拿烤麵包這個工作來說,我們不是期待孩子能夠烤出像蛋糕房裡一樣的麵包來。但是烤麵包的過程,很多小步驟都是孩子們能Hold住的!

把原材料攪拌在一起、等待發酵、把麵糰分成小份(這不就是現成的切切樂麼 )、做出造型(這不就是橡皮泥遊戲麼! )……整個流程都是孩子可以參與的,而且不管孩子做成什麼形狀,最後都能烤出來,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勞動的成果。

爸爸媽媽需要準備地很簡單:分別把水、麵粉、酵母、鹽、糖、亞麻籽等原材料稱好份量,依次放在小碟子中備用。

給孩子示範的過程也很簡單:每倒入乙份原材料,就左手把碗扶住、右手拿攪拌棒順時針攪拌就可以了。一開始孩子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力氣可以攪拌均勻,我們可以和孩子輪流做;整個攪拌的過程對於孩子的雙側協調、核心力量和大肢體動作控制都是很好的鍛鍊。

攪拌完成,我們給麵糰蓋上溼毛巾等待發酵。發酵完成之後,我們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造型。

在砧板上灑上幹麵粉順滑、用切刀把麵糰切成小份、用手掌把劑子壓扁、用擀麵杖繼續擀壓、扣上模具做出造型……這些動作,仔細想想都是孩子能夠做到的,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觸覺會得到極大的刺激和滿足。製作之中,孩子還能接觸到形狀、面積這樣的數學概念。

很重要的一點是,爸爸媽媽要思考對孩子的期待值是什麼。

如果我們總是想著有很棒的作品,那麼確實孩子就做不到;但如果我們把這個完美的結果往後放一放,而把眼光專注於當下孩子能做的事情,那麼孩子的機會就會多很多,而且隨著不斷練習和重複,孩子慢慢就會精進、自然地走向完美。

孩子偷偷拿父母的錢消費,怎麼教育?

農夫的百歲山 孩子肯定覺得 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然而,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1 你不能偷拿。有什麼需要先跟父母說 2 考慮你買的東西是否貼合你的身份。你是乙個普普通通家庭的孩子,不是富二代!你父母乙個月的生活費也就1000多,你偷拿父母的錢去買個上千上萬的包,也改變不了你自己的身份...

發現孩子在家偷拿錢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魔力石 不建議直接戳穿。假裝不知情,問孩子知道錢在哪嗎?看孩子怎麼會不會撒謊 孩子承認他拿了,問清楚他拿錢做什麼,下次要錢前跟家長說。如果孩子撒謊,則順著孩子撒謊的思路往下演,可能孩子暫時會以為得逞了沾沾自喜,但事後一定要找個平和的突破口讓他意識到事情敗露。然後明白不能偷錢,也不能撒謊 這樣的家教最...

偷拿父母手機充遊戲被發現,怎樣合理教育孩子?

小彼恩 的確,在遊戲氾濫的今天,很多家長因為遊戲跟孩子撕破臉,變得像仇人一樣怒目相對,這些父母打過 罵過,有的手機都不知道砸碎了幾部,但就是阻止不了孩子玩遊戲。說實話,這個問題即便到現在也沒有乙個完美的,普適的答案。因為,孩子是不同的,家長,也是不同的。為此,我想說,面對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情,是沒有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