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太敏感是不是錯?

時間 2021-06-28 02:50:33

1樓:

1. 不要總呆在家裡不出門;

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愛與人交往,怕受到傷害,或是連自己都不知道怕什麼,只覺得在家裡呆著最安全,這樣是錯的,容易帶來更多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東東。所以一定要多出去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調整心情心態和思維方式,嘗試著慢慢的多與別人溝通和交流。

2.不要停留在過節上;

要知道人和人相處的過程中總會有很多自己不能容忍的事情,一時的不開心是難免的,可是切記不可把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放在心裡耿耿於懷,當你對此念念不忘而不開心的時候,別人早就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情了。人無完人,世界因為不完美而完美,人也是一樣的,沒有乙個人是能獲得百分百的愛戴,有喜歡的人就會有討厭的人,瞧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自身也是一樣的,盯住別人的不好時,也想想自己,來個彼此包容不好嗎?這樣才會彼此得到快樂。

3. 不要對世界充滿敵意;

每個人都有被人傷害的時候,而我們自己也有不小心傷害到別人的時候,不要說我從來沒有傷害過任何人,其實我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什麼地方傷害到了別人,而同樣別人也常常不會意識到傷害到了你。所以不要對世界充滿敵意,不要覺得別人都很壞,接納包容別人的錯誤,別人也會接納包容你的錯誤,人生的路上就是要彼此包容彼此寬恕才會有快樂。比如我曾經有個朋友,故意的挑撥過我和別人的關係,我知道了以後選擇了寬恕和原諒,以後的日子裡,我的那個朋友卻幫過很多次,至今我們都是好朋友。

4. 不要覺得脆弱是天生的;

有朋友對我說過「我天生的就是這麼的脆弱,沒有辦法改變,怎麼辦?」其實哪有什麼天生的脆弱呢?只是缺乏自我認識而已,想想自己為什麼會脆弱?

因為膽小?想想為什麼會膽小?因為害怕?

害怕什麼?逃避的是什麼?總會有原因的,即使真是天生的脆弱也是可以改變的,在於自己怎麼去找出自身脆弱的原因,問題找到了就會解決了。

5. 即時"說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20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絡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昇華等等(參見本我、自我與超我)。如果你暫時想不透,有乙個辦法:

拿乙個瓶子裝上半瓶一瓶的水,對著瓶口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然後把水倒了。

是不是男生太情緒化

文鵬銘 說實話,你們兩個都挺直的。但說到底還是為對方在考慮,只是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而已。很多人說要找乙個合得來,三觀一致的。這都是屁話,其實最好的是自己培養乙個,這樣更實在。男生情緒化,非要說些什麼的話,可以說是幼稚,不成熟。但請可愛的女生們記住,只有那些純粹的在意你,重視你,才會把自己幼稚的一面表現...

現在的人對於抄襲是不是太敏感了?

因為抄襲是錯的,對於錯的事物敏感是正常的,不敏感或者認為無關緊要那才是讓人驚掉下巴吧。被抄襲這件事是無法同情的嗎?打個比方,你付出全部心血的作品被人抄襲,牟取名利,這個時候你坐得住麼? crydoll 是不是抄襲自有法律法規界定,輪不到抄襲打著道德大旗恰流量。正所謂無知者無畏,腦袋空空被人帶了節奏還...

敏感又自卑,是不是太敏感了總是輕易從別人眼裡看出太多東西 明明晚上沒人聊天也照常熬夜?

糖小怪不吃糖 我們就是敏感,往往看到更多的東西,因為自卑所以我們大多把它解讀為不好的的事情,我以前也這樣,慢慢人變成熟遇到了更多的人,我改變了很多,你說沒人跟你說話,你還是熬夜,其實說出了你孤獨但你沒有出口,所以只能熬夜的幹一些無意義的事情,由於工作需要我需要接觸更多的人,然後我發現其實每個人身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