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與死 之間究竟是隔著什麼不可逆的變化?

時間 2021-06-06 17:06:19

1樓:

生命本質上是乙個吸收並消耗能量的系統,死亡應該是能量迴圈系統崩潰,而不是身體機能壞死。

部分情況下,不能吸收能量了,可以強行灌注;不能消耗能量了,可以強行啟用。但是系統崩潰往往是連鎖反應,可能存在某種意義上的臨界點吧,一旦崩潰到一定程度,搶救措施就無效了,只能眼睜睜看著生命機器停止運轉。

這個臨界點,客觀上應該是取決於醫療水平,主觀上可能有求生意志的參與。

我願意相信靈魂的存在。不過,在生與死的不可逆的臨界點上,不覺得有靈魂的力量介入其中。

2樓:天山哲客

廣義的生命

生命只是個名詞,本身這個名詞在使用中,人們已經不再狹義地看待,生命單看你怎麼去認識。就乙個個人來說,人的生命是由靈魂和肉體構成的,當你不認知靈魂的時候,你就會認為,肉體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即便就你的肉體,也沒有你所認為的消失。物質存在於運動,只是說運動形式發生改變,當認為,乙個肉體生命終結的時候,他並不是你主觀概念所認為的消失,他依然在運動中,這個世上沒有我們主觀概念認為的開始和結束、產生和消失,那只是我們主觀概念的判斷而非本質。

再進一步說,我們主觀概念所認為的生命的消失,其實只是你主觀概念的消失,也就是說,主觀概念所判斷的結果,而非本質。

我們主觀概念有乙個頑固的根結,一直認為萬物的一切需要我們來判斷和界定,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你沒有創造任何包括你自己,萬物縝密存在,不是因為由你存在而存在,作為人的形式,我們在地球上也只是暫短的時間,你沒出現之前,地球不存在嗎?萬物不存在嗎?失去了你的判斷,他就不存在了嗎?

反觀你自己,是在萬物的存在中而存在,那麼,我們何能超越萬物存在而存在?這就需要我們,明確乙個概念「我們是被創造的,我們的靈魂也是被創造的」。在這兒,可能會有許多人,尤其是我們中國這塊區域,是自我為中心自我強大主觀概念最頑固的,會有疑問,要追究我們到底是被誰創造的,他是怎樣創造的?

看似是個博大的問題,其實是乙個無知原始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其實本質就是從自我為中心主觀概念中延伸出來的,還是回歸到那個人類最初的原始概念中,也就是「自己創造了自己」,尋求神是怎樣創造的,只是乙個自我創造的替代而已。說這個問題,就是要讓你理解,我們所謂的判斷,是主觀概念的判斷。

所以,人的生命(肉體)消失,那只是我們主觀概念對生命的判斷,物質存在於運動,運動在永遠,所以的事物本質,沒有我們認為的開始和消失,它是在運動中。我們認為的消失和開始,那是物質存在運動不同表現而已,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不論它怎樣不同(運動)表現,運動永遠不停止,我們廣義的生命就永遠存在!

各個學科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物理古月 最開始,也許是哲學。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學科才逐漸豐富起來。我想談談個人看法,從工具性學科開始。數學是人與自然的對話。中文是人與人的對話。德語,日語,英語相同 C語言是人與機器的對話。手語是聾啞人之間的對話。所有的工具性學科,都起源於想要交流。數學在於追求理,找尋自然界最簡單...

究竟是人生若夢,還是夢若人生

回首過去,彷彿夢一場,此刻,就像是夢醒時分夢醒時分能記住夢中那些對心靈感情衝擊巨大的情節,或痛苦恐懼,或甜蜜幸福,但日復一日,夢中的情節漸漸模糊直至記不起甚至分不清究竟是不是夢 過去正是如此,能在心裡留下深刻印記的是那些珍貴的片段,或痛苦掙扎,或平凡點滴幸福,但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模糊 過去有多長...

人生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

吃喝玩樂?當然不是!人活著可以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但每個人都想獲得自己的認可。自我認可是一件非常難以達到的目標。乙個人時時刻刻都會給自己樹立乙個目標,達到之後會再給自己樹立乙個新的目標。所以人的一生都是乙個 樹立目標 達成目標 樹立目標 這樣的迴圈前進的過程。你覺得他人達到了他的終極目標,但是在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