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長大後的留守兒童現在都怎麼樣了?我們又該怎麼去了解和走進那些留守小孩的心理呢?

時間 2021-06-05 21:06:31

1樓:

我是留守兒童。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住,爺爺奶奶過世後自己住,後來住校。父母缺席了我整個童年,甚至可以說是缺席了整個人生。

但也慶幸父母的缺席。父親是個脾氣暴躁的人,被他們帶在身邊的弟弟,從小不是打就是罵。寵的時候又是非常寵,沒有做過一次家務,現在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父母都是不懂得溝通的人,兩人經常吵架。家庭溫暖基本沒有,從來也不會表達愛。所以我並不懂得如何跟人相處。

嚴重缺乏安全感,對男友有很強的佔有慾,一點點態度不對,或者男友跟異性說話,就各種浮想聯翩,各種作。

婚後,和公婆一起住,對那個家沒有任何歸屬感。輕易相信人,也容易對人失去信任。

生活中非黑即白,無法接受任何模稜兩可灰色地帶。做事不會拐彎,情商低,不會同人打交道。

異常珍惜感情,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更容易在工作中摻雜個人情感,把同事當朋友。

這一切都是源於原生家庭。可見,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裡是多麼重要

2樓:覺明心

致敬,留守兒童可能最應該明確的一點就是爸爸媽媽沒有陪著他們長大並不是他們不夠好,他們值得被愛,如果已經長大就從愛自己開始,愛心中那個留守的孩子開始。

3樓:大話西遊的最後

我是留守兒童,到上初中前換過7個地方住,感覺就是沒有家,直到現在對於家也沒有任何歸屬感,最大的感受就是蒼茫天地之間唯我一人獨行。

4樓:

敏感的孩子對人很警惕,開導也要慢慢取得他們的信任後進行。

如果僅僅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童年缺憾,還是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然實際操作可能起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最後,同樣環境下的孩子也有很多不同(極端條件除外)。

即使出發點相同,不同的人對人生的選擇也不一定相同,認識到每個孩子,每個人的不同,開導才能有針對性,真正幫到他們。

事實上,開導對他們的實際境遇不能做出什麼改善,但能有人願意給予關心也聊勝於無吧。

我不是留守兒童,也沒系統學習心理,這只是作為乙個同樣敏感的人的一些想法。

曾經的留守兒童長大後都有哪些普遍的性格特徵?

向天看齊 期待與人聊天,但又不願去找人聊。時刻都希望別人關注自己,但又怕別人說自己刻意這樣做。經常自卑,畢竟自己成長過程中缺損了一部分別人都有的部分。 TURN RIGHT 我就是一枚留守兒童,從小學三年級親媽帶著我弟弟從家跑了,印象裡之後我的姑姑和姑父帶了一段時間,再到六年級就回了老家,從六年級到...

我該如何愛留守兒童長大的男友?

兜兜 好像很多年了,想請問你們怎麼樣了?我前男友和你描述地一模一樣,非常累所以分手了,但是他那種病態一般的依賴讓我覺得他好可憐好可憐 多也逍遙空也逍遙 瀉藥。你改變不了他,乙個人的行為習慣需要數年數十年,有的時候還需要有重大變故才能改變。現在很多人談戀愛發現對方不適合自己,就想,我能不能改變對方,讓...

留守兒童長大後跟父母感情怎麼樣?有很親的嗎?

不怎麼好。我很羨慕其他同學和父母之間都關係那麼親密,我和我姐都做不到。父母願意為我和我姐花錢,但是我們不會溝通。不是不想對父母好,我們知道他們很幸苦,可是我們就是不會。小時候,在最需要父母的愛時,我們沒感受到,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一年也見不了一面。後來我們好像也不需要父母的愛了,再後來,父母好像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