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營企業留不住人?

時間 2021-06-03 06:58:18

1樓:艾公尺麗

1.沒有能執行到位的規範、科學的管理制度,內部員工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甚至扯皮;2.每個人的工作職責不明確,尤其基層員工,可能會有身兼數職的現象,工作壓力大;3.

民營企業能吸引、招聘到的優秀人才相對較少,即使有長期也容易留不住,造成缺乏核心技術和創新力、好的產品和市場競爭力,企業長期穩定良性發展受制,員工的個人發展也極受限制,甚至只能原地踏步;4.私營企業老闆的短視和自身意識形態、認知、管理水平和思維、視野的狹隘;5.最關鍵的一點:

以上原因造成了員工薪資、福利的極不完善,社保買最低檔的,年終獎可以沒有,休假無法保證,加班工資不能完善,其它什麼福利都沒有。綜合上述,你說這樣的企業能留住人嗎?

2樓:妖風吹散了青春

1、民營企業的管理可能是最終的原因。公司實際控制人對決策的控制權,專案的否決權,高管的家族性,規章制度的扭曲行等等,時間長了可能會讓有才能的人受不了。

2、民營企業的老闆及人力資源部一般不會及時了解不用級別,不同階段員工的需求是什麼。

3、與國企相比,民營企業的福利待遇相對若一些。

4、民營企業是掙錢的,國企多是養老的。

3樓:獨照天空

這話說的,好像國企就能留主任一樣。民企也要看是怎樣的民企。華為也是民企,中興也是民企,上市公司一大把都是民企,不能以偏概全。

要麼錢給少了,要麼受委屈了,無非是這兩個原因離職的。

4樓:

如果乙個企業只願意付出員工僅夠溫飽的工資,而子女教育,自身養老問題沒法解決,員工勢必只會把該企業作為乙個臨時的落腳點,只要有更好的,就會換。

中國民營企業普遍就是這樣。基層員工房租食品一付,在買些日用品,就沒什麼錢了。說實在,中國企業家的水平都太低了,賺錢方式就兩樣,1.

空手套白狼,信用詐騙。2. 壓縮成本,人工自然也是很重要的成本控制項。

所以為什麼民營企業從來都沒核心技術?因為你投幾個億搞研發,研發成功,別人出三倍工資把你技術骨幹一挖走,馬上技術成果就沒了。可能有人覺得漲工資後會造成勞動力市場需求方競爭,抬高工資?

別逗了,技術一年就吃透了,到時候把工資高的人擠走就完了,用不了三年,公司技術骨幹就都換成一月幾千塊的大學生了。。。

你別說高科技企業了,就拿我乙個傳統行業的親戚舉例子。

親戚大專畢業,之前他在國內大型服裝企業,做乙個市的財務主管,月收入4k多。之前他能成主管,完全是靠毅力,別人受不了低工資高強度紛紛跳槽(財務5點正點下班,然後「義務」去給公司搬貨,然後九點以後下班)。他沒什麼「學歷」就死賴在哪不走,最後靠補位補到市財務主管;然後乙個小服裝公司挖他(大區年銷售額10億),讓他做大區的財務主管,月收入12k,那個服裝企業當時還是用手工做賬,看上他的是他在大企業的電算化經驗,由於他「能力」比較強,所以還兼管公司其他業務的賬,大概他一共要管40億銷售額的賬。

到了新企業他馬上就把公司的財務系統從手工做賬遷移到電算化系統,一年後老闆讓他從財務部裁人,當時的情況是財務部人手本來就不夠,每天他自己都得加班到8點,裁了人就只能繼續延長加班。後來還是按照老闆的要求做了,結果老闆不斷要求裁人,他盡量滿足老闆要求,死撐了2年,最後財務部每天都要加班到10點,結果還要他裁人,最後他沒辦法,就只能自己走了。

後來他想想,其實老闆是想擠他走,畢竟嫌他一月12k工資太高,整套電算化的制度已經建立,其實再找個月薪5k的也是一樣做。。。

5樓:小山坡

明明是民營企業不想留人。留你何用,這麼多新鮮畢業生,毫無家庭壓力,可以天天加班,對於絕大多數基層崗位,三年經驗和六年經驗都沒有差別,基本五年工作經驗的最具僱傭價值,再往後就越來越貶值。

國家為什麼突然支援民營企業?

SINGULARPOINT 1,私有就是私有,不必掩耳盜鈴。2,不是突然支援,而是傻子瓜子就開始了。3,必須支援,因為這是歷史發展進步的必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中管院企委會 在 國內國際雙迴圈 新格局形勢下,企業是中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 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經...

民營企業為什麼更難推進精益生產?

精益顧問 翟老師 顧問一枚,10多年從業經驗,民企更加容易推進精益生產。成功因素 1.正如其他答主說的,民企老闆更加想做好 2.民企很多管理者抗壓能力強,執行力強 3.很多民企改善空間大,看到和外企的差距,奮勇直追失敗因素 1.民企要的是短期投入產出ROI,要立竿見影有大收益。然鵝,很多精益諮詢師做...

民營企業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南行 民營企業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國50 以上的稅收 60 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80 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以及90 以上的企業數量和新增就業。 這個問題設定就不對啊,在985學校本碩畢業生當中,想去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平均也就15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