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道德出現衝突的時候應該如何取捨?

時間 2021-06-02 06:09:24

1樓:研法者

道德是感性的,法律是理性的。法律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力求保障法律關係中的各方都能得到利益分配的平衡。道德卻反之,有少許「劫富濟貧」的衝動。

在日常生活的糾紛中,富人出讓自己的權利被認為是理應的,這是道德的範圍,但法律並未為此做出要求。

法律的本質和道德約束的本質實際上是差不多的,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法律相對於道德來說是自由的,只要行為在法律規定範圍之外,法律就無法對此進行約束,就是乙個自由的國度。但與法律有著明顯界限相對的則是道德模糊的界限,道德約束所涉及到的範圍可以遍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違法時,就算如何用道德審判你也沒法拿你怎樣。但當你違法時,法律就會對你進行制裁。

舉個典型的「救人與超速」的問題,為了救人而超速行駛。救人是好事,但超速行駛則是違法,那麼應該對此進行處罰嗎?聯絡兩者的利益,救人是為了保護人命,而超速限制是為了避免因超速而引起交通事故。

現實生活中一般都是不予進行處罰,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抓住事情的本質,就事論事。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在當今這個高度依法治國的社會,在法律和道德發生衝突時,法律應當優先適用。違法後的處罰是必然的,但可以在此基礎上稍加調整,按照道德的層面進行從輕或者從重處罰,由道德來決定處罰的輕重,是理性而又感性的,也是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

2樓:最喜小兒無賴

法律是社會規則的最低線,道德是最高線。

因此我認為,要看其適用什麼問題,底線問題看法律,自由操作看道德。

比如吳謝宇殺母,肯定要依據法律審判。

但另乙個人關於自己的人生規劃,只是和母親有觀點分歧,則往往需要進行道德抉擇。

但這只是坐而論道,問題往往很複雜或者並不是單純的法律或者道德問題。

那就要看個人追求了,比如大義滅親這種事,不是誰都有這樣的高覺悟和狠心腸的。

3樓:海南劉方剛律師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同時還有另一句法彥,法律不強人所難,在法律與道德發生衝突時,優先適用的是法律而非道德。舉個例子,在中國孝文化中強調「百善孝為先」,但法律卻無此規定。假如乙個人見義勇為犧牲,從道德角度講,見義勇為者屬於不孝,但法律對見義勇為者卻給予了肯定性評價,此時道德與法律就發生了矛盾,法律當然優先適用。

當法律和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法律之外,還有良知。當法律和良知衝突之時,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 靈魂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作為社會規則,其制定與實施與各國的文化,傳統,思想密切相關,是各個政治體內的社會規範。各個國家不同的因素影響下,其法律規範也不同,甚至...

道德和法律的邊界是什麼?

度羽霧猜 很簡單,法理學中說過,法律就是由正義和秩序組成 這裡的正義不是常規意義的正義,定義是 每個都有取得他應得的東西的權力 只說應得和自由,你無限自由就會侵犯他人自由,那麼很簡單,你做一件事,自己自由增加一分,他人利益減2分就會被立法,你自己自由減2分,他人利益減1分,就是道德。除了功利道德這種...

法律和道德是相通的嗎?

法律人鄭sir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安天下,而德潤人心,法律為道德提供強制保障,道德為法律提供內部支撐,雙方相輔相成,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呼啦滷蛋不是傻子 好問題,先說答案 是有相通之處的 記得去年,我高一剛入學,有一本必讀社科類書目 鄉土中國 先說不同 思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