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日常的很多場合錯別字越來越多呢?同音字被混淆的也越來越多到底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6-01 22:50:32

1樓:Prince

發明文字最初的用意就是傳達意義。這些訛誤在當今並不會造成太大的理解困難,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便不會有人咬文嚼字、追究這些細枝末節。

2樓:鳳點頭MENG

現代人對於文字的依賴越來越小,這些字對於生活來說,用對用錯的影響不大,何必來計較這些「小事」?事實上,歸根結底還是中中國人對文化的認知越來越不嚴謹了,認為這些東西即便是錯了也是無所謂的,又不是小學初中的語文考試,何必講究?就像當年繁體字簡化,甚至還有人提出拼音徹底代替漢字一樣。

這些事情都是非常恐怖的。以後會越來越多出現這樣的事,可能未來拼音真的要代替漢字了。

3樓:飲食男女

我試著從最淺顯的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分析一下。沒時間的直接看加粗部分。

第一,文字的使用權經歷了從極少數特權階層下放至廣大人民群眾的過程。

秦漢以降、新中國之前,識字率的頂峰出現在宋朝,也不過30%而已。今天已經達到94%左右。

這是2023年全球識字率分布圖

可以說文字的使用範圍經歷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過程。好比莊嚴百年的高廟朝堂變成菜場馬廝,總是會遭到「破壞」。

第二,題主乃至一部分中國人之所以認為「金鑾殿」變成「菜市場」是一種破壞而非進步,主要根源是中華文明載體的組織形式從王權國家轉變為民族國家不過百年,很多老百姓心中存在「戀舊」的情結。lt.cjdby.

net/thread-156

9084-1-1.html

新舊交替之際,生活順利的人往往感謝新時代,挫折不斷的人通常緬懷舊時光,人之常情。

第三,作為傳播工具,文字的唯一目的只有乙個--高效準確。硬要考察其他指標諸如發音標準、學習難度、簡繁體之爭、錯別字……有點吹毛求疵,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你怎麼用它都是好的。

請題主接受錯字連篇的時代,千年之後能留在字典裡的就是經典,糟粕自然會消失不見。就醬!

4樓:Greta Goebel

簡單講是輸入法的鍋。

過去人們用五筆輸入法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這個問題。因為這種輸入法需要你記憶字形,通過字形來進行輸入,這其實和你平時寫字的思路是一樣的。

然而拼音輸入法的時候,就不需要你記憶字形,而且只要不影響交流,你的網友一般也不會糾正你的用字錯誤。這就讓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就中文本身而言,中文因為不是拼音文字,所以發音系統和書寫系統是相對分離的,字形不能夠完全表達發音,因此也就讓這種情況在拼音輸入法的時代變得越來越嚴重。

為什麼現在很多公共場合的洗手間都選擇使用馬桶而不是蹲廁?

佳麗福 目前來說,在中國不管農村還是城市,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蹲坑,一來這是一種以前留下來的習慣,二來蹲坑比較適合。很多人擇蹲坑無非是一種習慣問題,大部分人覺得蹲著更適合上廁所,因為如廁時,腹部更好乏力。蹲的姿勢是有利於排便的,會讓排便更通暢一些。而馬桶在中國還並不是很普及,很多人也不是很習慣用馬桶...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公共場合吃東西比啊幾嘴啊?自己不覺得尷尬嗎?感覺很不文明誒。?

這跟大學生沒關係吧,很多人吃東西都是這樣,不限於國內,至於文不文明,恨狗人士,文明嗎?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整天站在道德制高點對人冷嘲熱諷的文明嗎?道德文明從來都是約束自己的,你覺得別人不文明,你覺得問題出在誰身上? 寧作我 好傢伙,掃射大學生群體?有證據或者資料表明大學生比一般人更愛這樣幹嗎?況且就...

為什麼現在小孩在公共場合挺吵?

肥了個喵 首先,不是所有小孩都吵。但一般小孩特鬧騰的,家長也不是什麼高素質的人。很多家長喜歡在大巴 高鐵 飛機等比較密閉的空間大聲逗娃,說笑,跟在自家客廳一樣,你能指望這種家庭的孩子能理解公眾場合不要吵鬧?就算被投訴了,迫於壓力要哄娃,也只會大聲呵斥娃,不會講道理,娃就更大聲哭鬧,以後依舊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