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在公眾場合講話時喜歡用然後或者就是之類的詞?

時間 2021-06-02 21:31:31

1樓:深圳演講與口才

這是口頭禪,通常,在大腦進行資訊檢索的時候或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你會聽到演講者使用一些類似「嗯、呃、啊、然後、就是、這個……」口頭禪。太多的口頭禪會破壞聽眾對演講者的信任,也會影響他們聽取資訊的效果。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給那位Quattroporte遞了張紙條,內容是:

「在開始的一分鐘內,你說了28個『嗯』。」遺憾的是,那位Quattroporte最終沒能得到他所申請的資金。他認為首席執行官對他演講的看法是造成這個結果的部分原因。

要想改變口頭禪這個習慣,以下是消除演講過程中口頭禪的小貼士。

其次,提前準備好發言內容並大聲地做排練。在排練過程中,請乙個朋友或同事在一旁傾聽,並給予聲音提示,比如每次聽到口頭禪就敲以下桌子。

最後,留意你的談話。目標是能夠警惕並具有自我意識。只有這樣你才會又意識地以停頓的方式替代口頭禪。

2樓:陽小光

可能因為不太適應這種場合講話的環境,會有些緊張,無法把思維集中在表達的意思上,被某些事物分散了注意力,於是說話時需要這些詞彙幫助爭取組織語言的時間。

同樣的道理,當集中思想做一件事時,領導突然問了乙個問題,可能出現的狀態是:啊(拉長思考狀)……這個XX呀……

比如這第乙個「啊」,是聽到領導的話時,知道自己聽到了,但是思路並沒有集中在這句話上面,也並沒有思考其中的意思,但卻明白這是領導,需要回答……此時,大腦有可能短時間記住這句話的語音外殼,然後通過「回放」的方式去思考這句話,在「翻譯」語音外殼所代表的具體資訊的過程中,由於大腦的核心程式在執行著另一件事,而似乎我們的大腦很多時候又是單執行緒的,需要強行把注意力轉換到領導的問話上,所以這個過程作為人腦來說,是需要過渡和思考的時間的,不僅可能會用一些過渡詞彙,甚至可能把這句話複述一遍:「啊——這個,修改屏保的時間啊,您是win10系統吧,開啟設定……」

本質上是注意力的問題,即使形成了習慣,導致這種習慣的根源也是說話時注意力的問題,另外,在描述比較複雜事物的時候,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這是為思考和組織語言爭取時間的表現。

改善的方法,無非是多在公眾場合練習,並且在練習的過程中,盡量把注意力放在表達的內容上。

很多人在突然受到威脅時,為什麼不會躲開而且站著不動?

努力模仿酒語 的確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初一的時候過馬路,過到一半有輛空的校巴沒有減速往這裡直衝過來,就只是長鳴喇叭而已。聽到那個聲音我往旁邊一看,那個校巴離我大概不到十公尺,當時大腦一片空白,一動不動,過了可能一秒左右才知道趕緊往前大跨兩步,車子在我背後飛馳而過 感覺是目前人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次。 矽...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中英文混合著講話?

三分之一的半吊子 絕大多數對這種現象反感的人都不是那種圈子裡的人,也就是說,他們的工作生活是用不上英語的。漢語裡有句話叫入鄉隨俗,英語裡有句話叫 when you in roman,do what romans do.他們惹人厭也是這個道理,我不信他們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你讓這些人去外國玩玩,你說他...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在意起跑線?

Richmond 起跑線是現實的問題。隨機降落在乙個存在差異的社會裡面,你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有人天生就活在你想要追求的生活裡面。裸身的你和有外掛程式的他們在現實中競爭,一片狼藉。好在這個起跑線,每代人都重新整理一次。好在這個階層社會還沒有完全固化,即使完全固化也可以結伴搏命打爛它。對於自己起跑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