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商頌》中,商人為什麼要稱頌大禹?

時間 2021-06-01 03:19:19

1樓:鹹魚癸

所謂「頌」是宗廟祭祀時用的詩,《商頌》自然是祭祀商人的列祖列宗。

《商頌》的創作時間有爭議,有人覺得是從商朝傳下來的,有人覺得是商朝遺民(宋中國人)留下的。

但不管怎樣,春秋是下限,不至於更晚。

1.《商頌》現存五篇,其中有兩篇提到「禹」。

商頌·長髮(節選)

浚哲維商,長髮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大意如下:我們商的歷史可悠久了,想當年「禹敷下土方」,陸地面積大了好多。這時,有娀氏生了個孩子,那就是我們商人的始祖。

商頌·殷武(節選)

天命多闢,設都於禹之績。歲事來闢,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大意如下:上天讓各個諸侯,建都於「禹之績」。這些諸侯每年都來朝拜商王,這樣就不會被商王攻打,可以好好種田。

這裡有個問題,按一般觀點,禹是夏朝的開國君主,商人祭祀為什麼會提及禹?

很可能,他們不認為禹是夏的開國君主。

《商頌·長髮》後面還有一句「韋顧既伐,昆吾夏桀」,商湯依次打了韋、顧、昆吾還有夏桀。

詩裡的夏桀好像沒什麼特別的,也沒說和前面的「禹」有什麼關係。

當年,古史辨派的顧頡剛讀到這就說:

在這上,我們應該注意的「禹」和「夏」並沒有發生什麼關係……禹是他們認為開天闢地的人,夏桀是被湯征伐的乙個,他們二人漠不相關,很是明白。(《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

我個人認可這個觀點。要到戰國以後,才有文獻說禹是夏朝的開國君主。

《詩經》裡還有一篇《魯頌·閟宮》:

奄有下土,纘禹之緒。后稷之孫,實維大王。

魯國是周公的封國,也就是說,周人祭祀也提到了禹。

商、週都說自己起家是繼承禹,如果禹真是之前夏朝的開國君主,這也太怪了。

2.除了上面三篇頌,《詩經》裡提到禹的還有三篇: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大雅·文王有聲》)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大雅·韓奕》)

信彼南山, 維禹甸之。(《小雅·信南山》)

第一句好像是說大禹治水,但下面兩句是怎麼回事?

看這句子,好像是說大禹甸山,可「甸山」是什麼意思?

所謂「甸山」就是「奠山」,就是在這定了個山,或者說在這堆了個山。

類似的說法在別的文獻裡也有:

禹敷土, 隨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尚書·禹貢》)

這裡又出現了「敷土」,所謂「敷土」就是「布土」。

類似的說法,別的文獻裡也有: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經·海內經》)

那「布土」又是什麼呢?是說大禹治水嗎?

其實,「布土」和「治水」還是有區別的。

和「大禹開國」一樣,「大禹治水」也是後來的說法。

治水是這樣的,之前這裡是一片陸地,後來被水淹了,於是有人出來治水。

布土卻是這樣,一開始世界沒有陸地,後來有人出來布土,大家才有的陸地。

按布土的說法,水的生成比土的生成要早。

這一點和《聖經·創世紀》相似,那個世界也是先有水、後有陸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執行在水面上……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當然,如果禹幹的是布土的活,那他一開始的形象更接近於神,所以顧頡剛說「禹是他們認為開天闢地的人」。

再推論一下,如果禹是開天闢地,那「禹之績(禹創造的土地)」就是中國的「伊甸園」。

國家博物館還有一件春秋時期的文物秦公簋,上面說「鼎宅禹責」,或許就是——

大禹為我們開創了一片樂土,我們正在這生活著……

2樓:韓興波

大禹作為中國上古史中較為有爭議的人物,各方觀點不一,古史辨派否認大禹的存在,而依據華夏族早期的文獻記載和夏朝遺址的推斷,大禹應該是被歷史認可的存在。在《尚書》、《詩經》等早期文獻中,關於大禹的記載,莫過於治水之功,商湯滅夏,遷夏社於杞,並未絕滅夏人,一則是彌合部族矛盾,利於統治,更多的是商人的宗教觀念,其信仰崇拜並非限於本族,得天命者自是商人所信服和祭祀的物件,大禹刊木治水,敷九土,焉有天下,是商周之際的祭祀物件。

周朝女子都很有才華麼?為什麼《詩經》中很多女性角度之作?

今天你也是藍色的 相傳第一首歌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在等丈夫回來的一句嘆息 日子過得這個久喲 兒時讀書印象 我覺得跟才女什麼的沒關係 聰慧的女子一直都不缺 把過去的女子跟現在的做對比 從閱讀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來看便有很大的差別過去的女子更多的是被束縛著 無緣嶄露鋒芒 風曦 個人並沒有通讀過 詩經 所以個...

古代的成名商人都是因為什麼從而在歷史中留下了他們的名字?

蔡時中 首先,歷史學家寫歷史,主要在於 以史為鑑 另外提供幾個視角,讓後來人能夠清晰地看清楚朝代的變更歷程,學習歷史。在古代能夠在史書上留名的,大抵這麼幾類 1 政治相關的人。一種是從商入政,或者由政入商的。例子就如同前面有人提出的呂不韋和陶朱公兩個。另外就是具有政治影響力的人。寡婦清為秦始皇所看中...

《詩經》中《豳風 七月》表達了奴隸的憤懣之情,為什麼還能被選入《詩經》?

詩經女孩 詩經女孩來說說吧。1 首先周朝真的是奴隸社會嗎?奴隸這個詞慎用。商有600年統治,周有800年江山,靠奴隸是不行的。而商朝後期,周朝前期,正是民風開化的年代,周禮尚未成型,民風很好。看 溱洧 這些詩應有體會。2 七月 出自 國風 國風基本都是采詩官民間采風而來。而且那時候沒有紙張,文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