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乙個梁山泊,靠什麼維持十萬軍馬?

時間 2021-05-06 16:45:43

1樓:湘江邊上一閒人

因為梁山泊和現在叫梁山的那個小土堆不是一回事。

宋代的梁山泊,是黃泛區中的乙個湖泊群,在它的隔壁,就是當年的建成侯,梁王彭越曾經混過的巨野澤,宋代的梁山泊和巨野澤合稱大野澤,一望無際之水,水中有一些小島。

洞庭湖裡能產出楊么,梁山泊出個宋江又有什麼奇怪?

雖然歷史上的宋江並沒有十萬軍馬,但是施耐庵講故事,也要大致講得通。

2樓:河馬

不用說十萬軍馬,就連一百單八大半都是虛構出來的我猜,梁山泊只有36人,從而生成三十六天罡,之後又編出72地煞,之後再編就十萬兵馬

如果你去山上旅遊過應該就知道,山上的建築都很難建成的,現在挑山工挑點生活物資都累得要死

何況以前道路等都很差,也沒好的手段,供十萬兵馬住的建築群,得多少磚瓦石塊運輸(山上就地取材恐怕只能搞一部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要運上去)。哪怕十萬兵馬的吃喝拉撒,後勤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如果只有36個人,住住山洞草屋,應該還是有機會維持的

3樓:素衣白馬

我有乙個小猜想

即便大吃大喝,梁山泊維持十萬軍馬的物資消耗沒那麼大........

沒有市場經濟,有錢花不出去。

如果是大宋,各級官長在家鄉買的地,房裡的粉頭,迎來送往........比餵飽這張嘴的開支大了去了。

這也是經濟不發達的野蠻人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吧......

4樓:王八好大個蛋

靠什麼?他麼的,不就靠施耐庵的筆嗎?還能靠什麼?

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喪心病狂的敗類,蝸居水泊梁山,號稱十萬人馬,你信嗎?十萬人是多大的規模知道嗎?那都是乙個不小的城市了,乙個城市的人口,不從事生產,只打家劫舍,如何養活?

喝水嗎?詔安前,巔峰期,梁山能拉出來2到3萬部隊撐死了,你看看去打祝家莊都沒有派出去一萬人,只有六七千人,收了祝家莊後打高唐州的時候才派了一萬人,還十萬人這是多大的水分?如果真有那麼多土匪,能把周邊吃成白地。

5樓:榮耀王者之劍

來,咱先看張地圖

梁山泊在什麼位置上?

通過五丈河,直通東京汴梁。是山東一代(北宋叫京東東路)進京的主要通道。每年的錢糧賦稅,都要從五丈河進京。梁山泊就是水陸樞紐站。

這好地方,真正的靠水吃水。

6樓:齊衡弈心理諮詢師

很多答案說了歷史上的梁山泊。

這裡面有個注意點,要把歷史上宋江版梁山泊,和整個梁山泊區分開來。

宋江是其中一股,一段時間,被張叔夜逮住了。

但是,梁山泊,太行義軍,都是沒有被撲滅的星星之火。

後面的抗金鬥爭,梁山義軍還在。

7樓:阿瘋

小小乙個梁山泊是如何得出結論?

梁山泊可是古代兩大湖泊群中的巨野澤的遺址之一,宋代的梁山泊是今天的十倍以上。養活十萬軍馬那還不簡單。湖裡撈魚、撈蝦、撈貝殼都夠你吃的。

宋朝時只有羋八子的老家雲夢澤能夠和梁山泊所在的大野澤一戰,都是超級巨大的湖泊群。

梁山泊宋代以梁山為中心的大湖泊。現已淤塞。故址在今山東梁山、東平、平陰等地間。宋宣和初宋江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曾以此為根據地。

在今山東省東平 、 鄆城等縣間,梁山腳下。本系古大野(巨野)澤的一部分, 五代時澤面北徙,環梁山成巨泊,始稱梁山泊 。

北宋時, 黃河潰決之水匯入,熙寧以後周圍達八百里。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 宋江等曾結寨於此。

歷史上的大野澤就大了去了,上古時代泰山都是海中孤島,你可以想象一下古代的大野澤有多大,但總體來說大野澤在不斷縮小。

紅圈是梁山泊。

藍圈是東平湖,湖泊面積209km^2。

漢武帝元光三年(西元前136年),黃河決口於瓠子(今濮陽西南)。據《史記·河渠書》記載:「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決於瓠子,東南注巨野,通於淮泗。

」此次黃河決口長達二十餘年,導致大野澤湖底抬高,湖面擴大。

晉太和四年(369年)桓溫伐前燕,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伐後秦,都曾經利用巨野澤,引戰艦自濟入河。

劉宋時《水經注·濟水》記載:「巨野湖澤廣大,南通洙泗,北連清濟,舊縣故城,正在澤中。」。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記載:「大野澤,一名巨野,在縣東五里。南北三百里,東西百餘里。」其西南部後因受河水泥沙淤積抬高,湖區向北相對低窪處移動。

五代後晉開運元年(944年),《讀史方輿紀要》:「滑州河決,侵汴、曹、單、濮、鄆五州之境,環梁山而合於汶,與南旺、蜀山湖相連,瀰漫數百里。」著名的梁山泊就此形成。

宋時稱為梁山泊,是因為梁山已成為湖中的孤山。宋天禧三年(2023年)、熙寧十年(2023年)兩次河決,又相繼從滑州、澶州東注梁山泊。黃河灌注梁山泊,其水面不斷擴大。

據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可以看出:北宋時梁山泊面積廣大,但金朝時面積卻大大縮小。金代開始,黃河南徙,梁山泊水源枯竭,大片灘地涸露,被分割成東平、蜀山、南旺、馬場、馬踏五湖。

但黃河北泛時仍灌注梁山泊,梁山泊迅速淤淺,元至正四年(2023年),黃河灌注梁山泊,又成為一片澤國,「河徙後,遂為平陸」。

明代後期,黃河長期穩定由淮入海,梁山泊逐漸淤涸,蜀山、南旺、馬場、馬踏四湖大部淤積,成為僅供夏季蓄洪的平緩窪地。

清康熙初年,梁山泊周圍「村落比密,塍疇交錯」(《壽張縣志》),湖泊已經全部被墾為農田。

曾經有八百里水面的梁山泊終成為歷史的陳跡,今天只有東平湖還多少保留了一些古代梁山泊的遺跡。

要直觀的理解梁山泊,你可以把他看做乙個綿延數千里的千島湖。

在黃河氾濫熙寧之後,就是魚公尺之鄉。

8樓:憑江而立

第六十九回開篇就告訴你了

宋江原話:目今山寨錢糧缺少,梁山泊東有兩個州府,卻有錢糧。一處是東平府,一處是東昌府。

我們自來不曾攪擾那裡百姓。今去問他借糧,公然不肯。今寫下兩個鬮兒,我和盧員外各拈一處。

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如何?

9樓:溫柔可愛小娘子

十萬軍馬有沒有,肯定有!

可以這麼看,比如馬幾千匹(包括騾子,驢)到一兩萬,馬伕數百到幾千,火頭軍幾百到一兩千人,糧草押運的腳伕車伕幾千人。軍械軍帳等押運的需要幾千人,這裡後勤加上馬至少也是佔了兩三萬的數量。(打完曾頭市,梁山發了一筆橫財,曾頭市號稱馬匹過萬。

)這還得算一下,後來找的工匠,打鐵的,搞火藥的,打造軍械衣物等雜物的,還有造房子造城池的,造船的,管理庫房的,密諜。一般都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完成的。所以工匠加上去,這裡四萬之數肯定能達到。

至於打仗肯定不會讓他們上,但人頭也算進去。

再說大軍,一百零八個排座次的頭領,每個親軍多的幾百少的幾十,這裡算上去有個一萬來人。騎兵,專業的騎兵一兩千頂天,騎馬步兵再算上,騎兵就差不多有個五千。加上親軍基本都騎馬,算上這裡就可以號稱自己騎兵有兩萬了。

步兵,有些將領雖然是步兵頭領,但也騎馬,他騎馬他的親軍也得騎馬,不然老大跑了,都追不上。所以步兵不算親軍,步兵怎麼分呢,一十七員將校,這裡假使他們每人領導一支人馬,每支千人隊,不打折扣就是一萬七,打完折扣算一萬五。加上騎兵,一共三萬五。

再看水軍,四個水寨,單個水寨論八百到一千人,水軍算上船伕,一共四五千之數。

這裡一算好嘛,有四萬兵了。再加上後勤四五萬,總數十萬人有了。這十萬人有哪些成分呢,一充軍發配的,二漕運造反出來混的,三無地佃戶,四工匠匠籍,五吃飽撐著想發財的。

(宋押司要是算上家眷,可能可以開口說自己有二十萬人馬。)

充軍發配是好漢,這一點宋押司就覺得很對。發配的配軍,要麼得罪上司要麼得罪手下,要麼地頭一霸要麼家裡沒人沒錢,這類人一忽悠,給他拖家帶口帶上來,呼啦啦向著宋押司

漕運,廣濟河那一段,隔三差五的被山大王光顧,大夥幹不下去了,乾脆跟著宋押司。

還有當初水上討生活被壓榨到沒飯吃的,比如好漢張順,他確實是個好漢,但也是個魚牙子,也就是魚市上得給他交錢,得按他的規矩做事,否則他哥哥張橫可能就請客吃滾刀面或者下餛飩了,這類人活不下去,沒成想轉頭應聘水軍去了,(罵罵咧咧:又遇見那兩撲街佬……)。

無地佃戶,宋朝的三大毛病就是冗官,冗兵,土地兼併。大地主也扛不住國家一遍遍搜刮,然後底層的佃戶要麼造反,要麼餓死。宋朝很好玩的,鬧飢荒就搞廂軍,鬧天災就搞廂軍,反正只要有事先把人弄到廂軍裡吃大鍋飯。

好嘛,你說幾百萬廂軍,全是一群災民飢民,打個腿。廂軍跑不跑,跑啊,餓的沒天理的,看山大王那裡還有口飯,直接落草了。

匠人不像今天那麼有地位,有大國工匠,有大師的稱呼。歷朝歷代這類人最慘,子子孫孫都一樣,還得被剝削,一看山大王來了,聽說有錢糧,豁出去了。

吃飽撐著,比如晁蓋,這類家裡有點錢糧,一身力氣沒出撒歡的。

土匪……要種地嗎?

你看水泊梁山的軍職就知道,這一群最多發展一下手工業自給自足,也不可能去種地,當土匪了還去種地,豈不是被什麼別的山頭的山大王笑死。

當然,水泊梁山這種適宜的根據地,一般來說發展好了,就是龍興之地。可惜土匪要面子,還有就是軍官出身的更不可能捨下臉去種地。

那怎麼辦……

很多年後,有個叫李鴻基的人說:「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10樓:

靠,什麼?

靠,替天行道!

既然是替天在行"道",那自然是「得道多助"!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嘛!

搞點吃的,穿的,用的,全是正道,怕啥?

梁山水泊,地勢好,交通方便,水陸相通,進能攻,比如打點地主莊園,吃點大戶,殺幾個富,還可以讓富的資助窮的。搞完吃的和軍火,退回上山又能堅守。

而且亮出梁山泊的牌子打家劫舍,攔路奪搶,往往能摧枯拉朽般的使對方落荒而逃,自然可以滿載而歸……,到後來,攻城略地,大可以戰養戰。

具體情節,不用贅述。

11樓:怒吃雞胸肉

行軍打仗,吹牛助威,數量X10

梁山伯維持一萬士兵,都嫌太多

能有個兩三千能戰之人,都算第一流綠林悍匪了人吃馬嚼,糧草是個無底洞

12樓:讀書的小猹

梁山沒有生產力,只有戰鬥力,你說他靠什麼維持?

文明點說叫「借糧」,俗氣點說叫「打砸搶燒」。

首先哈,梁山沒有十萬兵馬,不知道這個資料是怎麼得出的。宋江征討東平府的時候,說過自己有十萬兵馬,但有吹牛的成分:

你看我手下雄兵十萬,猛將千員,替天行道。

猛將千員的話,就已經在一百多個頭領的基礎上(此時還不到108),吹噓了十倍;雄兵十萬的話,就差更多了,但也不會是一萬;我估計是算上家屬也就5萬人左右。

以之前的征討曾頭市為例,是梁山最大規模的出兵行動,但合計人數也就22500人;就按出動的部隊,是總兵力的一半算(很有可能是多於留守兵力的),那也有5萬人左右了。

但遠低於所謂的十萬。

五萬士兵加上頭領及其家屬,屬實是不好養活的,因為沒人發軍餉。

所以只能去搶。

人少的時候,打家劫舍,攔路勒索;

人多的時候,就衝州撞府,攻城略地,滾雪球已經的「借糧」。

比如攻下祝家莊後,這個一兩萬的人口的莊子,就「得糧五十萬石」。

彼時梁山也就五七千人,足夠他們吃好幾年了吧?所以打下祝家莊後,梁山每天都開趴體。

每日輪流一位頭領做筵席慶賀,山寨體統,甚是齊整。」

有錢有糧就開造嘛。

後來攻下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曾頭市、東平府等地,那一次不是先去劫掠府庫。把錢糧給洗劫一空,然後高唱凱歌回山寨;然後回去就可勁造。

造完之後接著攻城陷地,然後搶一波,然後接著造;然後再去搶,如此迴圈往復·······

其實這種攻城略地,基本就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撈一筆就走,絕對可以瀟灑了。

所以維持起來很輕鬆。

就每天酒肉伺候,沒有餘糧的時候,剛好有理由出去征戰;然後就撈一筆了。

把戰鬥力轉換成了生產力。

所以梁山的經濟壓力,並沒有那麼大。

招安之後,他們都獲得了朝廷編制,朝廷養著他們;這就更不是宋江考慮的事了。

《小小夢魘》1 DLC 2 一起講述了乙個什麼故事?

你不在的地方 小六視角及1 2代時間線 有人看的話會分析一下mono視角 有人說小六是因為發現mono就是痩男才鬆手,其實我覺得倒不一定。故事的開始小六是純良的孩子,被獵人囚禁,只有玩具陪著她,只能通過窗子看外面的月光。她不敢相信還是陌生人時破門而入的mono 殺死了獵人難過得要哭出來 在海邊漂流看...

跟乙個年齡比自己小一半的男生談戀愛是什麼感覺?

lime 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我和11歲的男孩談戀愛?有點太小了吧 目前為止我可以接受高中生,11還在上五年級真的太小了,覺得這樣兩個人根本沒辦法好好談戀愛,也沒辦法喜歡上對方 如果女生年紀再大一點,40歲的姐姐和20歲的弟弟,這個cp組好像比較容易接受一點了?甚至還感覺甜甜的em...

從梁山乙個小兵的視角來看,《水滸傳》故事是什麼樣的情節?

千之 也寫乙個 小乙哥在汴京泡到師師後,山寨興起了紋身。那日招安榜到,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人都喝醉了,我趁機央公孫軍師算了一卦,他隨手寫了 逢山駐馬,遇海卸刀 八字甩給我。我不解其意,圖個吉利紋了一身小海鮮 招安後辛苦,殺完北方殺南方,乾掉抗稅的方臘後兄弟們折了大半,我心涼了,留在崑山幹起了金融徵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