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演化論缺乏乙個靠什麼來進化的根據,人和動物究竟靠什麼來進化的?

時間 2021-07-09 01:15:09

1樓: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要想從更基礎的層面理解演化論的原理,需要學習更多的生物學知識。

達爾文的演化論缺乏乙個靠什麼來進化的根據,都有物競天擇,但每一批動物都死了,然後下一代動物出生,他是怎麼知道上一代動物的缺陷,從而進化成避免這種缺陷的,比如有些恐龍想進化成想飛的功能,他是怎麼把這個想要的願望傳遞給基因嗎?

基因的傳遞不依賴於意願。

假設有基因A,性狀為腿長,顯性基因;

你有後代,就有機率將你的A個基因傳遞下去。

你沒有後代,A基因就傳不下去了。

假如因為突變,產生乙個缺陷基因,這個胎兒大概率無法順利發育,形成畸胎,最後流產;如果生育下來,可能生存力不足,免疫缺陷,在成長過程中早夭;可能缺乏性競爭力,找不到物件,沒有子嗣。

飛翔這個屬性是通過突變,不斷累積突變,獲得生存優勢,形成新的種群的。這個過程可能耗時數十萬年。

而不是通過意願,我想要,就能產生。也不是勤能補拙,靠後天鍛鍊就能獲得新屬性。

性狀是基因的體現,基因的變遷決定了性狀的變化。

難道每一類動物真的有造物主,根據一代代的缺陷來進化完善的呢?或者,所有動物是不是真有靈魂,用靈魂的力量告訴下一代要進化成避免這種缺陷的。難道大自然真的有無形的思維嗎?

一代一代的缺陷,扔掉就好了。了解下農業上的物種選育就知道了。

大自然沒有思維,有選擇。

2樓:奧蕾迦娜0032

它不知道上一代動物的缺陷,也沒有把願望傳遞給基因

而突變出好功能的更有競爭力,能活的更好,更容易留下後代,是有缺陷的死的更快,更不容易留下後代

大自然可沒什麼無形的思維,它一視同仁的對待所有生物,適者生存,不適者消失

3樓:

自然選擇沒有方向,活到成功繁殖就是勝利。

獲得當前環境下優勢突變的動物會擁有更高的概率活到成年然後繁殖,把優勢突變傳給下一代。若干代數後這個性狀便在環境中普及了。而生態圈中能獲得的資源是有限的,沒有獲得這個優勢突變的動物失去競爭力,就被淘汰。

當然生態位允許加上運氣好的話,也有可能在消亡前獲得另一種突變向不同的生態位發展,即分化。分化在同族間也會發生。

不僅僅是資源競爭和環境變化會產生選擇,性選擇也是很常見的選擇因素,一些動物的雄性長得華麗花哨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基因的傳遞必然要經過繁殖一環,能夠更有機會交配就有更高的概率產生更多的後代。

突變並不總是有益的,危害性不足以影響生存和繁殖的同時還有其他優勢的話,有害突變也有概率被保留下來。此外海量的中性突變被保留下來。

有益的性狀也不總是有益的,當環境劇變時可能會直接變成劣勢。

一次有利的突變也不一定能夠流傳下來,能流傳下來還需要很好的運氣。所幸地球上的生物數量足夠多,存續時間時間也夠長,有近乎無限的資本去窮舉試錯。

問題裡問到的恐龍上天的問題,並非是恐龍主觀地想飛就長出了翅膀,而是一部分恐龍在機緣巧合下逐漸積累出了氣囊,虛骨,羽毛,長手指等飛行的前置條件,這些能力的本意都並非是為了飛行,各有各自的作用。一批這些能力齊全的在樹上生活的小恐龍再逐漸進行內部的競爭篩選,最終從滑翔質變成了飛行。這個過程非常曲折,出現過很多反覆,這支恐龍裡不斷有成員在地面競爭壓力減小時放棄樹棲轉而回到地面,從而和完善飛行的道路再無干係。

還有很多失敗品,比如長著4個翅膀的奇葩。

只要基數夠大,時間夠長,總有幸運者能夠創造奇蹟。人類也一樣是在機緣巧合之中產生的奇蹟。

4樓:王五

靠的是不確定性。

遺傳物質複製時總會出錯和環境的總會變化。這兩個不確定。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與動物如何區別開來。人的種種劣根性其實就是動物性。不將其約束那就是動物。而演化論最終只會導向社會達爾文主義

5樓:

按演化論的說法,後代並不知道上一代的缺陷是什麼,它們的突變是不同方向的,適應環境的就活下來,該方向的突變就得以保留,適者生存。

插一句,演化論是假說,是一種假設學說,這些推測和分析還沒有完全被證實。

6樓:殤風

進化的過程不是後代學習上一代的缺陷是什麼然後避開。。。

進化的過程是這樣的:

一批生物,某個新性狀因為遺傳變異而出現在這個群體中。這個性狀如果有害生存或者繁殖能力,擁有這個性狀的生物也就更難生存也就更難把這個性狀傳給下一代。而如果這個性狀有利生存或者繁殖,那麼擁有這個性狀的個體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把自己的這個性狀繁衍給下一代。

所以下一代存在這個性狀的個體就會更多,這批生物裡就會慢慢變的都具備這個性狀了。

我們知道後代會在大機率繼承前一代的某些性狀的的原理,是靠遺傳學。達爾文當時並不知道後代繼承前一代的性狀是什麼原理,只是靠觀察得到「後代長得像前一代」這個結論。這個結論在中國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只不過達爾文多看到了一點,就是後代偶爾會出現和前一代不一樣的情況,而這些情況會根據這些生物的所處環境成為有利或者有害條件。而有利的情況會留下來,有害的會因為無法繁殖導致沒法傳給下一代。但是他並不知道這些怎麼傳的。

舉個例子。

一堆魚生活在海中的礁石裡,隨機的突變出了幾隻魚鰭較長的。這些魚鰭長的小魚在礁石裡游動很不方便,尋找食物困難,很快就餓死了,活不到產卵,這個性狀就沒法傳遞給下一代,這批魚里也就很少出現魚鰭長的魚。

同樣的一堆魚生活在海岸邊,也是隨機突變出了幾隻魚鰭較長的,這些魚鰭較長的小魚因為長長的魚鰭可以有效觸及到身體的底部,能防止在海岸上擱淺,所以能去比其他魚到不了的淺水區域,在這些區域裡,有著岸上的蟲子可以吃,而且還沒有別的魚來搶,這些魚就會生活得更無憂無慮,可以大量排卵和在其他魚到不了的地方繁衍後代。這些魚的後代,和其祖先一樣,存在同樣的長魚鰭,也可以在這個區域存活,慢慢的就這個區域生存下來了。這個區域的魚就會變得魚鰭比其他地方要長。

然後這一堆淺水區的魚,也會突變出魚鰭短的,而這些魚會擱淺,無法生活,沒辦法產生後代,所以永遠不會是群體中的主流。

但是如果突變出魚鰭更有力的,可以直接靠魚鰭爬去更遠的淺水區,就可能在開闢新的領地,產生它們的後代,這些後代就又著又長又有力的魚鰭。

這種過程不斷的發生,在時間的累積下,就會產生一堆和原本的魚看起來大相徑庭的新品種魚。

因為離原有的地區太遠了,再放回原來的魚群裡,也會因為遺傳物質相差過遠而無法再互相繁殖,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種。

現代演化論並不是達爾文的演化論。

而是以達爾文演化論的「自然選擇」大前提做為基礎,以遺傳學作為輔佐,推出來的一套很完整的科學理論和解釋模型。

現代生物學明白遺傳物質的運作機理,知道基因怎麼靠生殖把某些性狀來傳播給下一代。也知道為什麼會有遺傳突變。

7樓:夜神K2 2

義務教育內容裡寫了,忘了就去翻初中課本。小學生的話不需要超前學習這麼多,可以去當地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看看

以及,不要自己yy出來乙個自定義的「達爾文的演化論」,你問題描述裡胡扯出來的東西根本跟演化論沒有任何關係。。。請自己定義乙個你臆想中的東西別用公用的專有名詞

達爾文演化論和中性學說的區別是什麼?

badfatraccoon 鯨的祖先下海 根據中性突變,鯨魚的祖先 啦啦啦 陸地真好玩 不愁吃不愁穿 啦啦啦 噗通 救命啊,我要淹死了,哎?等下,我什麼時候長的這個鰭?我的尾巴什麼時候長分叉了?哎我好像會游泳哎,海浬也挺好玩的以後在海浬待著吧,哎,大家,快來海浬玩啊,我發現我們會游泳哎 Dr.Hu ...

如果人類是演化論來的,為什麼眼睛不長在乙個前乙個後?

薛丁格的老貓 人類是猿類演化而來。猿類是樹棲動物,樹棲動物必須有重疊視野準確判斷物體距離,否則會因為看錯距離掉下樹摔死。為什麼沒有在後腦勺再長兩隻眼睛?因為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只有兩隻眼睛,所以絕大多數脊椎動物也就只有兩隻眼睛。 Dr.Hu 對於 為什麼OO性狀沒有進化出來 這類問題,提問者的出發點往...

思考,為什麼人類的頭髮能長的很長,用演化論來看完全沒有道理啊?

嗚莎花園 這件事情目前沒有定論,只有假說,比較主流的乙個假說是這樣的 1 人類褪去體毛是因為散熱需要,沒有體毛的人類有更好的散熱能力,有生存優勢 2 褪去體毛,但是沒有褪去頭髮的古人類有防曬的優勢,在非洲,太陽接近直射,頭髮在防曬上起到的作用很大。3 在暴曬而且較差的環境衛生條件下,頭髮是很容易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