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德菩薩,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時間 2021-05-06 07:05:46

1樓:自在

修行沒有什麼真正不真正的,簡言之就是你潛意識裡認為這是對的,然後自己騙自己,當你成功騙自己也相信了並按照做了,祝賀你修行成功了。

2樓:襲滅天來

蓮池大師開示:

普勸念佛

夫學佛者,無論莊嚴形跡,止貴真實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發之人,自可常服念佛。

不必定要敲魚擊鼓,好靜之人,自可寂默念佛。

不必定要成群做會,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

不必定要入寺聽經,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見在作福念佛。

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 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

3樓:

真正的修行時時刻刻都是下手處,佛法的目標是什麼,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難怪只有證初果的人才算入門,畢竟有了參照物和目標了,無論怎麼樣的境遇,往目標前進,總有一天圓滿成功。

4樓:菩提心

入佛知見就是真正的修行。佛告訴我們:眾生本來是佛,佛是眾生的本來面目,眾生必將成佛。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實相不生不滅。

實相無相畢竟空無所得。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色空不二。

自性本自清淨解脫自在等等。這些佛知見我們要修行去圓證它們最後才能完完全全放下眾生知見入佛知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在生活工作中我們要安住在當下這個狀態,才能打破時空幻境對我們的束縛,打破人我相的束縛,打破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的束縛。

5樓:覺醒

1修正乙個錯誤,人在世間不能被稱為菩薩,也不能稱為佛。人有佛性,但是人不是佛,因為人的行為與上界生命的行為有很大差異。人有七情六慾,各種不好執著及行為,菩薩或佛可沒有這些,你說人是菩薩或佛,不是在罵菩薩或佛一樣嗎。

如果稱豬是人,是對豬的尊重還是對人的辱罵呢。

2稱人為菩薩或佛,你是敬了人,侮辱了菩薩或佛。你可以稱有德行的修行人是大德之士,高僧,法師等等,就是不能稱為菩薩或佛。

3修行是在實際的行為中,實踐佛法,去領悟證實佛法,要做到才算實修。

4生命原本是圓滿無漏的,但是因「我」生私,出現了各種有漏的執著,讓生命不再圓滿。修行就是要回歸原本的自己,重新修正自己。

5佛家對宇宙的本性理解是「善」,所以佛家最高的心法就是乙個「善」字,也是最高的佛法。對宇宙這個本性的理解領悟的程度就是生命境界的體現。完善即是無漏,視為圓滿。

修行也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讓自己走向善,最終去掉所有的惡,自私的一面,完完全全同化宇宙「善」的本性,就是完善。

6修去執著無遺漏,回歸本善是修行。

6樓:林錯

不是大德也不是菩薩,只有微末的初學經驗。本來不該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看了題主那麼長的敘述,作為同末法時代修行的人,忍不住想要說兩句。

我能夠理解題主沒有方向的迷茫,但是從因緣來看,即使身在末法時代,並不意味著世間全然沒有任何證果的因緣啊。世尊有言,到了正法全然隱沒,人們自相殘殺的時代,依然有羅漢菩薩隱居於清靜之處,無非是眾生無緣相見而已。所以與其感慨末世修行不易,不如趕緊好好持戒修行,增加自己跟正法的因緣。

另外佛法本也不是修行一世就能輕易證果的,很多一生成就的大德,都有前世修行做底子,既然我們沒有如他人那麼雄厚的積累,那就踏踏實實繼續積累就行了啊,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感慨他人因緣如何,自己的修行也不會進步啊。

至於如何修行,我只能說各種法門你有興趣都可以去嘗試,只要按照經典來,不急於求成,注意持戒,一般而言都不會出什麼大的問題。

至於有什麼最適合或者最快速的,我覺得各人因緣不同,所以適合每個人的法門都不一樣,這方面按自己感覺來就好。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持戒,無論哪個法門,都持戒要求,即使不能持戒圓滿,也最好把最基本的持戒做好了。

7樓:

號稱「學佛」,自以為在修佛,應該念過,或至少聽過下面四句話。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願是因,行即是果,

只願不行,就是虛願假誓,不得正果

某些人所貪得的所謂正果,在無邊無盡無量無上的極遠處,你永遠也得不到(那些已經得到的,在我看來,都是傳奇)

怎麼樣?這佛你還學不學?修不修?

8樓:梵夫

修行這個東西,感性、理性和實修一樣都不能少。

不感性,投入程度就低,別看有些人學佛幾盡癲狂,但有句話說的好,不瘋魔不成活,任何事要成就,都得專注。現在的人主要是把學佛當是很業餘很業餘的愛好而已,問得多,聞得少,這叫不走心

不理性,就容易執迷於某個傳承,某個宗派,某個法門,某部經,某個師,沒有一點自己的思考,這叫不過腦

不實修,再感性和理性,念頭都是散的,虛的,沒有力量的去破開無明,這叫不守意。

走心,過腦,守意,足以。

9樓:

談玄說妙的不要,如果想要做菩薩,就按照下面說的學著做人看看:

云何菩薩施波羅蜜多種姓相?

謂諸菩薩本性樂施、於諸現有堪所施物恆常無間效能於他平等分布。

心喜施與、意無追悔。施物雖少、而能均布;惠施廣大、而非狹小;無所惠施、深懷慚恥。常好為他讚施勸施、見能施者心懷喜悅。於諸尊重耆宿福田應供養者、從座而起恭敬奉施。

於其彼彼此世他世有情無罪利益事中,若請不請,如理為說。

若諸有請怖於王賊及水火等、施以無畏;能於種種常極怖中、隨力濟拔。

受他寄物、未嘗差違;若負他債、終不抵誑;於共財所、亦無欺罔。於其種種末尼真珠琉璃螺貝壁玉珊瑚金銀等寶資生具中心迷倒者、能正開悟;尚不令他欺罔於彼、況當自為。其性好樂廣大財位、於彼一切廣大資財、心好受用樂;大事業、非狹小門。

於諸世間酒色博戲歌舞倡伎種種變現耽著事中、速疾厭舍,深生慚愧。得大財寶、尚不貪著;何況小利。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施波羅蜜多種姓相。

云何菩薩戒波羅蜜多種姓相?

謂諸菩薩、本性成就軟品不善身語意業、不極暴惡,於諸有情、不極損惱。雖作惡業、速疾能悔;常行恥愧、不生歡喜。不以刀杖手塊等事、惱害有情;於諸眾生、性常慈愛。

於所應敬、時起奉迎,合掌問訊,現前禮拜。修和敬業,所作機捷、非為愚鈍,善順他心。常先含笑、舒顏平視、遠離顰蹙、先言問訊。

于恩有情、知恩知報。於來求者常行質直、不以諂誑而推謝之。如法求財、不以非法,不以卒暴、性常喜樂修諸福業,於他修福尚能獎助;況不自為。

若見若聞他所受苦。所謂殺縛、割截、捶打、訶毀、迫脅。於是等苦過於自受、重於法受。

及重後世、於少罪中尚深見怖;何況多罪。於他種種所應作事、所謂商、農、放牧、事王、書、印、算數、善和諍訟、追求財寶、守護儲積、方便出息、及以舍施、婚姻、集會。於是一切如法事中、悉與同事。

於他種種鬥訟諍競、或余所有互相惱害、能令自他無義無益受諸苦惱、如是一切非法事中、不與同事。善能制止所不應作。謂十種惡不善業道。

不違他命、善順於他同忍同戒。於他事業隨彼所欲、廢己所作而為成辦。其心溫潤、其心純淨、恚心害心不久相續;隨生隨舍、起賢善心。

尊重實語、不誑惑他;不離他親。亦不好樂不輕爾說無義無利不相應語。言常柔軟、無有粗獷;於己僮僕尚無苦言、況於他所。

敬愛有德、如實贊彼。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戒波羅蜜多種姓相。

云何菩薩忍波羅蜜多種姓相?

謂諸菩薩性於他所遭不饒益無恚害心、亦不反報。若他諫謝、速能納受;終不結恨、不久懷怨。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忍波羅蜜多種姓相。

云何菩薩精進波羅蜜多種姓相?

謂諸菩薩性自翹勤、夙興晚寐、不深耽樂睡眠倚樂。於所作事勇決樂為、不生懈怠;思擇方便、要令究竟。凡所施為一切事業、堅固決定;若未皆作未皆究竟。

終不中間懈廢退屈。於諸廣大第一義中心無怯弱、不自輕蔑;發勇猛心、我今有力能證於彼。或入大眾、或與他人共相擊論、或余種種難行事業、皆無畏憚。

能引義利大事務中、尚無深倦;何況小事。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精進波羅蜜多種姓相。

云何菩薩靜慮波羅蜜多種姓相?

謂諸菩薩性於法義能審思惟、無多散亂。若見若聞阿練若處山岩林藪邊際臥具人不狎習離惡眾生、隨順宴默;便生是念、是處安樂出離遠離。常於出離及遠離所深生愛慕。

性薄煩惱、諸蓋輕微、粗重羸弱。至遠離處思量自義、心不極為諸惡尋思之所纏擾。於其怨品、尚能速疾安住慈心;況於親品及中庸品。

若見若聞有苦眾生、為種種苦之所逼惱;起大悲心、於彼眾生隨能隨力方便拔濟、令離眾苦。於諸眾生、性自樂施利益安樂;親屬衰亡、喪失財寶殺縛禁閉及驅擯等諸苦難中、悉能安忍。其性聰敏、於法能受能持能思;成就念力、於久所作所說事中、能自記憶,亦令他憶。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靜慮波羅蜜多種姓相。

云何菩薩慧波羅蜜多種姓相?

謂諸菩薩成俱生慧、能入一切明處境界;性不頑鈍性、不微昧性、不愚痴。遍於彼彼離放逸處有力思擇。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慧波羅蜜多種姓相。

10樓:無住禪師

法法皆是正法,法法皆是佛法,這是真的。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還有很多人知道但是並不懂。

這都是很多不了解佛法。或者沒有成就的佛教徒。

不了解佛法的,就單純以為佛教就是宗教,甚至以為是封建迷信。

沒有成就的佛教徒呢,只知道自己學的是正法,是佛法,別人說的跟自己不一樣,就是造口業,就要下地獄,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就是邪法,邪師。

幾乎只有真正證了果位的,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佛說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不同。」

這三種狀態或者說心態,我是都體會過的。

然而真正證了果位的,卻又放下了一切法,看透了一切法,看懂了一切法,而不太願意出來說法。法法皆佛法,法法在心中,心外無法,有什麼可說的呢?況且,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啊,人只能自己度自己,別人其實幫不上多少忙的。

所以自古修行的人,證得阿羅漢果以後,是否要積極地幫助別人決定於阿拉漢自己的意願。大多數阿拉漢都很積極地幫助別人,如沙利補答(舍利弗)尊者、馬哈摩嘎喇那(大目犍連)尊者。有些阿拉漢則獨自住在森林裡,沒有積極地幫助別人,如安雅袞丹雅(憍陳如)尊者。

跑題了。

為什麼說法法都是佛法?

因為不同的法,適合不同的人。

佛經,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不同的經,對同乙個問題的說法是不同的。甚至矛盾的。

學術界也經常說,佛學啊,矛盾太多,漏洞太多。一會唯物,一會唯心。

都是因為不了解佛,不了解釋迦牟尼。

學習佛法,要把握住乙個關鍵的點。

就是釋迦牟尼的初衷,什麼初衷?

為了解脫的初衷,為了斷除煩惱的初衷。

所以每個人的經歷閱歷,三觀不同,讓不同的人解脫的點也不同。

所以能讓人解脫的法,都是佛法,都是正法。哪怕說這個法,只能讓乙個人解脫,其他所有人都認為是邪法。

舉個例子吧。

同樣學了空觀,有的人放下了,解脫了,可有的人,覺得人生沒意義了,乾脆不想活了。

同樣知了因果,有的人明白了無常,順其自然,安心生活。可有的人就畏首畏尾,心裡負擔很重,壓力很大。

所以,佛告訴我們的,就只有乙個,就是解脫,就是離苦得樂。

你覺得佛說的哪個法,哪部經,能讓你解脫,你就去學就行了。

這個法師講的不認可,就聽別的法師。這個法修行起來沒作用,就換乙個。

所謂一門深入,前提是要選對法門。

至於何時得遇緣法,則看個人因緣了。

請問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風一帆 修行,就是修心養性。修心就是修元神,識神。養性,性就是心生。就是心不生惡念。但由於當下競爭激烈,人要花很大力氣降伏心魔。生活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 歸一 凡事過於複雜的解讀,都不利於傳道,什麼是修行?看文字即可,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為什麼要修正自己的行為?因為我們生來動物本性,動物本性就是一...

菩薩的修行課程是什麼?

普波居士 菩薩的修行課程就是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六度萬行。六度就是六波羅蜜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型。1.施度 檀波羅蜜或檀那波羅蜜 有財施 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謂菩薩由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能施與眾生利樂。看見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 人溺己溺,人飢己飢 精神,布施所能,使苦...

我國的高僧大德最高修行到什麼果位了?

IDEEO 感覺都在故弄玄虛 既想表明自己是高僧,以便獲得供養尊敬 又不敢老老實實承認 最後只能胡說八道,忽悠信眾 不過過去一些禪師的言行確實很高明,很灑脫,值得學習,並不需要他們有什麼果位 少林寺方丈,我覺得至少果位是不低於常人的,不是羅漢果也是億萬富豪果位了吧,有沒有實現生死自由不好說,至少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