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以年齡來評定乙個人的素質水平?

時間 2021-05-31 21:42:08

1樓:獨照峨眉峰

某種意義上,低齡意味著心智不成熟

所以說嘍按照定義開除天賦異稟自我發育健全的天才,大部分普羅大眾,幼年沒有接受正確引導之前,都是白紙一張。而白紙一張意味著像遊戲裡的新手號,新手菜點被鄙視很正常

2樓:西比利亞之鐵路

事實上,我覺得是社會對不同年齡的素質的容忍度是不同的,小孩子做出一些比如當眾挖鼻孔,或者隨便找個隱蔽角落上廁所的事情時,大部分人都能理解,所以年齡其實和行為確實是有關聯的,小孩不是生來就有禮貌的,需要學習教育,因此若果說乙個低齡其實是在罵他,因此低齡化一方面是說現在小孩上網的多了一方面也是某些網民就跟個孩子似的

3樓:居然有個高手

以自我準則看待別人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放在年齡這個問題上,產生的就是「代溝」。

以乙個年長者的角度,年幼者無論是閱歷還是涵養全都「不達標」,也許知識水平也遠遠不夠,那不就是素質低下嗎?所以對乙個年長者來說,年幼者素質低下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

所以,在網路這個匿名的環境下,當乙個年長者遇到乙個素質低下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對方可能是個孩子,這也是合乎邏輯的。

4樓:

中國刑法規定: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你可以去查一下為什麼十四歲以下會有這樣的規定。

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弱勢群體嗎?

老弱病殘孕,弱勢群體海了去了,為什麼獨獨年齡小可以有這樣的特殊待遇?

小孩=不懂事。

你可以說這是個思維慣勢。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思維慣勢是怎麼來的?

5樓:無聊的旁觀者

在假設所謂的邏輯思維記憶能力差距並沒有達到質的變化的程度下,人類這個物種的資訊攝取以及儲存能力作為乙個資料,是可以以平均值形態存在的。由此即可得出大多數人在同個年齡段所擁有的能力以及素質基本上可以「以偏概全」。

假如你懶得看上面的一大段話的話,我也可以直接告訴你,因為在網路上,大多數人可以秀的東西都很少,為了在同物種之間產生優越感,以年齡來進行這個素質水平的判斷毫無疑問是具有普遍性與方便性的。

而以年齡來判斷人類的綜合素質水平身為乙個從古至今皆有的事情其實並不至於題主你這麼驚訝,還是那句話,這是具有普遍性的。

6樓:和君之

很多回答切入點不太對

並不是「年齡等於素質」,而是因為年齡是對於外人而言最容易獲取的資訊這跟「高學歷就認為高素質」是乙個道理。高學歷一定高素質麼?顯然不是,年齡和學歷,這種忽視了生理差異、實際閱歷、受教育程度、大腦思考能力等等方面的結論本來就很粗糙

只不過要具體搞清楚乙個人的「素質」是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的所以學歷、年齡這種低門檻資訊才會成為初步判斷條件,進而變成不夠合理但夠用的結論

換句話說,你會因為乙個人高學歷、年齡大就認為他一定是個高素質的人麼?

真這麼想也未免太單純

7樓:心理諮詢師胡曉燕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會在今天堅信、擁護乙個言論,抨擊於此不同的言論。明天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昨天的看法或言論不大妥當,後悔自己昨天做的事情。而「後悔昨天做的事情」和昨天到今天的經歷有關。

這是由青春期孩子的特點決定的,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為自己很有能力,什麼事情都能幹得了。但是,他們沒有機會體驗那些「自己認為的很簡單的事情」,對於這些事情只能停留在「想象」的層面。

「抨擊和自己想法不同的想法」是因為他們沒有體驗到和自己之前經歷不同的事,會以自己的經歷去揣測別人的心態。認為自己的想法絕對正確,不能接受和自己不同的想法。

在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和想象完全不同的事情吧?是不是在體驗了之後才能知道「現實」和「想象」的不同?知道了什麼地方和想象中的不同,才會想辦法去解決。

而這個「知道想象和現實的不同」、「想辦法解決」的過程就和「閱歷」有關。

「年齡」能反映「閱歷」,「閱歷」能反映思想的成熟度。你得真正「經歷」了才能體驗到這麼乙個「成長」的過程。

8樓:多恵最高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人在定義乙個群體的時候,會選取這個群體出現頻率高的特點進行臉譜化,並且人們比較認同正常的規律。

年齡稍低的人之中性格輕浮、不沉穩的人數要高於年長的人。這是社會的臉譜化印象。

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的時間越久,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的就越透徹。碰壁的次數多了,長的記性就會更多。這是人在社會的正常規律。

如果覺得自己這個「低齡化群體」被冒犯的話,要不將自己的素質和心理狀態提公升至足夠脫離這個群體,要不就跟著大眾走也未嘗不可。不要妄想可以顛覆大眾印象,不可能也沒有意義。

9樓:白鳧

人,一般喜歡在自己優勢方面評定別人的水平。

如果有乙個喜歡用年齡評定乙個人的素質水平,他一定比被評定人年齡大,這種評定沒什麼參考價值,只能說他很無知和狹隘

10樓:krl出品

我們90後大多數是中學開始接觸網路和手機新一代的00 10大概幾歲就開始接觸了吧網上的東西良莠不齊在還沒形成完整成熟的各類觀念之前很容易被大環境裡一些並不十分正確的言論和事件帶歪總的來說應該是越年輕素質越高 90後開始生育下一代他們的教育方式和80後70後有天壤之別教出來的孩子本應是進步的更好的從各類社會新聞和每個人的周邊不難發現不守規矩無視規則的罕有青年和青少年(青少年罪犯型別除外)倒是部分極端惹人厭的中老年人居多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老人是充滿智慧型和正能量的世界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人手裡偶然事件中的攪屎棍代表不了任何群體

11樓:楚煙

你也以偏概全了。

我們覺得乙個人傻的時候,可能有人會噴「小學生」。

但覺得乙個人懂得多卻不會誇年紀大有閱歷。

以年齡來評定乙個人的素質水平這一觀點就已經錯了。

結論就是:確實有低齡化的原因,並且是最淺顯的原因之一,但可能並非主要原因。

你不能指望噴的時候噴得透徹噴得一針見血,那就不是噴了

12樓:秋葉原

既然在知乎提問,就以知乎為例。

光看問題的提法,近似於荒謬,沒有人會承認以年齡來區分人的素質高低是正確的。

低認知群體的顯著特徵是學歷較低,閱歷不夠,三觀還未健全,這一點基本與低齡群體相符,這是客觀事實,而非褒貶。然而低齡群體只是前者的乙個子集而已,更何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人會成熟起來,認知水平會得到極大提高。

說到底,這只是一句不負責任的感慨而已,就像遊戲圈裡的那句「小學生」。

說到底,知乎的使用者群體在年輕化,而原來那撥人卻變老了,也變少了。

13樓:加藤惠的養成方法

因為一般年齡越大,你的人生閱歷就越多,你受到的教育就越多,就好比受過教育的人的素質一般比沒接受過教育的人素質高,更多體現在待人接物上。年齡增長帶來的是心智的成熟,閱歷的豐富會讓你看待事物更加全面客觀,不容易被帶節奏。這也就是為什麼要以年齡來評定乙個人的素質水平。

14樓:人鬼秀我挨揍

以年齡來判斷僅限心智成熟之前。

簡單來說,18(大概)之前基本上年齡增長會直接帶來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提高。但是,40歲的人認為20歲的人素質低要麼是代際差異;要麼是倚老賣老,空活二十年。

b站的低齡化是因為湧入了大量心智並不成熟的初中生,其言論觀點令人吃驚實屬正常。(畢竟沒有經歷社會的毒打)

反對基於年齡的一切歧視。

15樓:

物質決定意識

年齡小,大腦物質基礎都沒發育完全呢

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可能性的確不是很大

但素質不好的成年人也一抓一大把

總之討厭的是沒素質的人

但是因為的確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價值觀不成熟

觀點容易片面且極端

所以很多人就主觀的將低齡的孩子與素質低的發言聯絡理論上存在關聯性

但不是唯一關聯

16樓:李慕白

因為低齡化確實很幼稚,在22歲之前(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之前),學生經歷的事情比較少,只看了幾本書和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不是很懂的世界的運轉。

17樓:小狐狸飼養員

素質水平與年齡的確有一定的正相關關係,但不是絕對的,為什麼有壞人變老了這句話,就是因為20世紀的人因為社會程序的影響,接受的素質教育與現在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有了壞人變老了這句話,不要以年齡來判定乙個人的素質水平。之所以人們會這樣講,給孩子們扣帽子不是人們最擅長的事情嗎。

真的會有人愛乙個人很多年嗎?

gyy 愛而不得更多的是遺憾 沒有珍惜錯過的更多的是懷念和懷恨或者說愧疚總之時間是個好東西總能教會你什麼 或者適當釋懷接受無能為力 或者好好珍惜下乙個 七爺情感 真正的愛情只關乎兩個可愛的靈魂,與年齡無關,與婚姻無關,與別人的看法無關,與房子車子票子也無關,只要你愛我,我愛你,這便夠了。真正的愛情,...

為什麼會有人討厭乙個人,卻一直關注著那個人的生活?

說白了就是情緒和心理在作怪!你很討厭乙個人,你就不想理他 這是你的做法,你對她很無所謂!可是換乙個性格的人,你很討厭她,甚至她也討厭你,但是他就是關注你 也許是怕你吃的太好,睡的太想,玩的太嗨,過得太滋潤試想,她那麼小心眼的人,怎麼能容忍自己過得還不如自己的 敵人 假設你是男生,很那個人是異性的朋友...

乙個人對另乙個人的愛來於什麼?

梅子 我想你問的是愛情吧。換個角度說,人類活著為什麼要吃東西,而且在吃飽的基礎上還要追求吃得好?這就是本能,事物的本來面目,從這個角度上是無需分析的。無論你是文盲還是博士後,無論你有沒有主動的去思考過這個問題,它都不會消失不見的。但現在你思考了,那就想一想吧。在於情,在於性,在於相伴,在於自我索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