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自身在別人眼中一貫的形象?

時間 2021-05-31 16:51:37

1樓:墨痕

這會涉及到「為別人而活」還是「為自己而活」的命題。

純粹為別人而活是不對的,但純粹為自己而活也是偏激的。還是度的問題,這個度要把握在偏向為自己而活,順帶著照顧別人的那個刻度上。純粹為別人而活,就會虛偽失去了自我,純粹為自己而活,自己的價值就不會得到有效的傳播

所以為了達到這個優化與平衡的目標,「如何有效的傳播自己」才是重點,而當這個重點通過學習和思考被比較好的改善之後,其實也已經讓自己得以進步,最終的結果還是回到「為自己而活」。所以我覺得「為自己而活」不是目標而是本質。

由此想來「改變在別人眼裡自己的形象」這件事,前提是「別人眼中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自己眼裡的自己還不如別人眼裡的自己,那別抱怨了,別人現在還高看了你呢,趕緊想辦法努力提高自己吧;如果自己眼裡的自己高過別人眼裡的自己,那麼就剩下想什麼辦法才能更好的傳播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什麼樣子才是真正的我」的問題了,這就會回到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的問題。所以這兩條思路,還是會導向「如何提高自己能力」的問題上了,更明確了「為自己而活」的本質。

2樓:趙小文

如果別人喜歡的人不是本來的你,你在她面前總是一副面對面試官的緊張狀,你總是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出來,太累,終於有一天也會放棄。還不如堅持做自己。

如果你喜歡上乙個表面富有某種氣質的人,你和他之間總會有某種隔閡,這個隔閡如果被放大,那是致命的,因為不可親近。

3樓:王先生

醒悟 :一直到40歲以前,每當我走進乙個房間我想這些人對我怎麼看?

然而我終於醒悟:如果我當前不是完美的,我永遠都不是完美的,我要相信自己!那麼,我對這些人怎麼看?

這是我20歲時看過的一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堅持十年了方才揮灑自如……

4樓:

我們大部分普通人只能做到有取捨地展現自己,來贏得別人認同。

而少數人卻不一樣,他並不會因人而做取捨,被人接受或者被誤解,他不CARE。他很清楚無法取悅所有的人,和他無關擦不出一點火花的人,他不在乎他們高興還是不高興。

更真實地接近自己,這樣定義比較合適。

因為少了刻意做作、取悅討好的行為,反而會更專注做事,簡單,追求完美。

這就是我未來想達到的境界。

比如,我在很多人眼裡是正向的,溫暖的。正向這個詞另外乙個標籤是「無趣」。有朋友說,一看你就是來知乎之前沒玩過社群的,這麼認真還較真。還真是這麼回事啊!

我思考了這個問題,在我的現實生活裡,實際上被同事和朋友看成是敢於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所以公司的新業務交給我做。我的同齡人很少泡在網路上,了解網際網路新鮮事物,去異想天開一些事,然後去行動。

但相比知乎上的使用者,我就「土」得掉渣了!因為有行業差距,理解的起點不一樣。知乎這個平台噪音小,吃點現成的,收穫還真大。

再認識幾個和你領域完全不同、活著真實的朋友,受點刺激,就有改變的動力了。

自己多少年形成的屬性,很難改變,如果沒阻礙發展,就保持。比如正向、認真、較真,都還算好。

但「無趣」是不好的。有乙個原因,就是缺乏常識和沒有自己的見解。我認為,有趣表達,首先是對於知識更深入的理解和融會貫通。改善自己,不能停止學習。

越學習,越發現懂得很少,但已經超出原有的視野了。肚裡有貨,便有充實感。只有空虛,才會想在別人面前去偽裝本不屬於自己的那個屬性。

非常容易寂寞的人如何改善自身?

站在貝加爾湖畔 孤獨與寂寞分兩種,第一種是由於親情,友情或者愛情的缺失 第二種是屬於自己的孤獨,某一種感覺不需要與別人訴說,幾乎也不存在別人會理解的可能,是有關自己的對話。第一種的最佳消除方式是愛情與陪伴。以前看到過那麼一段話,大致是說,乙個人在孤獨中掙扎,會在寂寞的時候產生一些亂七八糟的情緒,或者...

用人類自身的思維來完全理解自身,在邏輯上有沒有這種可能?

搜颼 如果你是得到乙個答案,可以告訴你,不可能。如果你是為了尋找理解自身的方法,可以告訴你,當然可能。人不能完全理解自身,就像人不能完全理解自然一樣。這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比別人理解的更多一點。請記住,你不是在和全知全能的上帝比賽,你要超越的是昨天的自己。不要高估人類,不過是一種走在地球生...

身在美國如何開始學習佛法?

穿也 據我所知,美國有兩位非常好的禪修老師,一位是加州慈林寺的坦尼沙羅比丘,另一位是西來大學的朱倍賢教授。如果想看英文資訊,可以直接上youtube看坦尼沙羅比丘的法談。如果想看中文資訊,youtube上也有朱倍賢教授的中文講座。祝好 美帝是thay的大本營啊,大把大把的dharma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