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讓父親同意出家?

時間 2021-05-31 13:29:51

1樓:

重點最後一句,為何如果他出家了,就有可能做到讓自己和更多人去極樂世界??不出家就不行嗎,不出家極樂世界就去不了嗎?

這搞得出家好像是修行成就的一把鑰匙似的,好吧很多年前我也曾這麼以為,以為至少能夠有勇氣為了修行而出家,這就是一件超常的決定啊,就憑這股勁能不成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各種人性百態,我曾聽我們這的寺院小和尚說,他出家後才發現跟他想的不一樣。

個人認為出家唯一的優勢就是。。不用再為世俗生活而奔波,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修行上,畢竟種點菜,還有人供養。還有些人把出家身份作為乙個榮耀的象徵,畢竟這世上有很多求神拜佛的人視出家人跟佛像一樣神聖權威。

當這種身份成為了權威,那麼供養者與被供養者之間的關係,那也真是周瑜打黃蓋了。

但是從修行根本上來說,想完全出世去修行不太現實,心性就像一塊被石頭包裹的璞玉,不經歷世事的辛苦打磨,你就看不到它清澈純粹的樣子。

再說,如果執著於出家和不出家,證明這悟性連知見正確的門都還沒入。

2樓:解析生活

在中國,乙個人要出家可不容易。中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世俗觀念特別重。做父母的往往都好像把子女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像他這種情況,要出家可能就更不容易。因為他是父母離異,跟父親在一起生活。你說這老爸守你這兒子,你媽也沒在,他的心裡也是很孤獨的,心態也是不那麼健全的。

所以他為什麼老喝酒、吃肉、發脾氣?就是內心裡躁動不安。那你現在就等於是他的命根子,你要出家,他怎麼會同意你呢?

所以,你要等他同意你,那難度比較大。

那麼,是不是就沒有機會出家了?還是有機會的。因為你畢竟還年輕。

我覺得出家,各人的情況不一樣。別人的做法,不一定適合你。總的來講,出家有兩種方法:

乙個是硬的,乙個是軟的。硬的就是說「我到了這個年齡,我有自我決定權,國家法律賦予的,憲法規定有信仰自由,那我就是要出家,我就是出家了」,這適合不適合呢?可能未必適合所有的人。

那軟的就是說,要作長期周密的考慮。以你的情況,可能適宜比較軟的。

要硬要軟,主要目的是盡量地減少成本。因為出家是把原來生活圈子最基本的一種關係破壞了,然後建立一種新的格局。這樣可能在心理上、情感上,甚至利益上,都有一些拉扯。

那我們盡量讓它這一方面的社會消耗成本少一點。比如說出家你要來硬的,可能你爸要上吊了,不上吊他也氣個半死,然後你心裡也不舒服。這樣的話,對大家都不好。

所以可以軟一點。所謂「軟」,就是軟磨硬泡,用時間。只要你有這個願望,可以多念佛,祈求阿彌陀佛。

聽說你爸不怎麼同意你念佛;不在乎他同意不同意,你不讓他知道,多念佛,祈求阿彌陀佛加持,讓他老人家心裡開通,也能幸福。

再就是,如果你存著這個心,就知道怎麼做,機密地去做。因為你爸並不知道你要出家。所以你不管對他言語,你哄著他也行。

你說培福報,就在你爸身上培福報。他怎麼打,怎麼罵,怎麼說,你都別生怨氣。他回家,就給他打洗腳水,就給他端飯,什麼事都順著他。

這你福報就積來了,形勢就向你轉了;而且這樣也能讓老父親感動。他也會從當初離異的心理陰影當中走出來,覺得「我這兒真不錯」。他心裡一旦有這種感受,就對你也會好。

所以我覺得,你要從長遠看,至少要做乙個幾年的打算,兩年、三年、四年、六年。你真有這想法,沒有不成的。你發心果然純正,佛陀必有加被,會給你智慧型,給你福報,會讓這種關係好轉。

另外,問到歸依,是沒有什麼條件的。你真的願意,像你目前這樣的信仰,就足夠了。也可以就近歸依,有寺院、有三寶就可以。

你將來如果學淨土法門,如果要出家,願意到弘願寺,或者到你相應的道場,那再說。未必說一下子出遠門歸依,可能你現在出門請假也不方便。歸依都是一樣的。

由此也聯想到,這個世俗間家庭的穩定對孩子的幸福、對家庭成員的幸福,都非常重要。既然成了家,就好好過日子。一旦離異,對大家傷害都比較大。

當然沒有哪乙個說「我願意離異」,可能也是沒法將就下去了。所以,這也是人生之苦。

迫切想出家,但必須父母同意,怎麼辦?

彌陀你好 為什麼迫切想出家?首先隨喜你有這個發心。但是你需要審視自己的情況以及心意,有些人也是出家時說的很果斷,可是沒過多久就後悔了又還俗了。你可以找個寺廟先做一年的義工,早晚課一樣去上,平時多幹活。如果你能適應了這種生活再來提出家吧。不是說一定在寺廟才會修行好。有沒有聽說過地獄門前僧道多。吃著十方...

怎麼樣讓乙個傳統的父親接受女兒談了乙個異地男朋友?

我和我男朋友,乙個深圳,乙個重慶。我在紐西蘭求學,他是在那長大已經工作。同乙個天下,同一對父母。我的情況和你一模一樣。我媽很支援我自己的選擇,我爸不知情但是總告訴我不能找不是乙個地方的男朋友,他不允許我嫁外地等等。但我一直覺得選擇乙個合適的物件,堅持一段值得的感情是要靠自己去判斷的。爸媽無法替你決斷...

那些家裡只有女兒的父親後來怎麼樣了?

嚕啦啦 厚厚 能怎麼樣。日子照過,自己想通什麼都好。我身邊只生女兒的家庭基本上都會留乙個在家,當兒子養。生的孩子和媽媽姓。女兒留在家裡可比兒媳婦貼心多了。 挑女婿得慎重,就這麼乙個寶貝疙瘩。得監督她上進,姑娘也得有自己的事業。我還是去兼個職吧,給姑娘攢點家底,在男方家才有底氣。嗯,還要鍛鍊身體,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