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NBA 場均二十分,看起來很簡單,平均一節只需要得 5 分,但實際做起來很困難?

時間 2021-05-31 05:12:27

1樓:hhhhhhx

按照現在NBA球隊的平均得分能力,每節大約能得27.5左右。考慮平均命中率大約40percent,每次能得2.

5(2分3分各一半),一節需要進攻出手27.7/2.5/0.

4=27.5次。按題目中的每節5分需要5/2.

5/0.4=5次,而一名主力球員的上場時間大約36min,那麼他的出手佔了5/(27.5*36/48)=25percent。

當一名球員的出手權大於25percent才可以保證他20+per game。而只有接近明星球員(大當家或者二當家)才可以在一支球隊中平均享有如此穩定的出手權。

2樓:愛吃魚的貓

一節五分,算你命中率極高,三分和兩份都有50的命中率,單節五分需要出手四次,全場你需要出手16次,再加上籃球是乙個團體運動,你想讓隊友放心把球給你出手16次,你得擁有多高的能力呀!

3樓:小前192

加法簡單嗎?

簡單,小學生入學之前都會了。

那我讓你10s算乙個10位數加法,算的出來嗎?

得分簡單嗎?

簡單,我平時自己玩都有60%命中,諾瓦克乙個小時才投丟三個。

那你去頂著包夾,回頭防一下保羅威少,再馬上推進快攻,在不停地身體對抗之下把那該死的球扔進去!!!

4樓:瞎扯啥呢

首先NBA裡面沒有菜雞。

其次主教練的戰術安排,可以說哪怕你實力通天只要主教練不願意你也只能做往返跑。

然後是隊友做球。

還有就是手感了,現在NBA每支球隊的當家球星每場比賽平均出手25+,理想狀態下不算三分總得分應該是50+,但是場均28+都能算個巨星了。更不說角色球員了。

附上一張最喜歡的圖

5樓:

計算公式大概如下

目前大部分球員的命中率:中投+內線45%,三分35%(其實應該是40%、30%的,稍高一點吧,畢竟20場均算是第一或第二隊內得分手了),罰球70%

也就是至少需要12次中投,6次三分,3-4個罰球(罰球可換算為2個中投)

也就是場均出手大約20次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按照每隊場均105分算,也就需要將近80次投籃也就是說,單人場均出手為全隊25%~30%這是什麼級別的球員?

火箭:哈登,勇士:杜蘭特庫里,湖人:詹姆斯最低你也得是巨星級別吧?

你說難不難?

6樓:nevermind

球權!球權!球權!

你乙個藍領就搶個籃板乾乾髒活能摸摸球,其餘的時間球到你手上?

能支配球權的人乙個隊伍有幾個?

這還只是球權,沒提命中率

我建議問這個問題的同學去觀察一下普通的全場比賽或者說自己組個球隊打場比賽

那之後你就明白了,比我在這裡扯犢子強多了

7樓:海海海海海海城

我認識的籃球隊隊長,也就是我親愛的賀隊,和我鬥牛可以打我10比0,但是我看他打對抗賽5vs5,算了下,場均4分多的狠角色( )

8樓:jame不是j6me

其實你只要打過5v5的班賽就知道了,打滿48分鐘,而且還要儲存高效的進攻是完全不可能的,首先,前兩節手感好很正常,但基本上第一節你拿下個5分或者6分,就會開始有協防了,更何況不是每一次你都有機會出手的,而NBA更是要找最好的出手機會才會去投,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找到很多機會去拿分的,除了隊伍的戰術足夠好,還必須要技術夠全面,最好的例子就是第乙個賽季的英格拉姆和杜蘭特的區別(當時的超音速和當時的湖人一樣的水平),英格拉姆在第乙個賽季因為不適應,所以投射能力是沒有那麼強的,所以進攻方式多數是靠上籃,而第乙個賽季的杜蘭特,因為身體對抗不行,只能依靠投射,因為投射是籃球場上最吃得開的技術之一,所以杜蘭特第乙個賽季場均20+,英格拉姆只有9+,而你想要做到場均20分,而且技術還不是十分全面,要麼你跟奧尼爾,詹姆斯一樣,有著過人的身體素質,要麼學別的球星一樣,有著過硬的投射技術,而那些常年都達不到場均20+的,基本上都是投射不夠全面(投射範圍不夠廣),身體素質不夠硬(多數是中鋒和前鋒),所以拿不到場均20+不是沒有理由的

注:這裡面是排除掉那些戰術性的球員,例如防守的代表,組織進攻的代表

9樓:柊誠一

因為一場比賽回合數本身是有限的

本賽季迄今為止,場均回合數最高的是老鷹106.7,最低的灰熊96.1,大多數球隊集中在100-104之間,也就是說,一場比賽一支隊回合數差不多是102左右,在本賽季得分在20的球員中選擇一位……emmmmmm,就武切維奇吧,命中率53.

5%排在聯盟第24位,可以說相當不錯,場均可以拿下20.6分,一共需要19個回合,而他的場均出場時間約為30分鐘,魔術隊回合數是99.1,算100吧,也就是武切維奇實際參與了62個回合,也就是說,乙個場均出場30分鐘的主力球員,想拿下20分,也需要球隊大約三分之一的回合數,乙個球星的球權基本上也就這麼多了,其他人想場均二十花的回合還要更多,球隊是經不起你乙個人這麼玩的

10樓:luckzhuzi

喬幫主當年也是這麼認為的……

場均20分要投中10次左右,按50%真實命中率也就是20次出手,一場比賽回合數100左右,一般球星出場時間在30-35分鐘,就是有70回合左右,也就是上場後光是出手就要佔回合數的30%多,算上助攻佔比就更高了,所以球星上場後真的就是當牲口用的……

11樓:hyu jj

1節10分鐘

得5分是中3個,按33.3%命中率,要投9次

等於1分鐘就有一次投籃機會,雙方對攻各30秒, 那等於每次進攻你都有出手機會了,這是一哥才有這個權利的。

12樓:Cerveny

我們可以來算一下,假設每次進攻平均需要15秒-20秒(這裡沒有去查nba資料,完全是假設),我們取下限15秒。那麼一節12分鐘,乙個隊的進攻次數也就是6分鐘/15秒,為24次。繼續假設,這24次進攻機會20次給5名首發,4次給替補,那麼平均每名首發有4次進攻機會。

這4次進攻機會,3分2中1,兩分2中1,這樣才能拿到5分。這時回過頭來看,整個假設裡面的問題,一是15秒的進攻時間是不是太短了,二是普通球員能不能拿到和球形一樣「平均」的出手次數。所以,簡單一想,還是很難的。

13樓:濡需

因為那是nba啊

超級巨星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他比其他人高幾個檔次,他們拿20分確實很簡單。

可其他人都是水平差不多的,又沒有充分的上場時間,在激烈對抗下,場均拿20分還是有難度的。

nba的選手要是來cba,拿30分40分都不難啊。

14樓:「已登出」

場均20那就是全明星級別球星,至少都是球隊二當家。cj麥科勒姆,湯神,保羅喬治。10中0隊友都會喂球。 30個球隊我不看資料吧,3分之一球隊二當家沒20分。

15樓:寫在燦爛的地方

首先你得每一節都有很長的出場時間,其次在強對抗下你得保證你的體力可以支撐你在每一節拿下五分,如果你只是想每一節都只得五分,籃球場上想的越多得分越困難。加上球場上的過程和球隊的處境不一定是你所想的那樣,有可能球隊落後20分,需要你這個時候得分,你的體力會在這個時候大量消耗。再加上籃球是團隊運動,隊友也需要你的助攻。

16樓:Travis L

因為一拍大腿得出的結論從來都很扯淡

平均一節只需要得5分是吧,5分起碼是2次投籃,這個賽季投籃命中率的平均水平是45%,那乙個球員需要18次投籃才能達到20分,需要佔隊伍20%以上的出手,這還是考慮三分球了,50%三分球連庫里都不敢說能達到。

之所以球星是球星,角色球員只能輔助,就是球星人家的能力高,能更高效率的完成攻防,所以被「獎勵」給了更多的球權更多的戰術側重

為什麼看起來很努力的都不厲害?

知言不盡 我相信付出都會有回報 只是回報的大小和努力的程度,天賦,機遇,乃至國家大勢息息相關所謂的成功或者厲害的人士,都是多種因素相加後的獲得的比較好的結果請恕我直言,本身提出這個問題的作者,眼光就比較狹隘。因為提問者的眼光所能看到的階層或者圈子,侷限了提問者的思維和眼界。看起來很努力但不厲害的很多...

為什麼有些悲觀的人看起來很樂觀?

軟哥哥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的,都有個平衡,也都有來由的。拿內向的性格來說吧,在我看來恰恰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太多熱情和慾望,不知要如何去表達,才變得內向。因為在達成目的之前,都要小心翼翼。而悲觀呢,其實是因為太理想主義了,把所有事情都想的很美好,很理想化。然而現實並不完美,所以面對現實的時候會不可...

為什麼膠片電影看起來比數字電影看起來更有 質感 ?

賈大空 膠片跟數碼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反,導致了數碼高光細節容易丟,膠片暗部細節容易丟。但是你拍膠片,拍完又數位化,等於高光和暗部細節全丟了,太傻了這也。要搞雙盲就數字放映機vs膠片放映機,大家各走各的流程。 DanielGuo 如果你作為攝影指導拍過一部35mm的戲,哪怕是16mm的戲。甚至都不用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