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貧窮帶來的陋習和節約?

時間 2021-05-29 23:47:15

1樓:林夢駒

這些長輩:

「我們那一代人經歷過艱苦,深知糧食來之不易。」

我心想:

糧食來之不易你還超量籌備餐點?學不會「適量籌備餐點」,改不了「超量籌備餐點」的毛病,然後總在布置「適量必有剩,光碟必吃超」的尷尬窘迫選擇題,不是蠢就是壞。

咱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有些人是: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盡量避免再受傷出現傷疤;

它們是: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所以大量購買、囤積、服用止疼藥然後瘋狂自殘。

2樓:鴨梨

陋習和節儉是貧困帶來的嗎?你父母怎樣不做評判,但是,你看,不好多貧困的人通過不同方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比如我老婆,趙麗穎

3樓:L123123

一方面是父母養成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是不當家不知到柴公尺油鹽貴。其實這種差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為人父母了,和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差別的。

4樓:走路人

我只能講父母養成的習慣是一輩子的就算他們知道這是錯的讓主動他們改正也會很難

不過你可以幫助他們

剩飯? 你就多買菜爸媽你們再吃剩菜新菜就要爛了!

舊衣服? 你每個季度都給父母買得體合適的衣服你看他們穿不穿? 不穿就放那扔著人都是有審美需求的他不可能不喜歡

5樓:三掛法師

等等,在此之前,能別一棒子打死嗎?吃剩飯這個確實不健康我承認,但吃鹹菜還犯法了?我就是喜歡小公尺粥就鹹菜啊!

哪怕有錢買大魚大肉有時候就是想吃饅頭加鹹菜啊,你知道饅頭鹹菜有多好吃嗎?!

衣服褲子鞋子這些東西正式場合當然不能丟面子,但你難道去打個球爬個山都要穿新的?新鞋子磨腳可是常識了,你不想穿或者長大了穿不上是一回事,你不想穿難道真的扔了?總得廢物利用一下吧?

實在不行還能改個抹布呢

6樓:以生之名

1.習慣是客觀存在的,陋習是主觀認為的

2.擺事實講道理的將吃剩飯以後會得多少病,以後會多多用多少治病錢,多不划算灌輸進他們腦子裡,至少他們理智上認同。

3.行動上杜絕這些習慣的再次發生,比如盡量不要留剩飯,有剩飯直接倒了

貧窮帶來的貧窮惡性迴圈如何打破?

我是來看的 高中畢業生,也該上大學了,貧窮和你無關,這個你是沒辦法選擇的,但是別埋怨它,要正視它。大學生我建議還是以學業為主,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養成勤奮,自律的性格習慣對你以後進去社會很重要。看書方面,建議看一些有時代沉澱的書,詩經,論語,道德經。很多好書都可以去豆瓣上查,當然你這個年齡很多應該...

節約和小氣的區別是什麼?

難得糊塗 正經答 節約往往對己,小氣往往對人。如果對己的節約準則擴大到對他人,便容易走向小氣。乙個小例子 如果我在外面渴了,我不捨得喝飲料,買了瓶最便宜的礦泉水,這叫節約。如果我和朋友一起,渴了,我去買水,我專門挑最便宜的礦泉水買,這叫小氣。 望遠 節約是褒義的,國家推崇的,社會提倡的,個人遵從的 ...

如何才能擺脫貧窮帶來的自卑?

羅羅 謝不邀。我個人認為自卑也是很正常,你為什麼會自卑?你自己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貧窮嗎?還是你的性格問題呢?我覺得都不是,是因為自己不停地和別人比較,攀比。所以才會有落差,心裡才會失落,才會變得自卑。其實就是自己心裡作祟,要比較,就得和昨天的自己比較,那樣才會看到進步,才會有自信心。不過前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