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思考題 買機票是先出票後選座,而買火車票,使用者在出票前就已經確定座位。為什麼?

時間 2021-05-29 22:20:18

1樓:夢想

機票出票了肯定是已經付款了,飛機起飛前就可以根據實際收入知道這趟航班的成本和利潤,然後決定其他的事項,比如是不是要跟其他航空公司拼機,要不要多裝點貨運物流,反正跟選座沒啥關係,火車就不同了,這趟列車就算是空車你也的照樣發車開一圈,火車你能說上座率低我就取消這趟車次麼,如果都這樣那鐵路排程要瘋了,因為鐵路線路上一天跑多少列車,都是很早就規劃好了,不能隨便改,牽扯面太大,所以你就是空車都要按計畫跑一圈。

2樓:

無論國內國外,一般正餐都是餐後結賬,快餐興起後,很多快餐都是先結賬,你說為什麼?

坦白的講不能說這個問題思考沒有價值,但思考的角度和提問題的水平的確不高,對比類的問題首先是要有可比性,不在乙個維度裡思考問題,往往會把人帶到溝裡去。

另外,乙個CPO就好好聊運營,抖什麼機靈呢。

3樓:周廣浩

其實很簡單,火車人太多了,飛機人少得多。

火車要是先買票再選座,幾十節車廂幾千人一起選,場面太混亂了,即使資訊化了也很難選;還有不選坐直接上車的,到底坐哪節車廂哪個座?

火車高密度執行,要求停車時間較短,高鐵只有兩三分鐘,普通車最多也就停10分鐘。正因為車票上都有了車廂號和座位號,才能讓幾千人在幾分鐘內對號入座。

而最常見的幹線中型客機,比如737、320,一般不超190座,跟火車兩節車廂差不多,還經常不滿員。而且飛機密度低,可以提前半小時登機。都不選坐也足夠乘客都找座位做好了。

這種問題跟產品經理沒關係,是一般人有邏輯推理能力、理解社會和企業經營常識就能想明白的。產品經理不要在這種問題上浪費腦筋。

這人在脈脈上還提過為什麼蔬菜店可以賣水果,而水果店不賣蔬菜等,其實也很簡單,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有什麼樣的店。兩種需求對應兩種店。這類問題是考驗產品經理觀察理解社會的能力,但是不要在這種問題上浪費太多時間。

關鍵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鍛鍊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了思維方式這種問題都是水到渠成張口就答的。

4樓:日小月

核心要素在於:付款前使用者的操作都有什麼?因為付款是質的變化。

我們知道付款前的步驟還有註冊登入輸入身份證或者驗證身份等流程。除此之外,兩者的差別

飛機票——先付款再說

火車票——先選好座位再付款

那麼在電商之類的轉化中,多一步操作就會有使用者流失。

飛機票——對應的主體是航空公司,國內有10幾家

火車票——1家

簡言之,使用者買飛機票有多種選擇,或者不買飛機票的選擇

使用者買火車票只有1種選擇,而且就算這趟車是空的也會繼續發車,空跑飛機好像沒聽過。

後面就不展開說了。。。

只是覺得這個題目不複雜,所謂的滿意的答案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標準答案。

5樓:涼枕

1、飛機需要做平衡配載,這個涉及到位置安排,哪些位置需要空置。所以一般值機在起飛頭一天才開放。

2、火車分配座位需要考慮多方面隱因素,比如盡量安排相同目的地的人在乙個車廂(涉及到火車票各個路段餘票的分配,這裡邏輯比較複雜,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所以買票就由系統直接分配好了。如果買票時開放給乘客自行選座,想要達到前面說的目的會把選座過程搞得很複雜,由系統按座位型別直接分配最有效率。

6樓:阿童木

傳統航空公司會超售機票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幾年美聯航因為超售機票,導致華裔同胞被打並拖下航班然後獲賠數億美金的新聞。我還記得難道是因為數億美金?畢竟英語單詞都記不住呀啊喂

航空公司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會通過計算歷史資料來選擇性的超售一定比例機票。這個操作是需要後選座為必要條件的。

7樓:Teambition

有很多外因綜合導致的,主要是庫存管理和業務模式的差別:

1、庫存管理的差別:

火車中途要停靠上下旅客,為了最大效率的利用運輸資源吧。飛機一般直接飛到終點,中途停靠上下成本過高。

火車票最小的 SKU 是座位,飛機票的 SKU 其實是座艙等級。要做到準確的庫存管控,火車票必須到座位級,必須買票的時候確定,飛機票不需要,只要到艙位等級就好,其他回答也提到了有中途換機型,延誤、取消和超售的狀況。

2、業務模式有差別:

說到超售,機票為了收益最大化一般會超售5%以內的票量,如果賣的時候直接按座位賣,就沒法超售了。火車票不存在這個問題,直接按站賣票就好了。

8樓:刺五加

目前為止所有的回答都沒有提及乙個最重要的因素。

安全

飛機為了保證飛行安全必須要求對艙位進行配平分析以保證飛機重心處於安全範圍之內。

9樓:九塊九毛九

不是相關行業內的人士,所以從產品經理角度以及自己買車票機票的經驗出發來思考,覺得這種情況一般是跟行業本身有關。

具體說明:

購票是需要搶的,所以在買票路徑上要盡可能的讓使用者少決策,因此,買飛機票以及買火車票都是跳過了選擇位置步驟,讓使用者可以更快的走完購票流程(當然,現在買火車票有簡陋版的選位置能力,應該僅限高鐵動車);

跳過選擇位置的步驟,飛機以及火車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飛機是暫不給定位置,而火車是給定了位置。這裡的原因是:

一方面飛機票普遍相較於火車票貴一些,所以會給予使用者一些特殊的權益;另一方面,一輛列車位置太多,讓使用者自己選位置,效率有點低,所以乾脆就直接給定位置或者滿足簡單的訴求(如連坐,靠窗等)。以上。

10樓:Justin

航空公司有行業競爭,必須要提公升使用者體驗,所以提供這種服務;鐵總是壟斷行業,用不著太在乎這種細枝末節,我體驗再差也不缺客戶。

你我鐵路引入幾家競爭者試試,體驗分分鐘提公升上去

11樓:

默默diss下題主是不是沒買過春運票?挑座位?不存在,有沒有票才是根本。劣後市場化的運作之下,座位這種高大上的商業思考,沒啥意義。

商業考量不同啊。

機票昂貴,先出票,完成重要的任務啊。這樣就基本確定,飛機我肯定坐了啊。至於坐哪使用者選擇吧,反正座位也沒多少,就那一百多個,大型飛機三百來個。

火車就不一樣了啊。一趟列車兩千多人,都讓自己選座,第一當時的資料庫不支撐啊。都是人工打票的。

第二,人數眾多就必須固定模式,座位是系統排好的座位,當然有部分人工介入因素,譬如(身份證大於60歲,在下鋪有結餘的情況下優先安排下鋪)所以可以確定的就是使用者人群的多寡影響。超過200人,如果沒有強制規範是極其混亂的。

12樓:巖小雪

這個原題目難道問的沒有問題?國內機票和火車票都是必須要先選檔次(商務艙/經濟倉/一等座/二等座)的。機票買了以後可以挑具體座位,火車票就系統隨機鎖位,什麼時候可以選座位了?

這個問題其實是為什麼機票出票後排座,火車票出票時排座,原題目把選檔次和選座次混為一談了。

13樓:叫啥顯得學術

更新。就是問一句,方志遠是誰?

另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12306自2023年開放選座功能,乙個壟斷的國企能夠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如此迅猛的發展和提高,處於自由競爭市場航空公司們,怎麼可能有懶惰的資本呢?不變必然有不變的原因和道理。

不能以「十幾年沿用下來的懶得改」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來誤導大眾。

鏈結-12306發展歷程 http://

1. 客戶決策前,不必要引入非關鍵因素

想象一下,你為什麼選擇飛機而不是動車出行?時間對你來說有多重要?如果選擇了一列10小時的火車旅途,面臨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火車:相對耗時長——舒適度影響大——座位位置相對重要;

:相對耗時短——舒適度影響小——座位位位置相對次要(準點率等更加重要)。

結論一:選座(=舒適度)是火車(=長途)乘客的關鍵需求,飛機不是,企業不必要提前引入非關鍵因素影響客戶決策

二. 客戶決策前,不必要提供過於複雜的解決方案

僅關注座位位置和客戶舒適度的關聯,思考一下,你會給火車(二等座)和飛機(經濟艙)的座位如何分類?你會如何優先選擇?

火車:僅考慮座位位於過道/靠窗/中間,一般認為C、D、E座更舒適,A進出不便、B兩邊挨人不舒適;而座位前排後排、車廂號碼對客戶感受影響不大;

:首先是前排和後排的差異,一般認為前排比後排更舒適;其次是過道/靠窗/中間的選擇,有些認為靠窗更舒適(如看雲彩);另一些認為過道更舒適(如商務差旅);一般中間不舒適。

結論二:根據滿足需求的程度將方案分類,火車選座方案相對簡單,僅考慮裡外(列),飛機還要考慮前後(矩陣),企業提供過多、過於複雜的方案,無助於幫助客戶決策

三. 預計決策的結果大概率是不令人滿意的,那麼推遲「預計不滿意」變為「實際不滿意」的發生時間

你現在知道火車和飛機上的哪些座位讓你滿意了,但是你知道火車和飛機各有多少能力,來提供令人滿意的座位?你有多大概率獲得滿意的座位?

火車 :較為舒適的C、D、E座佔60%,不那麼舒適的A、B座佔40%;

結論三:火車60%座位是令人滿意的,飛機85%的座位是不令人滿意的,企業沒有必要讓客戶提前確認不滿意。

四. 如果客戶預計到結果大概率不滿意,他們會為了改善結果作出努力(如提前付款)

經過剛才的對比,你明白相對於火車選座,飛機選座:1)對你來說沒那麼重要,2)對你來說方案太複雜了,3)大概率結果是不讓你滿意的…除此之外,先、後選座對客戶的決策流程會有什麼不同嗎?

提前選座-乘客大概率獲得不滿意座位-乘客換商鋪進行詢價,比對後最終流失訂單或者推遲訂單發生時間

後選座-乘客預計自己獲得滿意座位的機會非常有限-為了爭取滿意座位,乘客盡早交錢給航空公司

結論四:

客戶不會為「預計滿意」的結果提前付錢,因為那沒有意義;客戶會為「很可能不滿意」的結果提前付錢,去爭取滿意的機會;客戶如果「提前確認了不滿意」,企業很可能推遲交易時間甚至喪失交易機會;與鐵路的壟斷不同的是,航空公司的競爭是激烈的,盡快把雞蛋放在籃子裡非常重要。

14樓:產品飛陽

火車自打有訂票系統(線下售賣)這天起,就是這個邏輯,一直沿用至今,使用者也習慣了,重新改系統緣由何在。並且火車資料量和剛需在那擺著呢,解決的問題是能讓使用者買到票,而不是出行體驗,改系統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完全沒有改的動力。飛機也是如此,並且飛機場景特殊,使用者自選座位有實際意義

15樓:熊貓Talk

不想胡亂寫一通。我就想說,為啥非得一樣啊?不同行業的流程也會有不一樣。

如果是面試的時候,問到我,我肯定會瞎編什麼天氣、流量之類。

逃....

思考題 什麼是「語言」?

杜承雨 1802 語言就廣義而言,是採用一套具有共同處理規則來進行表達的溝通指令,指令會以視覺 聲音或者觸覺方式來傳遞。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指令 自然語言。人的肢體行為是人們使用語言的主要形式,口述聲音 手勢及表情就是人的肢體行為體現。口語是人類使用行為進行語言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 白...

全球雅思考題都一樣嗎?

大Z 可以確定的告訴大家全球雅思考試同一天考題是不全一樣的!因為雅思考試有考區之分,雖然目前沒有確切官方資訊發布,但是從一些知名雅思論壇的考生回憶總結中可以了解到,全世界目前有歐洲 澳洲 亞洲和北美考區。而且全球雅思考試不同的考區考題是不全相同的,有時是完全不同的,其中的原因有可能就是擔心雅思考試漏...

產品經理需要思考什麼?

綦峰論 如果不能定義產品,只能算是乙個產品需求崗 個人認為真正的產品經理需要思考的是,策劃層面 考慮產品要解決什麼問題?使用者為什麼一定需要這種產品?使用者憑什麼要用你做的這個產品?設計層面 一般來說產品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首先對發現的問題拿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然後把方案轉變成研發測試看得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