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人路橫道紅綠燈發出的 嘟嘟聲 有實際作用嗎?為什麼內地沒有大量採用?

時間 2021-05-29 22:16:25

1樓:

路過。。

這個裝置澳洲也有。。

如果行人需要過馬路

等到變綠的時候

就會發出嘟嘟嘟嘟的聲音來告訴行人可以過馬路了。。

紅燈的時候都是嘟嘟嘟的有明顯間隔的聲音

我也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幫助盲人過馬路的

但是我知道在澳洲

行人的優先順序是很高的。。

也就是說只要行人紅綠燈顯示的是綠燈的時候

你完全可以閉著眼睛過馬路。。

肯定不會有車敢撞你。。

哪怕你走的再慢

車轉彎的話都要停下來等你走過去才行

這點在中國是不可複製的。。

我並不是說中國國民素質低。。

而是中中國人數眾多的國情導致的。。

如果有人過馬路車就要等在那邊。。

那估計上班的交通時間翻個倍都不一定能到公司。。。

尤其是時不時來個亂穿馬路的人。。。

司機估計可以在車上吃個火鍋再走了。。

2樓:Ku Kl

去到香港,我最驚訝的是障礙人士之多……感覺比我這輩子走遍中國見到的總和還多……

回到內地,才反應過來,香港真的對障礙人士太友好了……怎麼會有人認為這種方便障礙人士的設定是多餘的?

3樓:

我在沿海某十八線小城鎮,我家這附近的乙個路口也是這樣的紅綠燈,嗯,目前就發現乙個。每次站在紅綠燈下都立馬聯想到戰爭的mv……

4樓:穆汐

補充乙個小細節,上次在香港街上閒逛,突然眼前響起了滴滴滴的聲音讓我警惕起來,原來是車庫出口出來了一輛車。突然驚覺在我們每天生活的城市有多少次因為突然殺出來一輛車被嚇到。

5樓:徐煒楠

可以給大家看乙個紅綠燈口:

乙個標準的十字路口,紅燈綠燈有著不同的滴滴聲,但是行人依舊絲毫不理睬。

你覺得這是個例?

每天上班我都會經過,每天我都能看到一大堆人闖紅燈。

我的主頁還有更多。

你覺得這是三四線的小城市?

不,這是北京,我們的首都,理論上來說城市居民素質最高的地方。也不要說闖紅燈的都不是北京人,事實上每次在等紅燈的,除了我沒有幾個。

你覺得是因為缺乏監管?

我有一次和那個路邊的交通協管員聊,他說不敢攔,闖紅燈的脾氣都爆的很,說了幾句就會被舉報投訴,長久下來都不敢說,上班就是做做樣子。

這樣的紅燈口,有滴滴聲和沒有滴滴聲,又有什麼區別呢?

香港有著這種滴滴聲,是因為相信民眾能夠遵守交規,在普通民眾遵守交規的基礎上,進一步方便盲人去遵守交規,中國連前提都很難保證,有滴滴聲和沒滴滴聲有什麼區別?

6樓:你掉了條毛

廣州就有啊,除了偏遠一點的地方沒有普及之外。聲音沒有香港的大,也是能清晰聽見的,有了這個嗒嗒嗒方便視障人士之外,我完全避免了玩手機錯過紅綠燈(^^)

7樓:

我不是殘障人士,我覺得有用啊。如果我在低頭看手機或者和別人聊天錯過了綠燈,聽到嘟嘟聲就知道趕快過馬路了呀。

在香港就感覺路上的人都匆匆忙忙,我聽到急促的響聲也能走快一點,別擋著趕去工作的人。

8樓:烏雞哥哥

(我在廣州)一直很好奇,這類無障礙的設施,在毫無明顯宣傳的情況下就推出了(不清楚是我沒看到,還是真的沒有),根據我的理解,兩種不同頻率的聲音,代表的意思也可以相互替代。另外,在我住的地方,本來是有這種設施的,不知道為啥,搞著搞著就沒有了。

9樓:

我在二線城市也有耶⊙▽⊙

而且看到有人說那聲音擾民

難道各地不一樣?

我這兒聽到的是類似於敲打木頭的聲音,不刺耳,低沉,不是滴滴滴的⊙▽⊙

10樓:

恩,我就是想說一句,內地也是有的,北京,我老家,還有廣州這邊都有,而且紅燈和綠燈的滴滴聲的頻率是不一樣的~有時經常聽這個節奏差挺好玩的......看別的答案也是各個地方都有的嘛

11樓:圖理深

作用1,盲人過馬路的無障礙設施。

作用2,提醒普通人趕快過馬路,別因沒留意錯過了。

這東西廣州有了至少二十年了,現在基本每個燈都有。

如今清晰記得這時間是因為當時還是學生的我,為此寫過一篇周記。

12樓:石頭

去香港玩的時候注意到了這一點,從此我就可以放心地邊看手機邊等待綠燈了,感覺真的非常方便。內地很多公共場所的細節做得都比香港差很多,但是現在在逐漸改善了。我希望內地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

那個燈實際上發出的聲音並不很大,只有站在燈下的人才能聽到,應該不存在擾民的問題吧……

行人路停車場鳴笛合理麼?

蘭斯洛特 車燈車笛都是騎車語言,是汽車之間交流的語言。只有一種情況對人用,就是緊急情況。一般情況對人用是很無禮的。不管是不是在行人路上 紙菱角 題主的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這是在開車的時候還沿用了走路時的習慣。如果是兩個人一前一後走路,前面那個人走的特別慢,後面的人可以找機會從旁邊繞過去。如果乙個人擋...

香港人怎麼看新加坡?

知行鷹揚研習社三 對於香港人來講澳門與台灣和星加坡及巴西同澳洲並中國大陸地區等地都是香港的郊區,歷史上曾有許多位香港總督同時也有擔任過星加坡總督 星加坡經濟起步晚於香港,由於兩地均同為東方南亞巴印次大陸地區帝國體系內的城市,因此星加坡在不少方面都是直接照搬香港的做法,但與香港純美式的運作並不完全相同...

如何看待香港人不說士多啤梨?

大白醫神LFFD 大陸咁大,十里唔同音,百里不同俗。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講法。在北京,胸是炒蛋 喺香港番茄肉醬意粉。山東朋友講吃麵條是喝麵條,第一次聽到我也很吃驚。台灣朋友講馬鈴薯為洋芋,知道知道甘肅也這麼講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北方所講的油菜,在南方不同地區也有小白菜 上海青等不同講法。自從人類誕生以來...